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版:东方今报创刊15周年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封面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民族运动会
今报网首页
2019年09月1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浚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生机勃发

    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及浚县古城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浚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黎阳大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新时代,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三大攻坚战,深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锐意进取、务实重干,谱写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建设高质量富美浚县新篇章。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张学军 见习记者 刘素云

    通讯员 徐朝广/文 浚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千年古城焕发生机

    浚县古称黎阳,西汉置县,明初改称浚县至今。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子贡故里、王阳明圣贤人生辉煌事功起航地、儒释道三教荟萃之地,这里有大运河浚县段和黎阳仓遗址两处世界文化遗产,有历经沧桑的明代古城墙,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泥咕咕、民间社火……这里历代名人辈出,有名胜古迹300多处,非物质文化遗产118项。

    近年来,浚县围绕“保护传承、整治修复”,全面加快古城保护步伐,着力构建“山—水—城”旅游空间格局。实施古城保护项目58个,特色商业区入驻服务企业和特色商铺300多家。县衙、端木翰林府、海棠谷、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和四条大街等46个项目,已经成为文化旅游发展的新亮点。作为浚县环古城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伾山、浮丘山的旅游环境正在全方位提升。

    “我们将加快实施古城保护项目,全力抓好浚县古城创建国家4A级景区的各项工作,推进旅游品质提质升级。”浚县古城办负责人吴迪说。

    巍巍大伾山,钟灵毓秀;千年古运河,静静流淌。东携大伾山、南揽浮丘山,西挽大运河(卫河浚县段),经历千年积淀洗礼的浚县古城,如今已重现“两架青山一溪水,十里城池半入山”的独特历史风貌。游运河、逛古城、赏两山,连点成线,全域旅游的生动画卷徐徐展开。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浚县自古八方通衢、水润田畴、粮丰物阜,是粮食生产、漕运的重镇,“黎阳收,顾九州”的历史美誉流传已久。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浚县粮食总产量从1949年的6.2万吨增加到目前常年稳定的100万吨以上,成为重要优质粮油生产供应基地。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强化科技支撑。近年来,浚县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现了从种到收的全程机械化和统一耕作、统一供种、统一灌溉、统一施肥、统一植保、统一收割的“六统一”作业模式。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现代农业体系,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全县高标准粮田达到75.8万亩,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格局。“三品一标”产品达到76个,善堂花生、小河白菜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醉美麦乡”田园综合体试点、善堂花生特色小镇等正在加快建设;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5个,农业经营主体1100多家,加快培育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模式新业态。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标兵县、“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示范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一项项荣誉印证了浚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巨大成就,体现了浚县人民努力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担当。

    产业转型步履坚实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根基。近年来,浚县围绕绿色食品、现代家居主导产业,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积极主动走出去,先后引进一批国内知名企业落户浚县。实行县领导分包重点企业制度,充分发挥项目服务秘书长、企业服务管家、企业护航员作用,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增量、盘活存量,有效拉动经济平稳增长。2018年,全县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2%。

    作为首批省级产业集聚区,目前,浚县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16.5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9平方公里,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省产业集群商标品牌培育基地等。高标准规划了白寺产业园,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逐步形成。

    坚持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为方向,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制订实施绿色食品、现代家居三年振兴和发展计划,积极培育壮大百亿级产业集群,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的绿色食品工业强县、中原现代智能家居生产基地。

    目前,绿色食品产业实现了农畜产品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传统食品向休闲食品、速冻调理食品、功能性饮品转变,更多“浚县食品”走进“国人厨房”;现代家居产业形成了实木家居、定制家居、塑钢系统门窗加工制造企业集群。

    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近年来,浚县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提升。2018年,全年民生支出达25.3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2.5%。

    围绕以绿荫城、以水润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谋划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项目127个;实施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项目49个;谋划实施市政道路、供水供气供暖、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项目30个;对城区7条道路进行了立面改造;城区建成区绿地率达41%,“全域植绿、绿满浚县”生态景观正在展现。

    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好人广场,开展文明志愿服务、“浚县榜样”选树等活动。“全国最美家庭”李士留、“全国自强模范”孙炳良等先进典型纷纷涌现,形成争创新业绩、建功新时代、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2018年,浚县被确定为河南省乡村振兴示范县。以垃圾治理、厕所革命为切入点,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被授予农村垃圾治理省级达标县。创建了黎阳街道沙嘴村、白寺乡后岗村等一批“四美乡村”。推动移风易俗,弘扬传统美德,推进文化惠民,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带动,启动白寺村“三变改革、五大合作”试点,激发了乡村振兴体制活力。创新实施“万名人才促振兴”工程,探索推行村级事务四级服务网格化管理制度,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截至2018年年底,全县26个贫困村完成脱贫摘帽25个;21232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完成脱贫15899人,贫困发生率0.82%;实施到户增收项目22个、实施村集体产业发展项目33个。

    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浚县县委、县政府将团结带领勤劳朴实的浚县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激情担当的工作作风,饱满昂扬的精神状态,意气风发奋进新时代。

放大 缩小 默认
  © 东方今报版权所有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封面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民族运动会
   第04版:民族运动会
   第05版:今天我是老师
   第06版:今天我是老师
   第07版:今天我是老师
   第08版:阳光校园
   第09版:教师节特别报道
   第10版:教师节特别报道
   第11版:教师节特别报道
   第12版:阳光校园
   第13版:专版
   第14版:今牌金融
   第15版:今牌金融
   第16版:今牌金融
   第17版:东方今报创刊15周年特刊
   第18版:东方今报创刊15周年特刊
   第19版:东方今报创刊15周年特刊
   第20版:东方今报创刊15周年特刊
   第21版:东方今报创刊15周年特刊
   第22版:东方今报创刊15周年特刊
   第23版:广告
   第24版:东方今报创刊15周年特刊
   第25版:东方今报创刊15周年特刊
   第26版:东方今报创刊15周年特刊
   第27版:东方今报创刊15周年特刊
   第28版:东方今报创刊15周年特刊
   第30版:东方今报创刊15周年特刊
   第31版:东方今报创刊15周年
   第32版:广告
   第33版:河南新闻
   第34版:河南新闻
   第35版:河南新闻
   第36版:河南新闻
   第37版:河南新闻
   第38版:河南新闻
   第39版:河南新闻
   第40版:河南新闻
   第41版:河南新闻
   第42版:河南新闻
   第43版:河南新闻
   第44版:河南新闻
   第45版:河南新闻
   第46版:河南新闻
   第47版:河南新闻
   第48版:河南新闻
   第49版:河南新闻
   第50版:河南新闻
   第51版:河南新闻
   第52版:河南新闻
   第53版:河南新闻
   第54版:河南新闻
   第55版:河南新闻
   第56版:广告
浚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生机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