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东方今报记者 李光远 实习生 杨平/文 记者 冯超/图 柳林: 新与旧交融的时代气息 提到柳林,首先想到的就是老街的豆腐。柳林豆腐口味正,水豆腐鲜嫩,千张

     □东方今报记者 李光远 实习生 杨平/文 记者 冯超/图

 

    柳林:

    新与旧交融的时代气息

    提到柳林,首先想到的就是老街的豆腐。柳林豆腐口味正,水豆腐鲜嫩,千张、腐竹韧性好,许多顾客不远数十里慕名而来。每到年关,到此开车买豆腐的城里人络绎不绝,不是老主顾,很难买到这里的豆腐。“不光是信阳人来买,就连湖北、安徽的人也很多,都是开着车来买。”一位龚姓村民说。柳林老街一百多户居民,做地锅豆腐的就有四五十户,并逐年增加。

    柳林老街出名的不只是豆腐,挂面也同样走俏。

    柳林乡党委书记金伟告诉记者,对于老街的豆腐、挂面等产业,柳林乡正在申请注册商标,“我们计划建立豆制品加工厂,延长豆腐的生产链,解决更多的就业。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我们打算紧跟时代,利用电商来卖板栗和豆腐。”

    老街小学旧址,有百年的历史,因年久失修,部分房屋倒塌,去年开始乡政府出资,按照传统工艺重盖了部分房屋,并对旧房进行了加固、修缮。“柳林红色资源丰富,国民革命战争时期,信阳农民武装斗争在这里发源;解放战争时期,中原突围第一枪在这里打响。”金伟说,老街小学的定位,将打造成一个红色教育基地。

    去年,沿柳林老街后面的朝天河修了近千米的景观路,修建了1200米的片石护坡。“按照规划,这里要搭建亲水平台,把老街打造成柳林乡的核心观光地带。”柳林老街党支部书记陈基明说。

    美丽乡村建设的开展,让很多老百姓转变了观念。“从前村子里的人比富,看谁放的烟花多;现在比富,是看谁对家乡的贡献大,你捐十万元修了个桥,我就捐二十万元修段路。”金伟说。

    有一天到一个村里走访,金伟经过一棵大树,看到一个孩子踮着脚尖在往树上挂一个纸箱做的牌子,上面用稚嫩的笔迹写着“爱护花草”。“当时心里就暖暖的,这么小的孩子也知道爱护自己的家乡,何愁美丽乡村搞不好!”

    金牛山十里河: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7月9日上午,位于金牛山办事处十里河村(又称十里河总场)的金牛山民俗文化村里,一派热闹的景象,中央电视台七套相亲交友类大型户外节目《乡约》来到了这里拍摄,并为信阳青年男女搭鹊桥、牵红线,一杯茶楼前,近千名观众见证了相亲的场面。

    “每隔一段时间,我们都要举办民俗文化活动。”文化村的副总经理韩莉介绍,文化村占地1080亩,包括金牛文化公园、文化产业园和民俗文化体验园三大功能区。园里经常举行文艺和民间艺术表演、大别山画派的字画艺术展销、制茶工艺和茶具展示、特色产品及古玩字画销售、文化体育交流等,不仅再现了信阳的传统文化,更给民俗文化赋予了更多的时代色彩。

    “金牛山南接浉河春色,北闻淮河涛声,城市发展很快,再过几年,这里可能就成了信阳城区的一部分。”金牛山办事处美丽乡村办公室主任李琳告诉记者,不管是在城市建设,还是美丽乡村建设中,金牛山都注重生态的保护和民俗文化的传承。

    “我们不会因为修路大规模砍树,也不会为了建房去填河,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金牛山的灵气所在,是我们的财富。”李琳说。

    五星琵琶山青莲苑:

