首页 > 新闻频道 > 热点

新闻线索在线提交

闫培新:学校应该是令学生向往的地方 它应该给人带来幸福 带来成长

来源: 2016-05-28 05:40:17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主持人】 东方今报总编辑 赵瑞莹

【嘉 宾】闫培新 郑州四中校长
▶今年4月18日,曾经有一封名为“共筑四中复兴梦”的信,刷爆朋友圈。前几天,“400个老师写给1000名学生的‘风花雪月’”更是霸占了各大网站头条。两件事共同指向一个名字——郑州四中。
▶这所建校78年的学校,坊间被家长们新归进郑州中学的“四强”,伴随的话题还有“郑州的中学是否已从‘三甲’时代演变为‘四强’”。这到底是怎样一所学校?带着这份好奇,东方今报总编辑专访了郑州四中校长闫培新。
□东方今报记者 高冬丽 见习记者 禹萌萌/文 沈翔/图
回应热点 “三甲”“四强”说法反映了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度
东方今报:之前,在民间,郑州中学界一直有“三甲”之说,最近,网络上又有人将郑州四中评为“河南省最具成长力的学校”,并提出“四强”概念,您怎样看待这种说法?
闫培新:首先,我想说明的是,近些年来,郑州教育各个方面都取得长足进步,省会城市的首位度和家长的满意度均达到了新的高度。每所学校为创办有未来的教育都能立足实际,凝心聚力,锐意进取,负重前行,取得了优异成绩,可以说,每所学校都“最具成长力”。
其实,不管是“三甲”还是“四强”,包括这几天又听说“一超三强”的说法,我认为这都说明了社会对教育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高,理解得越来越透彻,越来越细。这是压力,也是动力。
这类民间评价,时刻在激励、鞭策着我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必须以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为己任,不能没有分数,更不能只有分数!
东方今报:说到选学校,无论“三甲”还是“四强”,绝对都是家长们热捧的对象,中招报名开始了,您有什么建议给广大的考生和家长吗?
闫培新:第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第二,无论是针对家长还是孩子,不要让虚荣害了你或你的孩子。一定要明白,三年的虚荣与终身的发展和幸福之间的关系,三年之后,没有谁会关心你是哪所中学的学生,只会关心你是哪所大学的学生。
第三,冷静,冷静,再冷静!面对眼花缭乱的信息,要保持冷静。操作层面上,牢记三个字:听、看、问。听就是听目标学校的口碑;看就是看看这所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看看这所学校放学或上学时校园周边是否存在闲杂人员聚集的现象;问就是问问目标学校现在的和曾经的学生及家长如何评价该校。最后,学习重要,做人更重要,无论报考哪类学校,千万不要报考诋毁别的学校的学校!
因材施教 专门为一名学生 创办了一个社团
东方今报:郑州四中的办学特色是什么呢?
闫培新:前些年,我们学校提出过“因材施教、分类培养、错位发展”的办学特色,为不同智能的学生搭建适合的发展平台,为其提供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特长分门别类地进行培养,使优秀学生出色发展,中等学生超常发展,学习困难学生自信发展。
例如,我们学校有已经成长为郑州基础教育名片的天明宏志班,有郑州市唯一的中学生艺术团,有女篮、乒乓球、健美操和足球运动队以及30多个学生社团或兴趣小组。
总之,凡是能升大学,能想到的途径,哪怕只有一个孩子需要,我们都要想办法帮助实现。
2010年,学校有一名高一新生,曾是郑州八中机器人社团团长,但当时,学校没有机器人这个社团,班主任就将此情况反映给学校。
经过商量,并根据当时小学、中学以及社会对机器人的普及程度,大家一致认为这个学生可以带领一批有同样爱好、具有创新潜质及能力的人。于是,为了这一个学生,我们当时就创办了机器人社团。
虽然这个社团最初只有这一个孩子,但现在已经发展为“郑州市五星级社团”。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多项比赛中多次获奖,多名学生因此获得了大学自主招生资格。
此外,为了使得学校的创新实验室设备发挥出最大功效,学校已经与清华大学和郑州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把前两年建设的创新实验室设备“激活”,让其发挥更好的作用。
教育观点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没有矛盾 不是死敌
东方今报:前段时间,网上有一种说法,认为存在西区是应试教育、东区是素质教育之争,而当面临升学,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又呈现出激烈的矛盾,您认为郑州东西区是否存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PK?如果有,到底谁输谁赢?
