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封面

第02版
民生要点

第03版
家有考生
今报网首页
2020年07月11日 星期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偃师乡间的书法珍宝

    自周武王筑城建制3000年来,先后有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5个朝代在偃师建都。

    历经千百年,偃师仍然保留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尤以石刻、碑碣为胜。□郭君宇

    晋辟雍碑 见证儒家思想曾经的辉煌

    经学研究、中古史研究上声名显赫的辟雍碑,居然深藏在一处偏僻农家院。辟雍是古代对太学的别称,古代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大郊村又名太学村,西晋太学辟雍遗址。

    辟雍碑全称“大晋龙兴皇帝三临辟雍皇太子又再莅之盛德隆熙之颂碑”,碑首与碑身系由整石凿成,高3.22米,宽1.10米,厚0.30米。记述晋武帝司马炎及皇太子司马哀亲临太学辟雍视察之事,追述司马氏建国历程,称颂司马氏的经国才略。

    啰嗦一下这位皇太子,后来的晋惠帝,就是坐着一辆羊车在后宫的女人堆里寻欢作乐的那位。此公还有一句“名言”:“何不食肉糜”——严重脱离群众,不识百姓疾苦的那啥“二代”。

    辟雍碑正面的晋代八分体隶书,“挺劲朴茂”,为晋隶中之佳品。果然是——“笔势遒劲、波磔郑重”“丰碑巨制”。余嘉锡先生说得好,“魏碑之与唐隶,中间尚隔晋人一转关,此碑是也”。《辟雍碑》已禁拓,拓本很抢手,某宝售价最低3000元。

    看护文物的老人介绍,辟雍碑背面记录的教职人员、学生的郡籍姓名, 对研究中国1600多年前晋代教育、考察学生分布情况,是极为珍贵的资料——生源“东越于海西及流沙”,来自15个州、70多个县。特别是碑上记载的当时在太学求学的4名西域学生,说明新疆边陲的少数民族早已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部分。

    如今,太学已经成遗址,熹平、正始石经也散失殆尽,曾经的观视摹写、填塞街陌盛况不再。辟雍碑作为历史的见证,虽偏安僻壤,但无法掩饰儒家思想散发着的万丈光芒。

    》》

    升仙太子碑 看淡生死太难

    缑山,去偃师向南50里,平地一峰崛起,历来是道仙家崇尚之地。山顶有个“唐碑”院,“升仙太子碑”就被砌在院子里的碑亭中。

    碑首武则天著名的飞白书“升仙太子碑”,凝神细看,丝丝露白,很有一些韵律感。六字中巧隐的10个鸟形笔画,被书法界特为推崇——怎么都没数够10个数。

    武周圣历二年(公元699年)二月,武则天嵩山封禅返程途中在升仙太子庙住了一晚,触升仙太子碑景而生情,为传说中的太子赋下长文,还亲为书丹。碑文处于行草之间,婉约流畅。据说这是仅存唯一的武后书迹。

    武则天为王子晋敕修庙观,树碑立传,借彼“周”扬此“周”,实则向李唐传统势力宣示自己改唐为周乃“奉天承运”,合乎天意。

    碑文表面记述的是周灵王太子晋升仙故事,实则歌颂她的武周盛世,委婉透露出七旬老人“升中”之“志”,对仙人长生不死的艳羡。

    帝王天子期盼江山永固、长生不老,秦始皇派徐福东渡求长生不老药,汉武帝要方士们炼丹,武后也是这样。结果呢,无一例外肉身终会化为一股烟,随风飘去。既然人人都得死,不如看开了,死亡疾病到来时,放下对死亡的恐惧,珍惜当下,活出自己的价值。

    升仙太子碑兼有飞白书(碑首)、行草书(正文)、楷书(碑阴)。碑阴题名出自薛稷、钟绍京之手,《游仙篇》杂言诗由“瘦金叔祖”薛曜书,集初唐三位书坛名家书法于一身的题刻,的确是不可多得的石刻珍品。

    升仙太子碑背面的书法妙品,多处漫漶,国宝亟待加强保护。

    》》

    会圣宫碑 被误读的皇家建筑

    会圣宫碑,当地有人误称作“红庙碑”。“红庙”在会圣宫碑西南百米处,本名“玉帝阁”,建于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比会圣宫碑足足晚了500年。

    传说玉帝阁是用会圣宫焚毁后的残砖建造而成,典雅而古朴,虽无皇家气象,也颇具仙风道骨。

    会圣宫碑高约9.2米,宽2.22米,厚0.72米,两侧浮雕舞龙四条,龙尾盘向顶端,龙首伸向四角,正面偏下有圭形题额,阴刻篆书“新修西京永安县会圣宫碑铭”十二个大字,正面碑文36行、行84字。碑文字数为全国碑文之最。楷书文字端庄且工整,笔法俊秀又不失浑厚。

    “会圣宫”初名“三圣宫”,始建于宋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是采取“汉原庙之制”兴建的皇家宗庙。

    “三圣”即宋太祖、宋太宗和宋真宗。宋朝廷建造三圣宫(会圣宫),就是希冀三位的灵魂“于此而会”。

    三圣宫建成后的第二年,宋仁宗改为“会圣宫”——不仅要奉祀“三圣”,还要奉祀宋朝此后的其他诸帝,包括仁宗自己,要悬挂以后诸帝肖像。会圣宫碑刻立于仁宗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是会圣宫落成两年之后的附属建筑。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会圣宫被金军抢掠后焚毁。

    站在这会圣宫遗址之上,这座昔日的皇家宗庙早已消散风尘中,仅存会圣宫碑和其西北处不远的一根八面形石立柱,传说是被毁宫殿的明柱。通过碑文的描述还是可以管窥会圣宫兴建时的盛况:“人以悦来,匠以心竞”“林衡僝木,文柽绮柏之质,山积而登用”。

    会圣宫碑由宋翰林学士石中立撰文,翰林院待治御书院祗侯李孝章书并篆额。石中立,性疏旷,好谐谑,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拜参知政事,即副宰相。李孝章是北宋著名书法家,其字兼有行、楷、瘦金诸体的韵味,风格独特,在碑刻书法艺术中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从艺术史的角度看,会圣宫碑不仅是中原第一、国内少有的巨碑,其撰文、书丹、铁笔堪称“三绝”,对研究我国宋代的书法、雕刻等也具有重要价值。

    升仙太子碑是不可多得的石刻珍品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东方今报版权所有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封面
   第02版:民生要点
   第03版:家有考生
   第04版:记者跑腿
   第05版:副刊
   第06版:净看明星
   第07版:广电独家
   第08版:中原警事
偃师乡间的书法珍宝
这场安全生产演练够“实” 化工厂成模拟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