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今报社主办网站首页加入收藏数字报

首页 > 快新闻 > 评论

进城瓜农为何总成夏季“可怜人”

2015-07-07 01:13:42 来源: 责任编辑:

     ◎主持人:

    肖萌

    东方今报评论记者

 

    ◎嘉宾:

    刘五一 

    郑州市西瓜办常务副主任

    常赞 

    网络红人 

    郑州“西瓜哥”

    赵丹 

    关注瓜农问题的媒体人

 

    每逢夏季,集中出现在城市中的瓜农,总能成为人们眼中的“焦点”。这个在城市中以“游击”方式辛苦谋生的群体,为何总会引起众人的怜悯?

    瓜农年年卖瓜难、舆论年年关注、年年有人买爱心瓜的“瓜农现象”年年夏季上演的背后原因是什么,政府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瓜农年年困难

    “可怜人”为何可怜

    主持人:每年夏天关于瓜农的新闻都非常多,像买爱心瓜之类的报道总能引起人们格外关注,让人们觉得瓜农很可怜,你们觉得原因是什么?

    赵丹:我曾跟访过瓜农。凌晨赤脚下地摘瓜,全家上阵,拉一车3000斤左右的瓜到郑州,至少得卖5天左右,碰上下雨天更难熬。有的瓜农还带着孩子、老人,每天吃饭凑合着应付一下,只为换些辛苦钱。

    每车瓜都寄托着瓜农一家的希望:给孩子准备上学钱、翻盖新房等。他们最常碰到的问题就是被撵来撵去,夜晚睡在马路上,蚊子咬,有的还会碰到被偷钱,庄稼人确实不容易。

    常赞:普通瓜农很难在陌生城市里找到饭店等大客户,光靠零卖很难出售完。加上瓜农过多,造成价格上的竞争,导致利润越来越低。有时5000斤瓜还卖不到千元,付出和收获完全不成正比。

    西瓜销售难

    因为产量大 季节性强

    主持人:西瓜是农产品,辣椒、大蒜等也是农产品,我们却很少见到农民开车拉着辣椒、大蒜来大城市卖,西瓜到底有多特殊?

    常赞:西瓜季节性太强,短时间产量大,保存时间短,还有就是西瓜不能分批分量销售,使其有独特性。我去中牟的时候看到好多外地的大车在当地收购好的西瓜,但即使这样,剩余的产量还是很大。

    赵丹:西瓜感觉是一锤子买卖的季节性东西,又不能大量储存。

    刘五一:农产品同期性造成阶段性卖难,但不同的农产品有不同的特点和形势。西瓜集中,量大,不熟不要,熟过不要,并且价值低。还有就是加工有短板,又不是生活必需品,而且可替代性强。这就让西瓜在农产品销售难中往往表现更突出更引人注意。

    “瓜农现象”年年有

    是何原因

    主持人:每逢夏天,相比环卫工、贫困家庭的重病患者、身残志坚的求学儿童、常年在天桥下等活儿的大龄农民工……拉车进城卖瓜的瓜农们,曝光率和关注度更高。年年夏季上演的“瓜农现象”背后原因是什么?

    常赞:雷同事件的频繁高曝光率,引来高关注度,再加上很多城市居民本就是农民出身,对瓜农遭遇的“凄惨”体会更深一些,这也势必引起很多人对瓜农“可怜”产生共鸣。

    赵丹:每年关于瓜农的新闻已经能猜出来,钱丢了,市民争相买爱心瓜;车翻了,买爱心瓜;瓜滞销了,爱心企业伸手,买来送给环卫工……以至于我看到这样的新闻都已麻木。我去年曾采访一对瓜农小夫妻,报道发出后,有人把他们的西瓜包圆儿了。后来,他们再来郑州,照样卖瓜难,我也没办法了。

    刘五一:“瓜农现象”年年有是因为在小农经济模式下,农产品无法进行规模化生产和专业化经营,绝大多数瓜农无法准确预估农产品产量,盲目的种植方式导致价格的大起大落、大涨大跌。利润低、销售难造成其产品生产者的不易。供求关系、扎堆入市、农户单打独斗、老一套的销售办法,这些都造成了“瓜贱伤农”,加之一些类似丢钱、收假币的不幸遭遇而使瓜农更可怜。

    解决瓜农要多引导

    但不能包办

    主持人:如果政府对瓜农有效引导,对瓜市统一规范,是不是就会避免一些瓜农的“不幸”,让大家对他们少些“可怜”?