闫培新:我认为,无论东区还是西区的教育,都是围绕学生的终身发展,健康发展,全面发展。应试教育这个名词不应该是搞教育的人提出来的。
我认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两个也不是死敌。在我看来,应试能力也是人综合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教育部中学校长中心原主任陈玉坤教授曾说过,高分不一定代表综合素质高,但低分更不能说是素质教育。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也对这种非此即彼的观点进行了批评,他也认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并不矛盾,应试就是学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
东方今报:那在您看来,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最主要区别在哪儿?
闫培新:我认为,从目前来看,区别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关键是要看搞应试教育的同时,是不是单单为了应试,为了分数,是不是在确保孩子学业成绩提升的同时,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东方今报:当时也有名校提出,西区的学生比东区的学生更容易适应初中学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闫培新:我认为这不应该是一个普遍现象,我也接触过东区和西区的学生,感觉他们的差别不太明显。
我们应该看到,这些学生为什么能进入名校,因为学生学业成绩的背后是人生目标清晰,志存高远,且学习能力强、自我控制能力强。他们表现出来的表象是喜欢看书、对学习充满兴趣,有很强的求知欲,能正确对待成绩与挫折等。
学生减负 搞作业建设 提出“量减质升”
东方今报:现在社会各界都在讨论减负的问题,大家提及最多的是学生负担重,您觉得现在的学生负担重吗?
闫培新:客观上,目前,学生的课业负担的确不轻。一方面,学校课业负担较重,孩子竞争压力大。另一方面,学生家长给孩子报的各类辅导班、额外布置的作业,加重了孩子的负担。
我们学校正在搞作业建设,提出“量减质升”,目的就是通过一系列手段,在不影响学业质量的前提下,把孩子们的作业量降下来。但是,效果不好,因为学校的作业少了,家长又给孩子们布置了“家庭作业”。
话说回来,学生课业负担是否重,还要看学生是否从内心喜欢学习,是否对新知识充满期待,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压力就变成了动力,变成了成就感,变成了快乐与自豪。
就以家长为例,不少家长看见现在的孩子,都觉得自己当时比他们幸福多了。其实那时候,我们的压力、负担也不小。比如我上学的时候,高考前也是要通宵学习。可当所谓“痛苦”的时光成回忆的时候,从情感上来讲,留下来的都是美好的记忆,只记得中学生活中学习的快乐,师生情同窗谊,自己就会觉得幸福。
同样,当现在的学生老了,他们再回看自己的中学时代,他们也会发现,自己的中学生活很美好。
前两天,看到去年的一位毕业生在我校官方微博上给母校留言,很能说明问题:“一年了,在微博上看着母校的变化,看看一样的校服一样的校园和不一样的面庞,想想我的同学我的高三……痛苦的日子以后回忆起来会很美好,因为那个时候,我在成长。四中的在校生名单上不会再有我的名字,而我的每一份简历上都有它的位置。”
当然,也有学生会觉得负担重,最根本原因在于他对学习没有兴趣。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打游戏,每过一关不容易,可为什么有的孩子要努力打通关呢?说白了,就是有兴趣,学习也同样道理。
鼓励创新 学生每参与一种活动都是创新
东方今报:现在都在说创新,您如何看待教育创新问题?
闫培新:我认为,教育创新,不仅指教育手段创新,最根本是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是一种文化。学校给孩子提供能自由思考、自由畅想空间就可以了。如果老师将一切都提供了,那就不会是创新了。其实,创新不难,关键在于学校要给创新平台。
东方今报:在您看来,学校要怎么给学生提供创新平台呢?
闫培新:我认为,创新不一定非得在创新实验室完成,学校给学生提供一种自由的空间、自由想象的空间。这其实回到了我们说的师生关系,学校的价值取向,如果老师天天逼着孩子分分分,学生哪有时间思考?所有能参与的活动都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主持主导,相信学生,支持学生,那么,每参与或主持一种活动都是创新平台。
比如我们学校每年的教师节表彰,由学生来倡议、学生来主持,在学校征集方案的时候,他们要选出一种,然后再进行优化,这就是一种能力的锻炼提升。
家教观点 家长应把家里所有家具看成教具
东方今报:现在都在说家校结合,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例,家长到底该如何配合学校的工作呢?
