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今报社主办网站首页加入收藏数字报

首页 > 快新闻 > 河南

直面死亡 活好现在

2015-04-10 00:10:15 来源: 责任编辑:
  ▶每一个人从出生就开始了人生的倒计时,每个人都会潜意识对死亡恐惧,但社会上却有一些人,他们的工作与死亡近在咫尺,或帮徘徊在死亡门口的人搏出生的希望……既然不得不面对死亡,那么应如何精彩地活着?下面请听他们讲述身边的死亡故事,你会发现死亡带给我们最大的触动,是一种人生警示:反思过去,不畏将来! □东方今报记者 张希 见习记者 丁阳光 李岩 沈冰

  艺术设计师李女士:因为死亡 也是一种归宿

  李女士从事艺术设计工作,浅灰色棉布裙子,光脚穿着球鞋,像极了安妮宝贝笔下的女子。她的职业虽与死亡无关,但她对死亡这个话题深有体悟。

  第一次经历死亡是她5岁的时候,那次跟着姨妈一起去河里游泳,姨妈在洗衣服,而她忽然把腿伸出了泳圈,随后,她微弱的呼喊声淹没在周围人的声音里,没有人看见她。她缓缓沉下去,没有一根稻草可抓。感觉河水汹涌进入口中,双手已经触碰到竖在水中大人的双脚了。

  “这就是死亡吗?”脑海中懵懂地闪过这样的念头,眼前已经漆黑。忽然,一双有力的手出现,将她托出水面。听到姨妈不断向那双手的主人致谢,李女士方知自己被救了。竟然,如此之近地碰触到死亡的气息。

  长大以后,看到安妮宝贝一段话:“当我们活着的时候,享受季节轮回,食物,繁花似锦,各种气息及味道,与人的感情,互相亲吻的温柔,哭泣,以及情欲欢愉……细微至一阵突然扑到面庞上的风,青翠绿叶上跳动的明亮阳光,爱人皮肤上的温度变化,一杯午后咖啡的烘焙清香,都会让心轻轻荡漾。是,这就是我们的生。这所有的时间蔓延,幽微瞬间,带来的光亮,使我们有耐心在落寞的世间继续忍耐和行走。所有的人都清楚,一旦离开这光亮,开始渡河,走到对岸,吞噬我们的将只是沉寂黑暗。它剥夺人的一切意识。它没有归途,因为它就是归宿。”读了这段话,李女士才懂得当时面对死亡时,心情为何如此平静,因为死亡,也是一种归宿。

  后来,上初中二年级时,非典肆虐。当时,李女士的学校放了长假。很多人都会希望能够不死,或者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死,因此在此之前都是肆无忌惮地活着。但在那个时候,人们在假想中的死亡逼近的时刻,才想起了家人和朋友,听着父母和远方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打电话,问候很久不联络的朋友,彼此说着温暖的话语。

  再后来,李女士姐姐被误诊为癌症。她辞职并拒绝治疗,远去西藏旅行,去体验真正想要的生活,因为工作的忙碌,李女士的姐姐一直未能如愿,那时,她怕再也没有机会去真正地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而李女士,在面对亲人即将逝去,才感受到内心深处与她共存的意义。死亡的真相,原是有巨大的力量可以震慑和控制我们,除非当它不存在。
 

  医生王先生:珍惜生命 莫给他人留下牵挂与伤痛

  王先生,现年27岁,在周口某医院工作。作为一名医务工作人员,对于死亡他有着自己的看法。“高考之后,在父母的支持下,我报考了医学专业。毕业后,进入周口一家公立医院工作。”王先生告诉记者,在大学期间,学习解剖课程时,面对着被福尔马林浸泡过的尸体,当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觉得那只是一具标本而已。

  “真正参加工作之后,对于死亡的理解,也慢慢发生变化。之前,我一直认为生老病死就是一种简单的生理现象,死亡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直到我第一次亲眼见证一场从生到死的过程之后,才知道死亡很可怕,也很悲情。”王先生说,两年前的一个夜晚,自己所在科室内送来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

