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民生置顶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封面

第02版
民生要点

第03版
民生要点
今报网首页
2020年03月2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街区商业复活从帐篷里的“理发店”开始
从跟风抢购到“胡辣汤自由”

    疫情期间郑州一些街头重新出现了菜摊

    街区商业活动是城市商业活动的最小单元。观察一个街区的商业复活过程,可以窥视疫情之下一个城市的商业生态演变过程,以及人们在此演变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本文以郑州市一个小区周边的街区商业为解剖标准,以一位大学老师的眼光来观察并揭示疫情下的这种商业变局。□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李长需/文图

    开放堂食才意味着街区商业恢复到常态

    坐在天伦路边一家大盘鸡店门口的方桌前,李杰和三四位朋友大口吃肉、大口喝酒。“这是我们自疫情以来的第一次聚餐。”李杰说。

    原本放假前,几位朋友就约好了年后聚一聚,但因为疫情的到来,年后返回郑州的他们,因为饭店堂食一直没有开放,聚餐毫无着落。但在3月19日,郑州市商务局、郑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下发《关于有序开放餐饮业堂食服务的通知》,要求市内各区(不含二七区)、开发区符合复工复业条件的餐饮企业,可根据通知要求开放堂食服务,这意味着饭店可以恢复堂食了。因而,3月22日晚,也就是堂食开放的第一个周末,他和朋友们约定在自己小区旁边的这家大盘鸡店,好好吃一顿。

    “在家憋了那么长时间,都憋坏了。猛一出来喝喝酒、聊聊天,别提有多爽。”在李杰看来,堂食的开放对于整个街区的商业恢复来说,颇具象征意义。尽管之前各个店铺已经开业,包括餐饮业也可以打包带走了,但在他看来,只有餐饮业开放堂食之后,才可以视为整个街区商业恢复到了正常的营业状态。

    李杰是一位大学教师,在学校所教授的课程,正是经济学。或许是职业习惯使然,他对日常生活中的经济现象颇为关注。疫情来临之后,未回老家的他就对他所在街区的商业经营情况进行了观察。

    李杰所住的小区,是天伦路上的琥珀名城。该小区环绕三条马路:一条是小区北侧的天伦路,一条是小区南侧的杨君路,一条是小区东侧围起来尚未施工的经三路延伸线。该小区周边的商业店铺,主要就是小区北侧、东侧、南侧的临街商铺,以及在天伦路、杨君路上另一侧的商铺、市场等。粗略估计,该小区周边的商业店铺有六七十家。

    从跟风抢购到两个蔬菜摊的出现

    在整个春节期间,该街区营业的店铺有七八家。其中有两三家是超市,除了丹尼斯超市属于连锁超市之外,其余的两家为个体小超市;另外还在营业的,分别是烟酒店、粮油店和药店。

    丹尼斯超市是小区居民最先选择的购物场所,春节期间也从来没有停过业。大年初二那天,因疫情紧张,该超市大部分商品被抢购一空。李杰当天中午闻讯也去抢购时,发现食品架上的方便面、面包、面条、大米、面粉等已成空架,蔬菜、水果等也被抢得差不多了。该店的店长告诉他,原本准备的蔬菜比较多,考虑到大年初二居民的购买力偏弱,便把两车蔬菜调给了别的门店,没想到剩下的上架不久便被抢购一空。

    没抢到多少东西的李杰,当天下午5点经过一粮油店时,发现该粮油店开了门,便买了四五袋面粉、大米、各种杂粮等。该店店主称,这些都是年前的囤货,年前没卖完正发愁,没想到疫情一来便被抢得差不多了。

    李杰说,由于封路及疫情变得严重等原因,春节期间,食品、蔬菜等曾经处在被抢购的状态,后来口罩、酒精,以及感冒、发烧、咳嗽的药也一度断了货。这一时期,经营此类产品的商铺生意都不错。

    但这种抢购风潮持续了不到一周,就渐趋平静。一方面,跟政府加大了物资供应有关,另一方面,自大年初六(1月30日)开始,小区南门口摆起了两个菜摊,从根本上解决了吃菜问题。

