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今报社主办网站首页加入收藏数字报

首页 > 快新闻 > 河南

700年不散的民间盛景 以前是生意 现在是玩意儿

2016-02-24 07:14:16 来源: 责任编辑:

    【编者按】

    “世界最大规模的民间曲艺大会”马街书会在“中国曲艺之乡”和“中国魔术之乡”——宝丰县刚刚精彩落幕。它不仅是河南农村乡土文化丰富、发展蓬勃的一个缩影,也凝缩了乡土文化的酸甜苦辣。本报即日推出“被文化改变的乡村”系列报道,关注乡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一日能看千台戏,三天可读万卷书。麦田为台,苍天为幕,十万人一起听书观艺。这样的场景,只能在正月十三的马街书会见到。历经700多年的历史沧桑,马街书会现状如何?□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李长需/文图

    “以前是生意,现在是玩意儿”

    一面鼓,两把扶尺,一个人。郭金柱的声音被淹没在人海中。这位70岁的老人,声音不高,却底气十足,说起《金镯玉环记》,一板一眼。

    这是郭金柱第41年参加马街书会。在马街书会正月十三的正会上,像他这样单枪匹马的,并不多见。大部分艺人都是三五成群地“亮书”,有用乐师伴奏的,有用音响放大说唱效果的,甚至有搭建临时舞台的。但郭金柱对此并不在意,“我是来玩的,就是图个高兴”。在他眼里,说书“以前是生意,现在是玩意儿”。

    站在麦田改设的会场上,狂风扑来,细尘满面。迎风而立的郭金柱打了个冷战,他紧了紧破旧的风衣,拉低了帽檐,依旧迎风而唱。

    他的对面不远处,搭建着一处漂亮宽敞的舞台,“刘兰芳、王印权与马街书会35周年回顾演唱会”正在进行。喇叭里飘扬的大师的声音与台下密密麻麻的观众,多少衬出郭金柱这边的冷清。但他泰然处之。

    他并非有意跟大师唱对台戏,只是清晨来晚了一步,西边好的位置,已经被诸多同行捷足先登,他只好来到这片少人光顾的地方。好在他参会的目的不是为了“写书”,而是为了玩。

    郭金柱学说书,似乎就带有玩的性质。他本来会唱越调,忽然有一天对说书有了兴趣,就“拜书为老师”。《说唐》、《隋唐演义》一说起来竟然像模像样,如今成了他的保留节目。此外还有大本戏《金镯玉环记》,也是他的拿手戏。

    “说书得有文化,有文化就能学更多的书。”这是他的经验心得。

    “不会说书,我就会饿死”

    与郭金柱相比,郑新运“亮书”的位置不仅位于会场的中心,队伍也相对“豪华”。他带着三个徒弟,一个拉弦,两个轮流说唱,他则在一旁敲着铜镲。兴致高的时候,他也会来上一段。

    “玩把戏要有个好场子,唱戏要有个好嗓子。我们音响没电了,用不成,就说不开。”郑新运指了指摆在桌子前的音响说。他的四围,到处是高昂的声音从高音喇叭或音响里传出,让他正在起劲说唱的徒弟的声音,若有若无。

    站在人群中,郑新运卓尔不群。一顶暗红礼帽,一袭浅蓝长褂,再加上一脸的风霜,77岁的郑新运站在熙来攘往的人群中,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他的“老派范儿”。13岁出场,15岁开始挣钱,除了1966年一年外,他没有缺席过马街书会。

    “不会说书,我就会饿死。”郑新运说起他的说书史,不无感慨。解放战争时,父母先后去世,孤苦无依的他为了寻找一条生路,选择了学说书,先后跟开封的任楷敏和本地的王树德等3位老艺人学习。靠着说书,他没有被饿死,并在37岁那年,娶了小他19岁的老婆。“我成分不好,没人敢嫁给我,我老婆看我很有能耐,愿意跟着我。她还是个高中生。”郑新运强调说。

