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出彩河南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封面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大城无小事
今报网首页
2019年11月15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沿黄地区农民如何摆脱“靠天收”?这个农旅融合项目有话说

    农旅融合发展让“靠天收”的农民成民宿“老板”

    龙潭大峡谷成河南人自豪的旅游名片

    山上层林尽染,山下豫西特色小院瓜果飘香

    山多地少,背后只有一条黄河,乡村振兴的路如何越走越宽阔?11月14日,“乡村振兴 出彩河南”全国融媒体采访团的100多位记者和编辑来到革命老区新安县,见证这里通过农旅融合带来的致富新路。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宋迎迎/文 李新华/图

    农旅融合发展 这里留住了夏天和秋天

    初冬的大地,万物隐隐蒙上一层雾气,然而新安县正村镇似乎留住了夏天和秋天。在当地“农旅融合”发展模式的排头兵——大河田园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区,山上层林尽染,屋里迎客的则是热腾腾的炖大鹅、香喷喷的蒸红薯……到处充满着生动的颜色。

    正村镇大河田园位于省道314以北,黄河万山湖以南,新安县引畛济涧工程入水口以东,涵盖当地北沟、石泉、王庄、西沟、后地、正村6个行政村,规划总面积21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3.5亿元,以“现代农业观光、特色水果采摘、农耕文化体验、河洛乡村美食、亲水亲子娱乐、休闲健身养生”为主,打造中原知名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目的地。

    “我们这里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特色。”站在笔直的沥青大路上,大河田园董事长韩云伟如数家珍。韩云伟是当地北沟村人,2016年回乡投资创业,如今,该项目投资已超1.2亿元,“从三四月开春开始,几千亩芍药牡丹打头阵,漫山遍野油菜花,一直可以玩到11月份。除此之外,还有窑洞等豫西民俗文化元素;鹅、羊、黄河鲤鱼、河虾等特产美食。可以说是原汁原味的传统豫西农家特色。”

    韩云伟介绍,大河田园计划分两期完成,涵盖20余个项目。目前一期雅竹农庄已基本成形,涉及特色餐饮、采摘、农耕、休闲娱乐等项目,与千亩苗圃基地、宝葫芦山庄、黄河鱼庄形成了四大组团。集现代休闲农业区、传统农耕文化体验区、河洛民宿体验区、大河观景区、大地风景观赏区、大河田园核心区于一体的二期项目也正在有序推进中。

    沿黄经济活了 摆脱“靠天收”的农民成了“老板”

    新安地处豫西丘陵山区,“山高岭多河谷碎,七岭两山一分川”是当地的真实写照。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山上的地碎而小,无法用机器耕作,冬季小麦,夏季玉米,基本上是“靠天收”。

    在大河田园附近的石泉村,村支书毛献新告诉记者,该村一共1107人、2000多亩地。村民以种地为生,一年下来也就千把块收入。“像我们隔壁村,原先村主任都跑出去打工了。”他回忆说。

    正村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朱福建介绍,由于农业基础薄弱,镇上许多农村“空心化”比较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农民增收成了必须考虑的问题。“正村镇临着黄河,有好山更有好水,发展好沿黄经济是唯一出路。我们把生态农旅融合作为发展重点,大河田园就是重点打造的典范。”

    依托当地政府规划的800亩沿黄绿化工程,“大河田园”项目以北沟村为中心,辐射当地6个自然村。在其中工作的95%都是附近村民,预计最终可拉动就业200余人。还有不少村民依托景区,投资建民宿,成了以往自己羡慕的“老板”。

    除了第三产业,农旅融合也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村民进行无公害小麦深加工,打出的石磨面通过电商平台能卖到7.5元到8元一斤,由于打上了生态和无公害标签,市场价2元一斤的红薯能卖到5元一斤,村民们都说,这在以前都不敢想。如今,正村镇年人均收入能达到13000元。

    “以前人都往外跑,拦都拦不住,现在都往村里回,也是拦都拦不住。”站在整齐的村子外,毛献新乐呵呵地说。

    发展“沟域经济” 龙潭沟村从“光棍村”到“小康村”

    “县域经济”是如今常见的热词,可你听说过“沟域经济”吗?当天,在新安县龙潭大峡谷景区,采访团不仅见识了美景,也见识了“沟域经济”对农民生活的改变。

    龙潭大峡谷是一条由紫红色石英砂岩经流水追踪下切形成的深切峡谷,全长12公里,因崩塌作用所形成的山崩地裂奇观国内外罕见。景区副总经理张涛告诉记者,CNN评出中国最美的40个景点,龙潭大峡谷景区是河南唯一入选的景区。“养在深闺”的奇石美景一步步掀开盖头,成了河南人自豪的旅游名片。

    景虽美,不过,对于龙潭沟村村民来说,大峡谷的开发还有着更深一层意义。

    阳光照在筐里的苞米上,龙潭沟村村民李建德悠闲地晒着暖。今年68岁的“老李”经营着一家农家乐,一年下来收入在20万左右。“早先家里可不是这样。那时候房屋只有一间,地只有一亩二分。”老李回忆说,那时候村子里穷,姑娘都不愿往村里嫁。“全村是有名的光棍村。”另一位村民笑着插话说。

    作为丘陵山区县,新安因地制宜,发展“沟域经济”,把山岭的劣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龙潭沟即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年过六旬的齐大娘经营着一家百货店,距离老李的农家乐不远。她告诉记者,自家有四个孩子,都在景区就业,一个月光工资就有七八千,再加上自己的小卖店,全家年收入近20万。“老人不靠孩子,孩子不愁娶媳妇,你说,这样的日子咋不美?”

    来自新安县委宣传部的数据显示,如今,龙潭沟村户均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昔日的“光棍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放大 缩小 默认
  © 东方今报版权所有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封面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大城无小事
   第04版:出彩河南
   第05版:广告
   第06版:河南省互联网大会
   第07版:河南省互联网大会
   第08版:专版
   第09版:专版
   第10版:走进黄河
   第11版:黄河新时代
   第12版:专版
   第13版:专版
   第14版:政经观察
   第15版:政经观察
   第16版:专版
   第17版:出彩河南人
   第18版:医界观察
   第19版:今牌金融
   第20版:今牌金融
   第21版:今牌金融
   第22版:今牌金融
   第23版:今牌金融
   第24版:今牌金融
   第25版:河南新闻
   第26版:河南新闻
   第27版:河南新闻
   第28版:河南新闻
   第29版:河南新闻
   第30版:河南新闻
   第31版:河南新闻
   第32版:河南新闻
   第33版:河南新闻
   第34版:河南新闻
   第35版:河南新闻
   第36版:河南新闻
   第37版:河南新闻
   第38版:广告
   第39版:河南新闻
沿黄地区农民如何摆脱“靠天收”?这个农旅融合项目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