    让青莲文化净化心灵

    7月14日上午8点多,虽不是周末,但五星办事处琵琶山青莲苑里依然游人如织,停车场里一半的位置已经是满的。

    进入青莲苑,撞进视线的,便是满眼的绿。山是绿的,水是绿的,荷是绿的,连湛蓝的天空都似乎带着些绿。而漫天碧色中的娇嫩莲花,争相舒展开着花瓣。

    青莲苑夹在琵琶山的狭长河带里,这里是天然的莲藕种植地,村民历来就有植莲的传统,只是多为小规模的当地莲。几年前,一位村民在外致富返乡,投资家乡建设,将部分荷塘流转过来,引进了更多品种的观赏莲,并完善了荷塘两岸的基础设施。后来,在信阳市纪委、浉河区纪委等部门的指导下,这里开始打造“青莲苑”生态文化公园。至此,琵琶村的莲花在6月~9月花开不败,吸引了远近游客。

    “虽说还没有达到十里荷塘的规模,但现在也有三四里长了。”琵琶山社区主任李林春告诉记者,原来污染环境的养殖业,这两年渐渐被服务业所取代,不仅农家饭庄的生意很好,就连市区内的大酒店也在这里建了分店。

    青莲苑开园后,每个月都会吸引很多单位的干部职工,来此进行廉政文化教育。

    “不管是思廉亭、《爱莲说》,还是一些廉政的牌子,从一进入这里,就让人感受到很浓的廉政文化教育气息。”五星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王志告诉记者,他有事没事就爱到这里转转,特别是分管办事处美丽乡村建设以来,他隔三差五都要来看看。“这里的旅游情况和郝堂差不多,一到节假日都很堵,来游玩的人太多了,下一步,我们计划引进项目,对这里的道路进行加宽。”

    东双河镇刘畈村:

    从内打破蛋壳的鸡蛋

    与同期的其他美丽乡村相比,刘畈村可以说是最不具优势的一个:不依山不靠水,无法发展旅游业;无矿产无资源,工业化也难以开展。然而这并未阻挡刘畈村成为美丽乡村的进程,正如村支书刘宗炎所说,自然资源只是一方面的财富,更重要的是人的智慧。

    走在刘畈村新修的宽约6米的乡村公路上,两旁整齐的稻田不断地倒退。公路连接村庄的地方,是村里的文化生活广场,路面平整,场地开阔,有舞台,有音响。

    村子不仅通了公路,还修到了每家每户的门口,使下雨天道路泥泞无法出行彻底成为历史。刘畈村并未建成整齐划一的新农村社区,但村子看起来依然很舒服:每家民居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家门口还摆放着形形色色的花草。老人们坐在门口闲聊,见到陌生的来人都和善地笑着。

    “美丽乡村,最基础同时也是最关键的就是环境,无论钱多少,环境不好,生活质量就上不来。”这是刘宗炎一直坚持的治村理念。他去年年底换届时上任,之前一直在北京做餐饮生意。改变村庄“荒”的面貌和“荒”的人心,成了他上任重点抓的工作。“不怕垃圾围村,就怕习以为常;不怕贫穷,就怕穷习惯。”

    村子发展离不开人,而要留下人,就要有产业。“就算给他(村民)建别墅住着,如果没有收入没有钱,他还是要走,建设美丽乡村不等于盖房子,而是要发展经济,要留人。”这是刘宗炎特别注重产业发展的根源。

    为了留住人,刘畈村开始引入企业,目前进驻村子的有一家电子厂,还有两家正在洽谈。刘畈村蔬菜瓜果种植面积大,因而未来的发展规划是从事食品加工业,有着“就地取材”的优势。

    关于刘畈村的发展,刘宗炎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从内打破的鸡蛋。“鸡蛋,从外打破是灾难,从内打破是生命。刘畈村之前就如同一个被蛋壳束缚着的鸡蛋,受资源所困,而今它通过转变观念打破了束缚,正在走出一条新的道路。”

东方今报新媒体中心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 点击排行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