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今报社主办网站首页加入收藏数字报

首页 > 快新闻 > 民生

家庭的“气场”是我最硬的底气

2017-03-27 08:18:34 来源: 责任编辑:

     □段新宽(企业家 全国十大孝贤)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不是什么名门望族,也没有显赫的家世,我的祖辈没有留下成文的家规家训,但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向我传递着宽厚仁爱、孝悌睦邻、勤俭持家等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品质和美德。

     我从十六七岁在金矿打工到十几人的小包工队,再发展到拥有数亿资产的矿业公司。个人富裕之后,便想法回报社会,开始做救贫助困、抚恤孤苦,架桥修路、捐资助教等慈善与公益事业。好家风使我最终历尽艰难困苦,成就一番事业。

 

    严谨、慎言的祖父

 

     在3000多人的三川镇三川村,我们段家算是单门独户,祖父段长乐,弟兄两个,他行二。三川村属伏牛山深山区,人均不足三分地。祖父成家立业后,为了养家糊口,一边种地,一边为镇上的银器加工作坊推销银器,半工半农,长年累月没有消停过,非常辛苦。

    祖父读过几年私塾,是个特别严谨、精细的人,就连干农活都很讲究。经他手侍弄的土地,平坦干净,庄稼整齐,不见杂草。锄山坡地,绝大部分人都是从下往上锄,泥土容易向下滚动,造成地面不平,但这样人舒服。祖父却总是从上向下锄,在斜坡上背对高处锄地,要站稳脚跟,逆向锛土,格外吃力。点种玉米、土豆的时候,祖父要求每穴只能点两粒(片)种子,无论谁跟他点种,仓促间多放一两粒(片)了,他都会不满地盯着人注视一会儿,让人再也不敢掉以轻心。

    家里稍有空闲,祖父就会外出推销银器。每次外出,他都会把自己收拾得干净整洁,衣服、鞋子无论新旧,都是一尘不染,头发梳理得纹丝不乱,俨然一个城里人。他把手镯、戒指、耳环等银器归整好,背上褡裢,带上干粮,徒步离开村子。接下来,他将穿行于周边数十里的村镇叫卖银器,风餐露宿,短则十几天,长则月余,非常辛苦。

    祖父是个话非常少的人,身上却有一股子威严。祖父年老之后,大背头,留胡子,穿着整洁,看上去非常儒雅、淡定。平日里,他对我父亲常说:少说话多干事,不要惹是非,多接触乡邻,对人要和善。

 

    博爱、友善的祖母

 

    祖母性格温和,不争吃不争穿,本分一生,不串门,不说闲话,带孩子做家务,从来不舍得闲下来。我父亲是独子,祖母对父亲自然疼爱有加。祖母把我母亲当女儿一样对待,婆媳俩朝夕相处几十年,从来没有红过脸。我母亲年轻时候脾气不好,遇见一些烦心事发脾气,祖母总是和气地劝她,要她学会忍耐。

    祖母待人实诚,对谁都是一片热心,总是面带微笑,与街坊邻居相处得特别好。贫困时期,街坊邻居借粮食、生活用具等东西,祖母都会尽其所有,慷慨相助。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要饭的人多,祖母从不小看每一个要饭的人。

    一次,一个要饭的来到我家,我们刚好吃完饭,我奶奶热情地让要饭的坐下来等会儿,她马上烧火做了一顿玉米糁土豆饭。要饭的感动地说:“从来没见过这么好心的人……”

    祖母的行为让我从小就深受影响,我十二三岁的时候,我和二弟路遇一个饿昏迷的乞丐,便把他抬回家中,母亲用家里仅有的一点白面,做了一顿平时不舍得吃的面叶饭,让乞丐美美地吃了一顿饱饭,而我和二弟只喝了一碗稀汤。

 

    本分、诚信的父亲

 

     我的父亲段学义,1935年生,有幸读到高小毕业,在山村,那个时代,也算是文化人。为人忠厚本分,在村里威信很高。父亲年轻时候就开始做生产队会计,后来做过村信用社、村委会会计。几十年管钱管账,从来都是清清楚楚,没有错过。

