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今报社主办网站首页加入收藏数字报

首页 > 快新闻 > 评论

“范雨素”刷屏 失语的底层有了自己的声音

2017-04-27 05:38:40 来源:今报网 责任编辑: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首席评论员 李长需

    “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这铿锵而又节制的文字,是《我是范雨素》的开头。

    谁是范雨素?用《人民日报》评论的描述就是,“一个大城市中的育儿嫂,一个城中村里的文学爱好者,一个尝过命运的苦酒与甘霖的女人”。更详细的信息,我们知道她是湖北人,来自襄阳市襄州区打伙村,44岁,初中毕业,在北京做育儿嫂。空闲时,她用纸笔写了十万字,是两个家庭的真实故事。她像人类学家一样,写下村庄里的、家族里的、北京城郊的、高档社区的故事。

    而这篇文章,写的是她四十年来的个人经历,写她有文学梦的哥哥,写她不屈的农村强者母亲,写外来务工者的子女教育问题、家庭问题,以及农村土地纠纷问题。有网友评论说:“没有激烈言辞,甚至没有突出的感情色彩,作者是自己人生的亲历者,也是周围人人生的记录者。大社会,小人物,跃然纸上。”

    这位网友的评价不错。范雨素的文字,简单直白,有血有泪,即便家庭再困苦,即便婚姻再不幸,她都不卖弄悲惨,不卑不亢的态度,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与张力。在中国的社会变迁中,通过大时代中微不足道的个体的命运,写出了底层人自己的故事。这也是其能够迅速刷屏的重要原因。

    这样的文字,并不多见。以往,反映底层人们生活的底层文学,多是一些知识分子所写,比如这两年的博士返乡文字,虽然也写出了底层人的生活状态,但也总会有一层隔膜,无法直击这个群体的内心世界。作为一个群体的存在,范雨素们一直是广袤土地上挣扎生存的大多数人,他们或在田间地头辛勤地劳作,或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艰难生存,或挣扎在城市与农村之间,但无论是舆论还是媒体,都鲜见他们的身影,他们成了“沉默的大多数”。

    范雨素的价值在于,作为“沉默的大多数”中的一员,除了“活着”之外,还能想到“活着就要做点和吃饭无关的事”,自觉地书写自己的故事,并通过故事理解和解释自己的生活。

    她的写作,让人们看到了中国的另一面,看到了生活在城市、社会底层的人是怎么生活的,看到了千千万万进城打工群体的面目,听到了普普通通劳动者的声音。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在主流文化中,底层文学是一个非常边缘的存在。范雨素的写作,让这个失语的群体有了自己声音的表达,这种刷屏传播的方式,让更多的人关注到这个群体,以及他们的精神需求。

    像范雨素这样的文学爱好者或写作者,并不在少数。他们或许年少时就是文学青年,但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考上大学,进城务工后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文学梦想,在工作之余依旧笔耕不辍。但他们作品的文学价值,很难达到一定的高度,发表更是难上加难。不过,他们却让我们看到了一种通过文学创作逃离异化生活、获得生命喘息的方式。这种方式,理应得到尊重,并让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里的人进行反思:我们活着,是不是也有必要做点和吃饭无关的事?

2017-04-27 05:38:40本文来源:今报网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网络爆料台 随时随地

    1、东方今报网是东方今报社唯一官方网站,东方今报的作品均已授权东方今报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单位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东方今报(含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网站合作:18737167215(孟先生)
图片聚焦

精选图文

首页头条

24小时排行榜

· 联系我们

  • 24小时新闻热线
  • 0371-65830000
  • 商务合作
  • 18737167215 孟
  • 版权合作电话
  • 0371-60609112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ICP备05011107号 东方今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92 邮发代号:35-48 微信客服24小时在线:[微信号]jinbaoxiaomei
Copy Right ©2004-2016 www.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方今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东方今报新媒体部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