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今报社主办网站首页加入收藏数字报

首页 > 快新闻 > 民生

啃着红薯长大的村棉花技术员 经历一场高考 成了玉米育种专家

2017-06-19 05:28:52 来源:今报网 责任编辑:

 ▶我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我是第一个大学生。从在高中跟着生物老师做小麦育种,之后回到村里当棉花技术员,再到恢复高考,第一志愿就报了河南农学院(现河南农业大学),工作后,一直从事玉米育种和新品种产业化开发……似乎,与“农业”的缘分,在冥冥之中早已注定。

 

    ▶回望这40年,一次高考,让我和村里的同龄人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大学选择的专业,基本上就是每个人一生的职业方向;毕业后选择的就业岗位,差别也会随着时间流逝,越发明显。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张静/文图

 

    9岁入学 直接读三年级

 

    我上学很晚,父亲是赤脚医生,母亲要下地挣工分,比我小六七岁的妹妹得靠我看护。直到九岁,父亲让我上了小学。虽然之前没有上学,但是一、二年级的课本内容,父母亲已经在家教过我。一入学就直接上了三年级的我,学习并没觉得吃力。也不知是我个头高还是年龄大,四年级该升五年级的时候,老师问我要不要跳级。对上学还没什么概念的我,一头雾水,稍加思索,婉言拒绝了。

    遇到升初中不考试了,五年级升入六年级的,连同原来读六、七、八年级的同学,成了一个年级。结果是,跳不跳级是一样的。大概停了一年多时间,恢复初中,初中在距家里两公里的柘城县,我们村一共13个人上了初中。

 

    高中多了半年“奢侈”的实践时间

 

    初中两年,忽然就开了窍。初中入学摸底考试,我数学考了一百分,这引起了数学、语文、理化老师的高度关注。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次考试后,老师说,你们村13个人,有12个0分,1个是100分。不知怎的,连平时那几个能考及格的同学,那次也考了0分。大概正是这样的“反差”,我在学校开始“出了名”。我知道必须加倍努力学习,才能保持我的“荣誉”。

    我们老师的几个同学都在周边几个中学教书,他们常常是一个人出卷,几个中学的学生都考,考完后,他们还会交流考试情况。

    考入高中时,一入学,有同学看到入学花名册上我的名字,指着告诉其他同学,他就是王义波,来自附近孔庙中学。这时我才知道,原来我在伯岗北部几所中学里已经小有名气了。而13个同村的初中生,考上高中的只有两个。

    两年高中,我读了两年半。最后半年,我跟着一个生物老师搞小麦育种。现在想想,在家里靠挣工分维持生计的岁月里,我能有额外的半年学习时间,多么奢侈;同时也为没有及早毕业回家帮助挣工分感到万分惭愧,因为父母已双双过世……

 

    毕业后在村里当上棉花技术员

 

    那时候,红薯是我们的主要口粮。有一年冬天,星期六,高中放学回家,在乡上一毛钱买一碗丸子汤,香得不得了,至今都记忆犹新。

    “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这句顺口溜至今难忘。早上蒸红薯+红薯馍+辣椒酱,中午饸饹面,晚上用早上留下的红薯馍+辣椒酱,没有几家再起伙热馒头……

    过年时,从除夕开始有白馍吃,过了大年初二换成杂面馍,初五就又变成红薯了。

    到了高中,赶上教育回潮,还给高中生配“半个商品粮”,一个月十斤粮食半斤油,搞了两年半。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的营养状况。

    高中毕业,我回了家。在村里两年,做农活我也有一股“钻劲”,很快就被选为生产队长,还做了棉花技术员。高中毕业回村里时,我还带了一些从高中生物老师处求来的“小麦育种材料”,兼带搞我的“科研”。

    那时候,谁要是能有一条尿素袋子做的尼龙裤,绝对是在村里有一定地位的。做棉花技术员最大的一个好处是,可以接触到化肥袋子,后来,我也有了一条灰色的尿素袋裤子,这让很多人羡慕。

 

    供销社里听到恢复高考信息

    那时,乡里的供销社是个“信息集散地”,供销社有个支部委员经常给我们传递各种消息。1977年8月,他听说邓小平出来主持工作了,中央开会说要恢复高考。不久后,我到县里参加技术员培训,也陆陆续续听到一些传闻。

    虽然提前得到了一些关于高考的消息,但没有得到确切消息之前,也没有真正沉下心去学习。直到恢复高考的消息正式传出,我们当时的高中办起了培训班,我们很多人又回学校复习。

    报志愿时,我第一志愿填了河南农学院的农学专业。这一选,也就选定了一生的路。

    一次专业选择 终其一生

    等待通知书的日子是焦灼的。尤其是,周边陆续传来哪个村的谁谁拿到了录取通知书。

    终于,在县里技术员培训班学习的我,有一天接到电话,说通知书送到村里了。我立马回家,不再培训了。

    大学四年,课程安排得很紧,但是一有时间,我就泡在图书馆里,四年下来,图书馆里的专业杂志看了个遍,相关的专业书也看了个七七八八。

    大三下学期,老师让我做实验,只给了一些“乙烯利”,说“农场有一块麦田,乙烯利有催熟和增产作用,自己去做实验吧”,说完就上车出差走了,我一时不知道该咋办,钻到图书馆“找方法”。最后做出来的实验结果,还发表在了《农业科学》杂志上。

    毕业后我进了省农科院,搞起玉米育种。我在河南省农科院工作近20年,选育审定玉米新品种8个。获河南省玉米育种首席专家、省管优秀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后来我又辞职创业,依然和农业打交道。

    现在想想,当年我们这些只上了二本的学生,后来也未必就比一本差。对于我们,大学选的专业,都是一生的选择。

 

    口述:王义波

    (河南农业大学1977级学生,北京联创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7-06-19 05:28:52本文来源:今报网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网络爆料台 随时随地

    1、东方今报网是东方今报社唯一官方网站,东方今报的作品均已授权东方今报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单位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东方今报(含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网站合作:18737167215(孟先生)
图片聚焦

精选图文

首页头条

24小时排行榜

· 联系我们

  • 24小时新闻热线
  • 0371-65830000
  • 商务合作
  • 18737167215 孟
  • 版权合作电话
  • 0371-60609112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ICP备05011107号 东方今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92 邮发代号:35-48 微信客服24小时在线:[微信号]jinbaoxiaomei
Copy Right ©2004-2016 www.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方今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东方今报新媒体部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