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独家策划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封面

第02版
民生要点

第03版
民生情报站
今报网首页
2020年07月01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山看护红色文物56年的老党员张爱华:一辈子在基层没掉队,很高兴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首席记者 王姝

    第一,我是革命后代,多年盼望入党;第二,入党后我可以更好地接受党的教育;第三,我又有了前进的方向。

    ——张爱华(1969年入党,党龄51年)

    感恩:病重时曾被共产党救起

    河南信阳,新县郭家河乡湾店村。这里与湖北省红安县接壤,山脉连绵,是大革命和解放战争时期鄂豫皖的战略要地。

    6月27日,端午节最后一天,79岁的张爱华依然在红色讲习所上课。过去的56年里,她与丈夫潘国章在此义务看管保护着当年战士们留下的红色文物。对于她来说,无论是28岁入党,还是多年来守护红色文物,都是对初心的践行。

    1947年,6岁的张爱华,在和家人避祸途中不慎掉到水里,被救起后开始发烧,病情不断加重。当时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来到这里,把张爱华带到部队救治,逐渐好起来。在一位战士的引导下,张爱华来到当地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

    1964年,被誉为“坚持大别山革命斗争的一面红旗”的刘名榜回到故乡郭家河,他看着熟悉的山水,讲述了很多当年战斗中的难忘故事。他对已经成长为村干部的张爱华说:“这里是当年烈士战斗牺牲的地方,我把它们交给你了,你可得保护好这里啊。”张爱华含着眼泪点了点头。从此,山上的文物成为张爱华的牵挂,这一守就是56年。

    1969年5月4日,28岁的张爱华加入中国共产党。“那天是五四青年节,支部要发展青年积极分子入党。知道我在名单里面,心情特别激动。第一,我是革命后代,多年盼望入党;第二,入党后我可以更好地接受党的教育;第三,我又有了前进的方向。”张爱华仍旧记忆犹新。

    满足:“这一辈子在基层没掉队,很高兴”

    入党的愿望,早已在她心头萦绕多年。因为,除了文物保护志愿者,张爱华和潘国章还有一个身份——红军后代。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新县的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看望了18位红军后代和烈士家属代表,张爱华和潘国章也在其中。原来,潘国章是方桂之之子,张爱华是张贤盛、黄本英之女,当初就是刘名榜的部下。

    此时,两位老人因守护红色遗迹,已被很多媒体人熟悉,但这个身份,他们不曾透露过。当天,记者问及“隐瞒身份”的原因,张爱华笑着说:“不好那面子、不摆那架子。”

    入党后,张爱华在村支部做了30余年副支书,主业是带队劳动、做妇女和共青团工作,副业就是守护文物。她的坚持,一直有人默默支持,他就是张爱华的丈夫潘国章。潘国章1957年入党,比张爱华更早一些,两人在基层工作中结识。

    “老潘支持我(保护红色遗迹),担心我上山摔倒,一般都跟着一起上山。”张爱华说,自己和老伴都在山上摔过,“受过一点轻伤,没多大事儿”。

    两位老人有两儿两女,分别在新县、信阳和郑州成家立业,也曾询问老人是否搬到县城或城市居住,都被笑着摆摆手拒绝了:“个人主义!”

    说起大半生经历,张爱华总结说:“这一辈子在基层没掉队,很高兴。”在她的家里,存放着整箱整箱的奖状、荣誉证书……还有几本日记本,记载着工作的事情,以及自己的感受,很多和红色文物保护有关系。

    在保护文物的同时,她也在进行红色历史传承的工作:收集整理史料,为游客和学校讲述红色历史。2019年,她在家门口办起了红色传习所,继续义务讲课。无论是漫山杜鹃还是白雪皑皑,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慕名来此,聆听她讲述那段动人的历史。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东方今报版权所有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封面
   第02版:民生要点
   第03版:民生情报站
   第04版:独家策划
   第05版:独家策划
   第06版:独家策划
   第07版:记者跑腿
   第08版:专版
   第09版:中原警事
   第10版:中原警事
   第11版:中原警事
   第12版:政经观察
   第13版:看视频
   第14版:今牌金融
   第15版:今牌金融
   第16版:今牌金融
   第17版:河南新闻
   第18版:河南新闻
   第19版:河南新闻
   第20版:河南新闻
   第21版:河南新闻
   第22版:河南新闻
   第23版:河南新闻
   第24版:河南新闻
郑州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赵清霞:疫情面前她被称为“钢铁霞”
深山看护红色文物56年的老党员张爱华:一辈子在基层没掉队,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