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在人间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封面

第02版
民生要点

第03版
家有考生
今报网首页
2021年06月18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她们在被关爱中“治愈”自己
把手术日当做重生日

    

    王霞端午节和家人包的粽子

    王霞、李月的故事是国内庞大乳腺癌患者群体的缩影。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乳腺癌成为全球第一高发癌症,而在中国,将近90%的乳腺癌患者会接受单侧或双侧乳房切除手术。

    乳房没了,它改变了我们长久以来对性别和身体的刻板印象,但是只有当事人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首席记者 赵丹/文 受访者供图

    影响

    失去单侧乳房,带给王霞、李月的是重生的机会,她们要学会接受刺目的手术创面,对于从病魔手中死里逃生的她们来说,身心都将面对常人无法想象的考验。

    王霞感受到的第一个影响就是身体的变化。她当年做完六个疗程的化疗,也没有再做放疗,回家休养外加中药调理,术后感觉明显体弱,时不时就会感冒。

    住院期间,王霞插在腰上的引流管不小心扯到病床栏杆,提早取了下来,又埋下不小的隐患。当年10月,王霞结束最后一个疗程的化疗,出院回家休养,医生叮嘱她,左手除了吃饭、洗澡,短期内不能干活不能提重物,但是考虑到丈夫外出打工了,母亲又年迈,她悄悄会做些家务活。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左手开始肿胀,慢慢发展到整个左胳膊都是肿的,直到8年后的今天,哪怕拖拖地,干点体力活,左手就会开始水肿,明显和右手不一样。

    王霞感受到的第二个重要影响就是形象。天冷的时候,身体裹在厚厚的衣物下还好说,到了夏天,胸脯一高一低,她觉得怎么穿衣服都别扭。

    对于做了乳房全切手术的女性来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义乳是解决难题的方法之一,有的患者还做了假体重建。王霞思量再三,决定借助义乳,重新找回外表上的自信。

    但是,她发觉无论怎么调整假体内衣,跳广场舞时还是会走样,无法完美替代原来的乳房。

    她心里不是没有沮丧的,有时甚至不想见人,害怕看到别人异样的眼光。她出院后没有再外出打工,住在山里的村子里,门一关,把那些眼睛、嘴巴都关在了门外。

    最大的担忧还是癌症复发,隔一段时间,王霞会去医院检查身体。近期,她查出颈部多了几个淋巴结,着实慌了一阵,迅速调整心态,“到今年已经8年了,很知足的,如果有一天复发了,也可以坦然接受,但是那一天没来之前,保持绝对乐观开朗。”

    治疗后回家静养的李月,从一位不知情邻里的惊呼声中察觉到自己的变化——“你怎么一下老了十岁?”而在以前,大家都说她和女儿看起来像姐妹俩。当时的她唯有苦笑。

    每年定期去肿瘤医院复查,是雷打不动的项目。医院方圆几百米的范围,是李月除了生活、工作、学习以外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

    每次复查对于李月来说都是一次考验。

    检查一般只有验血、B超、胸片(有时会做增强CT)三大项,但是因为人多,往往要耗费两天时间。拿今年3月的结果来说,B超结果没有失望也没有惊喜,在她意料之中;血常规、肝肾指标和肿瘤标志物均在对照范围之内,又算过了一关;增强CT显示左肺尖0.2厘米小结节状高密度影、右下肺囊状透光区,李月忐忑不安等来医生的建议——3~6个月复查,薄层CT扫描,继续服用内分泌药。好吧,那就等吧。

    “现在能做的就是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该复查就复查,我就是那个打不死的小强!”李月给自己打气。

    重建

    如今,王霞仍然在老家休养,家里三层小楼依山傍水,站在窗口就能看到稻田,还有自家养的毛茸茸的鸭群。她体会到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每个季节都有鲜明的变化。

    王霞变得越来越豁达,在网络平台开了号,公开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以及术后的身心调理。公众面前的她,利落的短发,全身上下收拾得干干净净,戴了义乳,外表与正常女人无异。她会分享自己吃芝麻、南瓜苗的特殊饮食习惯,也是广场舞的常客,她学着拍视频剪视频,大把大把的时光拿来尝试各种新鲜的事物,还琢磨着摆摊卖小吃。