闫培新:关于家庭教育的文章和事例很多,我认为,学校毕竟空间等各方面受限,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在校期间学修马桶、换灯泡等。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不仅是在学校,家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场所。
应该说,父母与学校是统一体,相互无法替代。比如,家长就可以把家里所有的家具都看成教具,家长把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当成老师和学生说的话,家长做的每一件事都看成学校老师给学生做的事。而不是一边要求孩子努力学习,自己却在孩子面前上网、打游戏;一边要求孩子节约,自己却当着孩子的面铺张浪费;一边要求孩子遵纪守法,自己却当着孩子的面闯红灯等。
校风塑造 学校应该是令学生向往的地方
东方今报:对四中的学生,您曾提到要做“高能、高雅、责任、梦想”的中学生,那么,学校是具体怎么做提升学生气质呢?
闫培新:为提升我校每位师生的审美素养,我们专门成立有美育处,目的是让每位师生雅起来。一个气质高雅的人、心灵高贵的人,一定是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一个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的人,一个有责任、敢担当、心中充满梦想与激情的人。
在具体做法上,我们努力培育温暖而纯净的校风,我们利用各种活动融洽师生关系,让孩子们享受爱的温暖、体验成长的快乐,让老师因孩子们的感恩、因学校的发展感到自豪、幸福,让每一个四中人心中充满阳光,这样就能给人带来阳光、乐观的气质。
内在气质有所提升,外在审美素养也必须跟得上,我们学校会定期进行名书画欣赏,中午校园广播播放名典欣赏,包括每年学校都有公开的音乐会、校园剧大赛、心理剧大赛、一年一度艺术节,还有高雅音乐进校园活动等,为师生营造高雅的学校氛围。
东方今报:您刚才提到了校风问题,您觉得校风最关键的是什么?
闫培新:说到校风,首先我想说说学校,学校应该是令学生向往的地方,而不是说学生害怕的地方,它应该给人带来幸福,带来成长。
纯净的校风来自于高尚的师德。长期以来,我校始终把“爱与责任”作为师德建设的核心,把“爱、严、细”作为工作信条,把“先做父母,再当老师”作为工作要求,强化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逐步形成了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治学的良好风气。
不唯分数 很自豪 我们学校不按分数排队
东方今报:现在很多学校都仍是以分数论英雄,在以分数给学生排队,郑州四中是否有这种现象呢?
闫培新:在这方面,我可以很自豪地说,我们学校不按分数排队。一旦发现老师这样,那这一年的评优评先就都没有了。
去年高考前两天,我还在走廊里看见一个班主任与一名学生聊天,大概是劝学生一定要把那几套题多看看,说不定高考就有原题。高考怎么可能会有原题呢?老师其实是在用善意的谎言劝学生不要放弃自己。都到最后两天了,老师还能这么鼓励学生,很难得。
东方今报:您怎样看待考试排队现象?
闫培新:我认为,考试排队不提倡,也不是洪水猛兽。每一次考试排队,包括体育比赛,正好是教会学生如何面对胜利,面对失败的最好契机。你进步了,你就是胜利者,那么下一步该如何保持这个成果,如何把胜利转化成成果,这是最重要的。
“退一步,进两步。”就如同很多比赛,以乒乓球为例,为什么最后一分最难拿,这就是因为心里没有充分做好面对胜利的准备。
东方今报:前一阵,媒体曾报道,郑州四中画画最棒的生物老师,古文最牛的体育老师,这些老师在学校是个例吗?
闫培新:这两个老师不是个例,是四中优秀教师的缩影。就以体育老师为例,他很喜欢古文,就依据自己的特长,开发校本课程,利用课余时间讲给孩子听。自制生物地图的老师,一方面体现了敬业精神,另一方面是个人能力,应该说是综合素质的体现,她愿意把这些内容整理出来,这就是为学生减轻负担。
其实在郑州四中,这样的老师还有很多。
责任编辑: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联系邮箱:jinbw2004@126.com。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20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今报网编辑部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