    李杰说,自春节后一直到整个2月份,其所在街区的商业状态基本就是这样。店铺开门的不多,对应的是当时人流相对较小。因为春节,大部分居民回了农村老家或外出旅游,导致人流骤然减少。加上疫情的原因,那时走在大街上格外冷清。这种状况即便在2月17日复工后,也没有太大的变化。

    李杰说,他曾看到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在2月16日至19日完成的一项涉及河南、安徽等14省98个县104个“零疫情村”劳动力流动情况的调查。该调查显示,这一时期,一些村庄的劳动力有少数流出是在1月底,多发生在当地封闭之前,节后绝大部分村庄也是流出人口很少,个位数甚至零流出的村庄不在少数,总体比例不高于10%。

    李杰分析,这样的人口流出形态,与街区这一时期绝大多数门店关门闭户的商业形态基本吻合。

    街区商业复活

    从帐篷里的“理发店”开始

    李杰注意到,在2月初,他在小区南门斜对面一家小超市的门前,发现了一家“神奇”的理发店。这家“理发店”紧靠着超市存放货物的帐篷,也是用一顶小帐篷搭建的,面积小得不能再小,放张椅子,坐个客人之后,仅够理发师转身而已。在这里不能洗发,仅能吹剪而已。但即便这样,帐篷外也可以时常看到三五个人坐在小板凳上戴着口罩排队的情形。

    虽然条件简陋得不能再简陋,且只比正规的门店便宜了5元钱(理发费15元),但因是“独此一家”,这家“理发店”的生意还是相当不错。

    李杰认为,这家“理发店”的出现很有意思,它打破了街区原有的“商业形态”,复活了“新”的商业形式,可视为该街区商业开始复活的象征。

    事实上,该街区“上规模”的商业复活,也是从理发店开始的。只不过,这些理发店的开业,比帐篷里的“理发店”晚了一个月左右。李杰注意到,这些理发店大约在3月10日开业,开业时要求很严。首先是证照齐全,其次就是要配备额温枪测量体温和消毒等。

    李杰经过这些店面时,见到各个理发店门口摆着一张小桌子,有人坐守着让进店的人扫码、测温、登记身份证号、手机号,程序颇为严格。一家理发店的老板说,他听说二月二(即2月24日)龙抬头时让开业,当天他打开门没多长时间,就有四个人先后过来要求其关门。

    餐饮业的复活起到了鲇鱼效应

    理发店的开业,固然让生活方便了不少,但在李杰看来,他最在乎的还是胡辣汤店、烩面馆、串串香店的开业。“你想想看,早上能够喝到胡辣汤,中午能够吃到烩面,晚上能够撸上串串,对于郑州人而言,是个什么概念?”

    在等待的日子里,有一天晚上10点多他到外面散步,居然在街道的一角发现了一辆卖红薯的拖拉机。呼呼劲吹的冷风中,蜷缩在车斗红薯上的卖红薯大哥鼾声如雷。李杰听着这鼾声,居然觉得格外亲切。这或许意味着这片街区的活力就要恢复了。

    果然,在理发店开业四五天后,烩面馆、胡辣汤店、串串香店、刀削面店等大小餐饮店铺呼啦啦一下子都打开了门,只不过,只能打包带走。尽管感觉怪怪的,但李杰仍然认为,餐饮店的开业,是这片街区商业复活的一个分水岭,这意味着整个街区的商业就要全面复活了,人们疫情下紧绷的神经终于可以放下了。

    餐饮业的复活起到了鲇鱼效应,接下来的几天,猪肉店、鸡鸭鱼肉店、蔬菜店、童装店、美容店、蛋糕店、修车店、女装店、洗脚店、五金店等都开门了。街头打烧饼的、卖炭木烤鸭的、卖烤鸡腿的,也活跃起来。之前冷冷清清的大街,忽然间涌入了来来往往的人流,讨价还价的声音,又响起来了。至少从表面上看起来,李杰所在这片街区的商业生态基本复活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 东方今报版权所有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封面
   第02版:民生要点
   第03版:民生要点
   第04版:第一现场
   第05版:民生置顶
   第06版:民生置顶
   第07版:最经济
   第08版:大家都在看
   第09版:看视频
   第10版:短新闻
   第11版:最经济
   第12版:最经济
   第13版:面对面
   第14版:净看明星
   第15版:潮科技
   第16版:今牌金融
从跟风抢购到“胡辣汤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