    抗癌8年,失去单侧乳房,如今已是“五十知天命”的年纪,王霞最大的感悟是现在整个人变得豁达很多。“经历了生死,感觉没有过不去的坎。”

    而接近50岁的李月,已经抗癌6年,她同样试着公开讲述自己的经历,上传到网络上的照片完全看不出任何异样,眼角眉梢透着经历大风大浪之后才有的沉静。

    她专心在家里的小花园侍弄花草。六月,各种花朵肆意开放,她把快要落败的月季剪了下来,将花瓣一层层摘下,装在竹篦里,晒干,体会到之前没有感受到的心境。

    近日让李月最开心的是儿子迎来6岁的生日。小家伙从蹒跚学步、牙牙学语到现在的活蹦乱跳、伶牙俐齿,一路走来,李月有欢喜也有遗憾,喜的是这个靠多位亲友帮忙“撸大”的孩子,身体强健、聪明机灵,遗憾的是她的记忆中永远缺失了儿子嗷嗷待哺的模样。

    “很多的病友姐妹都是以手术日作为自己的重生日,而我更习惯于把小儿子的生日当成我的重生日,因为这个日子对我来说更具有标志性,更有意义。”李月说。

    让她难忘的还有一位医生。

    今年3月,她复查B超时,中途有人突然推开了门,要咨询什么问题。当时的她正袒胸露乳,正在给她做B超的医生显得比她还紧张,在门被推开的那一瞬间,下意识地用她的手和手臂遮挡住她失了乳房的半边胸口,直到那人咨询完毕关门离开。一股浓浓的暖意在李月心底荡漾开来,作为乳腺癌病人,她曾经自嘲治疗时没有尊严,而这次检查让她体会到一个医生对一个乳癌病人的尊重和保护。

    而这些关爱,都有助于当事人的心理重建。

    思索

    王霞、李月的故事仅仅是庞大乳腺癌患者群体的缩影。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之前,肺癌一直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癌症,而2020年最新数据显示,乳腺癌新增人数达226万,肺癌为220万,乳腺癌正式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

    而在中国,将近90%的乳腺癌患者会接受单侧或双侧乳房切除手术。她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一次手术,失去乳房之后身体和情绪所面临的后续挑战,亲友和社会如何帮助她们重建信心,才是最主要的。

    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乳腺癌、切除乳房,究竟对女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她们只有在最亲密的人面前才会袒露心声,也会把网络当做“树洞”,匿名详述自己百转千回的心事,但是不会轻易接受采访。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联系了十多位切除乳房的乳腺癌患者,即使是朋友的朋友,也会婉拒采访,只有王霞、李月二人给予了反馈,但是也会回避进一步的私密问题。

    即便是王霞,8年抗癌之路,她的心态已调整得很好,着手重建自己的生活,但是复发的隐忧就像悬梁之剑。

    而李月回顾自己的6年抗癌之路,除了感谢亲友的陪伴之外,也有了很多思索,“我是应该感谢这场突如其来的疾病的。”

    她称自己曾经也是职场的大忙人,身兼数职,力求完美。日子就像上紧发条的钟表,滴滴答答,一日赶着一日,而自己就像一个陀螺,被繁忙的日子抽得无法停歇。如今因为疾病而慢下脚步,李月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生活节奏。

    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消息,乳腺癌发病人数增加,根本原因之一是乳腺癌风险因素的不断变化,比如推迟生育、生育次数减少,这在正经历社会和经济转型的国家中最为明显,超重和肥胖,以及缺乏运动,也是造成全世界乳腺癌发病率上升的原因。

    王霞、李月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诱发了乳腺癌,而王霞至今后悔的是,自己当年没有重视身体给予的信号。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王霞、李月为化名。)

    【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猛犸调查】所有,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享有本文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放大 缩小 默认
  © 东方今报版权所有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封面
   第02版:民生要点
   第03版:家有考生
   第04版:在人间
   第05版:在人间
   第06版:潮科技
   第07版:今牌金融
   第08版:专版
   第09版:中原警事
   第10版:中原警事
   第11版:中原警事
   第12版:中原警事
   第13版:中原警事
   第14版:中原警事
   第15版:中原警事
   第16版:中原警事
   第17版:中原警事
   第18版:中原警事
   第19版:中原警事
   第20版:中原警事
   第21版:中原警事
   第22版:中原警事
   第23版:中原警事
   第24版:中原警事
把手术日当做重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