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今报社主办网站首页加入收藏数字报

首页 > 快新闻 > 评论

南水北调东、中线通水二周年 要“调水”更要“节水”

2016-12-13 06:04:03 来源: 责任编辑:

     12日,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全面通水两周年。跨域南北的这两条生命线,给京津冀豫鲁苏6个省份的8700万人带来了甘霖。尽管“南水”一定程度上解了“北渴”,但不能完全指望一项工程就从根本上扭转华北地区的缺水困境。科学合理用好来之不易的“南水”,全方位加强节水才是缓解水危机的良药。

    全国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华北平原,已累计超采600亿立方米地下水。耗水“无底洞”还未补上,粗放的用水方式随处可见。如城市管网漏失率高,“关不紧的水龙头”和“漏水的马桶”比比皆是;部分农田仍是大水漫灌,耗水品种调整缓慢,灌渠渗漏严重;高尔夫球场、滑雪场、高档洗浴场所等“耗水大户”层出不穷。

    有限的水不精打细算着用,会加剧水危机。因此,“拧紧水龙头”不能只是一句口号,而要成为全社会的行动指引。南水北调工程的原则是“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由此可见,相比调水,节水才是应对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

    华北水危机,是密集人口和高耗水经济社会活动的一个集中展现,也是整个中国在人水关系上的一个缩影。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率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且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利用率不高。随着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等极端天气增多,新型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水资源的需求更高,未来缺水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因此,节水并非只是北方缺水地区的当务之急,更要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缺水倒逼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水资源环境刚性约束必须强化。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思路,以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来调整未来城市发展规划,建立水资源高效集约利用体制,高效节约利用每一滴水,促使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唯有如此,“南水”的利用效率才能提高,水资源紧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瓶颈才能有望破解,“人水和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越走越宽。据新华社

2016-12-13 06:04:03本文来源: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网络爆料台 随时随地

    1、东方今报网是东方今报社唯一官方网站,东方今报的作品均已授权东方今报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单位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东方今报(含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网站合作:18737167215(孟先生)
图片聚焦

精选图文

首页头条

24小时排行榜

· 联系我们

  • 24小时新闻热线
  • 0371-65830000
  • 商务合作
  • 18737167215 孟
  • 版权合作电话
  • 0371-60609112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ICP备05011107号 东方今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92 邮发代号:35-48 微信客服24小时在线:[微信号]jinbaoxiaomei
Copy Right ©2004-2016 www.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方今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东方今报新媒体部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