    常赞:政府能不能组织对西瓜有需求量的饭店或单位到瓜田实地看看,就拿中牟来说,离郑州也不算远,有需求的单位和瓜农在当地签订供货合同,由瓜农夜里送达郑州。其他供市民食用的西瓜可以还在销售点销售。

    赵丹:相关部门是否可以把全市的大型社区资源调动起来,通过媒体多宣传,让瓜农知道哪些社区可以进,如果能提供一些服务就更好。如果政府对瓜农进行引导,对瓜市统一规范,比如调动社区资源,这样瓜农很喜欢嘛,居民也开心。

    刘五一:作为政府,其实主要是引导、服务,并不能包办。西瓜作为一种农产品,也是一种商品,最终还是要用市场的办法来解决,当然在各方面条件还不完善的时候,引导、帮助有必要,但不能包办。买卖是市场经济,更多的还是要由市场调节来决定。政府可以引导,示范先进带动。

    政府怎么做

    才能解决瓜农现象

    主持人:那对于种植、销售、加工等短板问题,政府能做哪些?能不能改变些现状?

    胡星斗(中国问题学专家):发达国家的农会、农协就起到将小农组织起来的作用,统一生产、统一销售、统一商标、统一服务。大家爱护商标的名誉,自觉杜绝伪劣农产品,从源头上保证食品安全,还有就是通过组织共同分享市场信息。我们身边的瓜农之所以成为弱势群体,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是小农,一个人面对大市场,而不是有组织地生产、有组织地销售。

    刘五一:农村经济发展需要规模化的生产经营,专业合作社也应承担起责任,分工合作,才能够避免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政府通过优惠政策培育西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发布购销信息,开通“绿色通道”,扩大外销比例,同时依托产地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市区农贸市场、便利店、直销点为主的销售网络,提供交易平台;协调社区、家属院、小区,确保经营者可以入院售瓜。另外,团体购瓜、集中采购,也能缓解其压力,并且要保障瓜农利益,设立投诉电话便于接受建议和监督。这也是我们正在做的。

    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现代农业的生产方式要求生产者与经营者的分工越来越细,农民作为西瓜的生产者,应把精力用于西瓜的种植、养护和管理。但瓜农不考虑实际情况,盲目种植,这是一种小农经济的表现,流通应该由专业的流通人员和组织来做,而不是既生产又从事流通。

    ■主编观点

     汗流浃背、夜宿路边、夫妻共苦、携儿带女……瓜农的这些表现都极有画面感和冲击力,是被社会关注的原因之一。这说明我们的社会很有爱心。

    在城市里,进城卖瓜的农民是弱者,因而大家可以给予帮助。但他们不需要同情,因为同情有损农民的尊严。许多人看到的瓜农苦,对瓜农来说,只是为了更多收获所需要的付出而已,这其中有许多人品尝不到的甘甜。

    实际上,瓜农到城市卖瓜和小贩卖菜都是政府管理必须保证的个人自由,并无本质区别,只存在生手与熟手、懂得多少城市规矩的差异。

    难道瓜农不能只管种好瓜不要管销售?这是对社会分工的美好理想,可惜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业规模化经营等击得粉碎。瓜农进城背后的大问题非一朝一夕能解决,瓜农进城也会一直存在,至少对郑州来说,很正常。

2015-07-07 01:13:42本文来源: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网络爆料台 随时随地

    1、东方今报网是东方今报社唯一官方网站,东方今报的作品均已授权东方今报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单位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东方今报(含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网站合作:18737167215(孟先生)
图片聚焦

精选图文

首页头条

24小时排行榜

· 联系我们

  • 24小时新闻热线
  • 0371-65830000
  • 商务合作
  • 18737167215 孟
  • 版权合作电话
  • 0371-60609112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ICP备05011107号 东方今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92 邮发代号:35-48 微信客服24小时在线:[微信号]jinbaoxiaomei
Copy Right ©2004-2016 www.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方今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东方今报新媒体部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