  “医生,求求你们了,无论如何也要给我妈再维持30分钟,求求你们了,我弟弟还没见我妈最后一面啊。”老人的女儿声泪俱下,此时她那在外地打工的弟弟正连夜赶回,再过30分钟就能赶回来。

  “当时我们竭尽全力,为老人维持那微弱的生命,只是可惜老人已经没有了意识。”王先生说,“路上不好走,老人闭眼时,儿子却没有及时赶回来,母子两人最终也没能见上最后一面。”王先生惋惜地说,这是他第一次直面生命的消逝,“死亡真的很可怕,母子两人相互牵挂,却生死相隔。看着老人亲属悲伤欲绝的神情,我再也无法用死亡是一种生理现象来劝慰自己了,一定要珍惜生命!”
 

  重症监护室护士沈珂:多关心家人 多陪伴家人

  这是医院里永远灯火通明的地方,床头上方的监护设备屏幕上跃动瞬间变化的数字和曲线,不时有提示音报警,这里的每个人都好像“闯关”游戏里的成员,精神集中不敢懈怠。医护人员需要敏感地捕捉到那些稍不留神就错过的蛛丝马迹,快速而果断地给出应对措施,患者需要在生命中最困难的时刻,顽强地抓住康复机会。

  “ICU的护士不仅要照料病人日常生活,最主要的还是要同死神近距离接触。”淮阳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沈珂说,需要送进重症监护室的患者主要包括呼吸衰竭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和大型手术后需要观察的患者。这些患者的死亡可能性很大,必须借助监护室内的先进仪器和护士们的24小时精心护理才能顺利恢复。这里离死亡最近,也离希望最近。

  26岁的沈珂三年前从学校毕业,来到医院ICU。回想起第一次面对死亡,她感慨良多。“医院刚建立ICU室时,一名48岁的男子刚来医院时病症是心绞痛,他来时我们还和他说话,当时我是主要负责他的管床护士。”沈柯说。

  “抢救他的那十多天的时间,我眼睁睁看着他的生命体征逐渐变弱,最后心脏骤停,心率从90多,降到60、50、40……直到变成一条直线,那时才突然感觉生命是如此的脆弱。”这是沈柯从小到大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死亡,她被吓得够呛。那种突如其来的无助感让她呆呆地站在病床前,听着死者的亲人撕心裂肺的哭喊,却不能给予他们任何帮助。

  “此后经历的死亡多了,发现人在疾病面前,生命显得是那样的脆弱。而且一个人的生命不仅仅属于你自己,它还属于一个家庭、一个社会。当死亡降临,听着家人趴在病床前沙哑的哭声,感触很深。一定要多关心家人,多陪伴家人,不要等亲人离去,才想起他们的好,到那时,为时已晚。”沈珂说。

 

  监所民警刘警官:生命很坚强也很脆弱 要好好珍惜

  刘警官,现年40岁,周口某监所民警。作为一名公安监管民警,经常与犯罪嫌疑人打交道,面对死刑犯被执行的情况在所难免。

  “死亡是件可怕的事情,死亡不止是肉体的消亡,更是死者留给家属诸多牵挂与伤痛。”刘警官说,谁都没有足够的勇气去平淡地面对死亡。但是,由死至生更值得我们去认真感悟。

  “我们监所有一名在押人员,他身上发生的事情,可能我们平常人根本无法去简单地设想。”刘警官说,该在押人员40多岁,以前在农村集镇上做生意,冲动之下杀了人,铸成大错。

  “我们中国有句古话,欠债还钱,杀人偿命。案发之后,该人被迅速控制,面临即将到来的审判,他万念俱灰,情绪极端恶化。”刘警官说,当时那名在押人员觉得他是难逃一死了,死亡的恐惧让他十分狂躁。而作为监管民警,必须时刻保持警惕,防止在押人员出现任何意外。

