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河南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封面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大象深稿
今报网首页
2022年04月15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顾景舟再传弟子加盟汉关紫砂 助力中原紫砂品牌

    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大师再传弟子李彩红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泥。”古往今来,人们对于紫砂壶从不吝溢美之词。一抔芳香细腻的泥土,经历烈火的洗礼和匠心的浸润,成就了茶的真味与清欢。紫砂艺术是中华瑰宝、世界奇葩,说到紫砂,人们脑海中最先浮现的两个字就是“宜兴”。

    然而近年来,在河南省新安县,以汉关紫砂创始人、汉关紫砂研究院院长叶云声为代表的紫砂艺人,通过十数年努力,叫响了中原紫砂的品牌。尤其是随着壶艺泰斗顾景舟大师再传弟子李彩红加盟汉关紫砂研究院,更是让新安汉关紫砂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大象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张超飞/文图

    与紫砂结缘

    让新安绀紫土

    变身“富贵土”

    提到紫砂,很少有人知道,它是唐宋时期首先产生于洛阳的陶瓷品种。

    古诗中“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中的红泥、紫泥,指的正是当时的洛阳紫砂。

    位于洛阳西部的新安县,紫砂自古已有之。作为一种沉积岩,紫砂已在新安的山水间沉睡了亿万年,只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在新安县北部的北冶古镇,至今还有制陶痕迹。近年来,随着对紫砂研究的深入,新安县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了紫砂工艺生产,并积极探索创新,紫砂产业方兴未艾,叶云声就是其中之一。

    叶云声原在新安县水泥厂长期从事硅酸盐化验工作,在几十年的硅酸盐检验过程中,他对新安当地矿物的化学成分、地质结构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作为一个紫砂爱好者,他从《中国陶瓷史》发现陶都宜兴的紫砂土和新安的紫砂土成分几乎一致。通过查找资料,无数次对比数据,跋山涉水、勘探矿源,最终让新安汉关紫砂品牌不仅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且光耀中原。

    “我把新安绀紫土的化学成分与陶都宜兴的紫砂土成分进行了深入对比,并通过岩相分析,发现新安绀紫土与宜兴紫砂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能是一样的,有些成分甚至优于宜兴紫砂。”叶云声说。

    通过大量化学分析和物理实验,最终得出结论,存在于新安人身边,为父老乡亲生产、生活提供过无数便利的“绀紫土”,就是被世人称之为“富贵土”的紫砂。

    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汉关紫砂研究院院长叶云声

    第一把紫砂壶

    就获得业界大师盛赞

    据叶云声介绍,新安县紫砂资源非常丰富,地下储藏着数亿吨的紫砂资源。品种多,储量大,在铁门、北冶、曹村等地均有分布,并且其物质构造、化学成分与明清时期的宜兴紫砂器基本一致。

    想到家乡也有这种紫砂泥料,而且品质上乘,叶云声就萌生了做紫砂壶的想法。万事开头难,当时紫砂产业在中原还是一片空白,也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从找矿、采矿到练泥制壶等每一步都要亲力亲为。

    为了更深入研究和挖掘中原紫砂,凭借企业家的魄力和敢为人先的胆识,2015年1月,叶云声在县城西区黛眉地质文化广场西侧,成立了洛阳汉关紫砂研究院,专门从事紫砂茶具制作。为了更好掌握紫砂泥炼制技艺,叶云声先后多次向宜兴原料总厂厂长李顺法老先生讨教学习,到陶研所进行化验对比。并且还邀请宜兴紫砂艺人到汉关紫砂研究院指导创作、传授技艺。

    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千辛万苦,熬过了无数不眠之夜后,在2015年6月,叶云声的汉关紫砂研究院制作出了第一把紫砂茶壶。一把把温润如君子,豪迈似丈夫,风流如词客,娴丽似佳人的紫砂产品,第一次呈现在了世人面前,质朴温厚的杯体也让叶云声激动万分。

    随后,叶云声将自己的第一把紫砂壶带到了宜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葛军的艺术团队总经理看到以后,仔细观察,从外观到制作工艺都给予了高度赞扬和评价。逢人便称:“这把茶壶已经让我分不清是宜兴泥还是新安泥了。”由此可见,叶云声当时制作的紫砂壶技艺之高超。

    将紫砂与洛阳文化融合

    就是最好的传承和发展

    众所周知,紫砂有着独特的美,是岁月沉淀下的美,承载着深厚的传统历史文化,让人沉醉其中,无法自拔。尤其是中国文人特别喜欢紫砂壶,亲近紫砂壶。宋朝诗人梅尧臣的诗句“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更是一语中的。

    一把高品质的紫砂壶,是制壶人文化内涵与艺术水准的结晶。要想制一把高品质的紫砂壶,必须要有深厚的基本功。“因此,就要求在制壶过程每一个细节都做得无可挑剔,每一道工序都要完成得尽善尽美。”叶云声说。

    作为汉关紫砂的创始人,叶云声的紫砂艺术风格,无论是紫砂泥料的筛选、壶的造型、泥的色泽、工艺技巧以及装饰手段、艺术风格等都有其独特个性。在他看来,紫砂抽去了文化就成了盛水的空壳。因此,一直以来他都十分重视紫砂作品与历史文化的完美融合。既在工艺手法上学习传统技艺,同时在艺术创作上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汲取养分,使作品更具文化内涵。

    自汉关紫砂研究院成立以来,他先后创作了十几款新的专利壶形,都富有文化内涵。其中的“唐羽”壶更是入选了《中华茶器具通鉴》。据叶云声介绍,唐羽壶为唐代流行用壶,壶柄细长,侧向设置,其形似羽翼飞升,故称“唐羽”。除此之外,比较有名的还有“汉关壶”“牡丹壶”“函关晓月壶”“仿青铜何尊”等,不少紫砂作品从命名到造型都充分融入了洛阳文化元素。

    “紫砂文化需要传承和创新,作为洛阳人,将洛阳文化与紫砂相结合,就是对紫砂文化最好的传承和发扬。”叶云声说。

    “汉关壶好紫云柔,才出新安誉九州。合共宜兴同泡月,平分天下一轮秋。”通过十数年的钻研和努力,叶云声已经逐渐将汉关紫砂的品牌发扬光大。如今,壶艺泰斗顾景舟大师再传弟子李彩红更是加入了汉关紫砂研究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安汉关紫砂会焕发出更加亮丽的光彩,真正叫响中原紫砂品牌。

放大 缩小 默认
  © 东方今报版权所有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封面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大象深稿
   第04版:第一现场
   第05版:最经济
   第06版:暖新闻
   第07版:中原警事
   第08版:今牌金融
   第09版:河南新闻
   第10版:河南新闻
   第11版:河南新闻
   第12版:河南新闻
   第13版:河南新闻
   第14版:河南新闻
   第15版:河南新闻
   第16版:河南新闻
顾景舟再传弟子加盟汉关紫砂 助力中原紫砂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