    “亮书”起劲儿 少有人“写书”

    郑新运很有能耐,相声、快板、评书无所不能,但以坠子为主,《呼延庆打擂》、《杨家将》、《九死还阳记》是他的拿手戏,评书《三国演义》也说得风生水起。

    说书艺人最缺的就是节目,郑新运编“书”的能力也不弱。他根据《红岩》编写的《成都风云》,成为艺人们的经典节目。该书和《十大英雄》一起,“让艺人们吃了一个省”。此外,日本与中国闹钓鱼岛风波,他编写了《劝日本安倍悬崖勒马》;抗日战争70周年,他编写了《抗日英雄吴凤祥》;习主席反腐倡廉,他根据形势编写了《焦裕禄训子》。

    但即便文武双全,郑新运也面临着没人“写书”的尴尬。“要是在以前,即使有上千的艺人,也会全部被写走。”郑新运回忆,他最近几年,也只是在前年被汝州收费站“写”过一回。

    艺人们在书会上各展绝活“亮书”,就是希望能够被“写书”。所谓“写书”,就是听书人遇到中意的艺人,商定价格后,买书人会告诉艺人地址,并交上定金。“写书”之后,艺人按照约定时间去演出,叫“正禄书”;“正禄书”之后再被“写”走演出,叫“偏禄书”;“偏禄书”之后还有“偏偏禄”。

    “不过,现在连‘正禄书’的机会都很少,更别提‘偏禄书’了。”郑新运的话,艺人李四信也深有同感。他和妻子拉起一个剧团,主要以唱戏为主,有时候也说说书,但今年同样面临没人“写书”。他的妻子见有人攀谈,就会主动递上名片,并一再交代:“你给我联系活儿吧,决不让你白干,1万块钱我给你提1000元。”

    “不给俩谁还来?”

    午后1点,挤挤挨挨的会场,一下子安静了许多。听众相继散去,大多数艺人也停下来,坐在椅子上、三轮车上吃东西或默不作声。

    65岁的何学艺已经收拾好东西,和同伴静静地坐在三轮车上。“啥时候发钱?”他问。

    何学艺是宝丰县周庄乡何庄村人,15岁开始跟着父亲学习伴奏,四五十年间,几乎都没错过马街书会。但他坦言,今年参会是因为有补助,“不给俩谁还来?”

    很多艺人和何学艺一样,是冲着补助而来。原因很简单,现在“亮书”亮得再起劲儿,也很少有人“写书”了;没人“写书”,就等于白跑一趟,也就失去了参会的动力。

    之前,宝丰县为了提高艺人的积极性,曾给各乡镇、各单位下任务“写书”,但今年以提高补助的方式吸引艺人参会。当天上午,不少艺人在演唱间隙拿着身份证登记,那是领取补助的凭证。

    “他们给我打电话说,来参会每人给100元的补助。”何学艺说。这是本县内艺人的补助标准;本县以外、平顶山市内的,每人补助200元;平顶山市外、河南省内的,每人补助300元;省外的,每人补助400元。

    “以后,宝丰每年都要拿出上百万元补助艺人。”宝丰县一位官员说。

    一面鼓,两把扶尺,一个人。郭金柱一板一眼地说着《金镯玉环记》

本文来源: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网络爆料台 随时随地

    1、东方今报网是东方今报社唯一官方网站,东方今报的作品均已授权东方今报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单位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东方今报(含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网站合作:18737167215(孟先生)
图片聚焦

精选图文

首页头条

24小时排行榜

· 联系我们

  • 24小时新闻热线
  • 0371-65830000
  • 商务合作
  • 18737167215 孟
  • 版权合作电话
  • 0371-60609112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ICP备05011107号 东方今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92 邮发代号:35-48 微信客服24小时在线:[微信号]jinbaoxiaomei
Copy Right ©2004-2016 www.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方今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东方今报新媒体部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