  “随后事情有了转折,法院在审理该案时,扎实取证下发现该人员并非故意杀人,而是出于自卫。案件发生转折后,该在押人员的心态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刘警官说,由平常人到杀人犯,又死里逃生,这样的情况不多见,他自己全程见证了整个大喜大悲的故事。

  “面临死亡,我们恐惧,面临重生,我们欣喜若狂。生命可以很坚强,也可以很脆弱,要好好珍惜。”刘警官说。
 

  遗体化妆师佚名:要热爱生命 对待死亡也不应恐惧

  “死亡气息最浓重的地方,莫过于殡仪馆了,所以我们这些在殡仪馆工作的人难免会令人觉得晦气,很多人无法理解我们的职业。而我认为,生死是寻常事,生前需要美好,死去时依然需要美丽而有尊严地离去。”在殡仪馆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遗体化妆师谈起对死亡的见解,“我曾经看过一本书,叫《死亡》,里面说,如果我们只热爱生命而不热爱死亡,那是因为我们并不真正热爱生命,这种说法绝对没错。人对待死亡不应恐惧,相聚在人间固然美好,与人生告别时也应留给世界最后一抹美好的色彩。所以,我愿意为遗体化好人生的最后一次妆容。”

  说起面对死亡的故事,这名化妆师讲述道:“一个女人开车回家时发生了车祸,后不治身亡,送到殡仪馆时已是深夜。她的丈夫很是痛苦,瞥见她下颌有一道伤口,向我请求道,她生前爱美,不打扮漂亮都是不出门的,请替她化好这最后一次妆,她一定不愿大家看着她的伤痕与她告别。”当时,化妆师深感触动,连夜加班一个多小时为女子化好了遗容。“其实真正面对死亡的时候,很多人都已不再忌惮我的职业,相反会尊重、需要我的职业,恐惧往往存在于死亡将至未至之时,待真正面对它时,人们虽痛苦,却不会再有畏惧。”
 

  消防战士冯振南:想做的事立即去做 不要犹豫

  “作为消防战士,在事故现场,很多血腥的场景都经历过:有缺胳膊少腿的,有被大火烧焦的,有奄奄一息濒临死亡的……刚开始对死亡确实有一丝恐惧,不过经历多了慢慢就习惯了,救人要紧!”周口市消防支队特勤中队中队长冯振南说。

  在消防战士的心中,时间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每一次救援,他们都是与时间赛跑,与死亡赛跑。早一分钟到达救援现场,被困人员就会多一分生还的机会。

  “印象深刻的事数不胜数,比如那次在周口西外环的凌晨救援,当时一辆水泥搅拌车逆行和黑色轿车相撞,小轿车上载有三个人,车头已经陷到大车里了。小轿车驾驶室内的司机已经没有生命体征了。我们先把副驾驶座位上昏迷的人救了出来,然后开始救后座的人。”冯振南说,“当时后座的人侧歪着头,看起来很正常,除了有些昏迷。当我准备将他背出来却摸了一手黏黏的血浆。检查才发现,后座那人的后脑勺已经被挤压变形的车窗削掉了,后来两天我看到豆腐脑就反胃,现场实在是太惨了。”

  “经历过这么多次死亡,每一次对我都是一个警示。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仅有一次,实在是太渺小了。前一分钟也许你还在高兴地和朋友说话,下一秒钟你就不知道自己会身在何处,所以我们要珍惜眼前的一切,对家人多关心关心,想做的事立即去做,不要犹豫,时刻注意生命安全!”冯振南说。

本文来源: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网络爆料台 随时随地

    1、东方今报网是东方今报社唯一官方网站,东方今报的作品均已授权东方今报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单位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东方今报(含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网站合作:18737167215(孟先生)
图片聚焦

精选图文

首页头条

24小时排行榜

· 联系我们

  • 24小时新闻热线
  • 0371-65830000
  • 商务合作
  • 18737167215 孟
  • 版权合作电话
  • 0371-60609112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ICP备05011107号 东方今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92 邮发代号:35-48 微信客服24小时在线:[微信号]jinbaoxiaomei
Copy Right ©2004-2016 www.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方今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东方今报新媒体部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