    父亲的本分是出了名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不说一句假话,做事让人放心。生产队时代,父亲作为大队会计,秋季去大队的苹果园除草,草归个人。父亲每次把草背回家,我和弟弟妹妹们都希望箩筐里草下会藏着几个苹果,但每次我们都是失望。二弟情不自禁地小声对我说,咱爹咋就不能捎回来几个苹果呢。父亲听到了,严肃地说:“苹果是村集体的,我要是摘苹果,人家看见了,说我贪占公家的便宜,看不见,那就是偷,我都不能干。记住,啥时候咱都不能沾集体一分钱的光。”

    父亲诚信、仗义,不轻看穷人,经常把自己节省下来的粮票、布证送给生活更困难的乡亲。上世纪80年代初,村民张怀寻家里失火,家具细软被烧个精光。父亲回家与祖母、母亲商量后,拿出两条一直不舍得用的崭新被子,给张家送去。

 

    孝顺、勤俭的母亲

 

     我的母亲,爱说爱笑,好干活,好操心。

    母亲是我们家的“掌勺人”,她勤俭持家,把一个大家庭打理得顺顺当当、和和睦睦。祖父祖母在世期间,全家9口人,我一个姐姐、两个弟弟、一个妹妹,父亲主外,操持耕种,母亲主内,操持一大家子的吃喝拉撒。一年四季,母亲从天亮忙到天黑,甚至深更半夜还不睡觉。一日三餐,母亲总能让全家吃上可口的饭菜。

    记忆中,生活困难时候,家里粮食少,母亲便带着姐姐、我和二弟,去山上采摘山韭菜、蕨菜、牛舌头叶等野菜,回来焯水晾干,以备饥荒。这些野菜,让我们一家9口人在青黄不接的季节也不至于挨饿。

    母亲的孝顺,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吃饭时,母亲掌勺,她总是依次给祖父、祖母、父亲等人盛饭,最后一个才是自己的。我渐渐大了,十来岁开始,有时候替母亲掌勺,有一次家里做红薯玉米糁饭,我给全家盛饭,顺序不会改变,祖父、祖母、父亲、母亲、小妹、三弟、二弟,最后是我自己,这时候锅里已没了一块红薯。我们山村不种红薯,算稀罕东西,我非常想吃一口红薯,但我从母亲身上学到了尊老爱幼,虽然没吃到红薯,却很开心。

    祖父祖母年纪大了,腿脚不灵便,日常生活都需要人照顾。祖父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长期卧床之后,父亲和母亲一直都悉心照料,从来没有厌烦过。

    母亲脾气不好,但从来没打过我和兄弟姐妹,父亲也是。我切身的感受就是,父母以自己的言行,对我们起着深深的教化作用。

 

    ■感悟

 

    家庭的“气场”造就了我

 

     在我看来,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气场”。我很庆幸我拥有这样充满博爱、仁厚“气场”的家庭。祖父的严谨、慎言,祖母的博爱、友善,父母的本分、诚信、勤俭与孝行等,都深深地影响着我和我的兄弟姐妹,影响着我们的孩子。这些优秀的品质与传统美德,使我们不至于迷失人生的方向,督促我们抑恶扬善,奉献社会。我们的言行,也将成为影响晚辈的家风,使家风继续传承下去。

 

    您是否了解祖辈父辈曾经的过往、贤德善俗?家国天下,家是基点,而厚重的中原文明,也是由这些闪烁于平凡的过往与家风,绵绵聚集而成……

    东方今报《家事家风》栏目为您提供这样一个平台,找寻长辈平凡一生中的精彩,加以记录,讲给我们的孩子,让家事家风代代传承。

    欢迎供稿或提供素材,栏目邮箱:78742815@qq.com 

    联系电话:18638572720 

    微信号:gezhi101

2017-03-27 08:18:34本文来源: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网络爆料台 随时随地

    1、东方今报网是东方今报社唯一官方网站,东方今报的作品均已授权东方今报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单位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东方今报(含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网站合作:18737167215(孟先生)
图片聚焦

精选图文

首页头条

24小时排行榜

· 联系我们

  • 24小时新闻热线
  • 0371-65830000
  • 商务合作
  • 18737167215 孟
  • 版权合作电话
  • 0371-60609112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ICP备05011107号 东方今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92 邮发代号:35-48 微信客服24小时在线:[微信号]jinbaoxiaomei
Copy Right ©2004-2016 www.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方今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东方今报新媒体部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