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我们的初心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封面

第02版
象声

第03版
要闻
今报网首页
2019年07月1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找矿脉 借烛光涉泥水钻老硐 50多年前 他玩起“挑战生命极限”

黄克义和队友们靠“吃馒头就咸菜”,为国家找到了大矿、好矿  资料图片

    既然选择了地矿工作,就选择了与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同行。有着60年党龄的黄克义说:“从建队至今,我亲身经历了地矿一院的每一步发展,这令我终生难忘,我的心也早就和她融合在了一起,心里也始终眷恋着。”

    在他身上,淋漓尽致展现了老一辈地矿工作者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以及共产党员艰苦奋斗的进取精神。□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张超飞 通讯员 刘晓辉

    矿脉在哪里,人就要跑到哪里

    “地质工作和其他工作不一样,必须走出去,到大山深处,上山次数越多,发现矿藏的概率才越大。”黄克义对记者说。住的地方解决了之后,他们就开始手握地质锤,肩挎地质包,带着罗盘、放大镜,以及满腔热情和梦想,在崇山峻岭中披荆斩棘、栉风沐雨。

    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出发,随身带着一壶水和两个馒头,到下午六七点钟才能回住地。中午在山上啃两个干馒头,喝几口凉水就算是一顿午饭了。因该地区雾大、露水多,晴天也像下雨天一样,浑身上下经常是湿漉漉的。

    野外工作不仅艰苦,危及生命安全的问题也无处不在。为了跟踪、探寻一条条矿脉,他们战酷暑、冒严寒,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冒着生命危险不断攀爬在峭壁上、悬崖边、幽谷中,一不小心就会滑落万丈深渊。

    黄克义所在矿区沟口有一支部队,属于军事禁区,禁止通行。为了找矿,他们要从旁边陡峭的崖壁上绕过去。“这条小路左边是陡峭的崖壁,右边就是深沟,路面不到半米宽,要紧贴着崖壁才能过去。”黄克义说,而且地面石头是花岗岩,风化得比较厉害,走着还很容易打滑,很多时候都需要把上衣脱下来,铺在石头上垫着,然后再缓慢地爬着过去。

    现在回想起来,黄克义心里还有点后怕,但那个时候根本就没考虑过这些危险,一心扑在工作上。

    为找矿脉,借烛光涉泥水爬160多米深老硐

    经过一年多的勘查,他们先后在小秦岭发现了530多条矿脉,这些矿脉大多数都是在老硐里发现的。

    所谓“老硐”,就是古人挖矿留下的矿洞。当然,想知道老硐里有没有矿脉,就必须钻进去一探究竟。据黄克义回忆,当初,他爬过的最长的一个老硐有160多米深。

    老硐都是斜着往下挖的,好多地方还有长年累月形成的积水,不知道深浅,所以要特别注意,一不小心滑进去就危险了。

    “这些老硐一般都挖得很低,需要弯着腰才能通过,有些地方狭窄得仅一个人爬着才能通过。”黄克义说。

    在前进过程中还要画图,所到之处地形,以及主要岩石成本,都要做详细的记录,从老硐里出来的时候,还要背着所采集的矿石标本。

    最让黄克义揪心的是这些老硐里经常还有蝙蝠、毒蛇出入,在爬洞过程中,随着一声尖叫,冷不丁飞出一只蝙蝠能把人吓出一身冷汗来。

    小秦岭这种地方的工作环境,是黄克义在河南其他地区所不曾遇到过的。

    为了得到第一手资料、寻找到矿藏,他却顾不上这些,冒着生命危险,拿着手电筒,有时甚至靠着蜡烛的微光涉泥水爬行。现在回想起当年钻老硐的情景,黄克义诙谐地说:“50多年前我们就搞起‘挑战生命极限’运动了。”

    靠“吃馒头就咸菜”

    为国家发现大矿、好矿

    除了栾川南泥湖钼矿、小秦岭金矿之外,黄克义还带队在嵩县、洛宁一带首次发现了金矿。

    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黄克义所在的地调队,在嵩县、洛宁一带开展了1∶5万地质矿产普查工作,在检查化探异常时发现里边金属元素含量异常,这种情况表明含有金矿的可能性比较大。随后,通过对这种异常进行分析,最终在这一区域发现了金矿。

    据黄克义介绍,这也是他们首次在豫西洛宁县境内发现了上宫金矿。金矿矿体产生于断裂构造蚀变带内,浅部以氧化矿和混合矿为主,金品位比较低,但十分适合用堆浸工艺提取黄金。

    当时他们以开展选矿实验为切入点,先后在洛宁、栾川、嵩县等地,尝试开展了堆浸法提金实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黄克义和队友们就是靠“吃馒头就咸菜”,为国家找到了一些大矿、好矿。先后发现了栾川上房沟特大型钼(铁)矿床,勘查了栾川三道庄、南泥湖两个特大型钼、钨矿床,勘探了小秦岭文峪大型金矿床。同时他先后从事过钼矿、钨矿、金矿、铅土矿、铁矿等特大型、大型、中型矿产的普查、勘探工作。

    “地质工作环境虽然很艰苦,但也锻炼了人的意志,培养了不惧艰险、永远向前的精神,更重要的是铸就了一代地质人的优秀品质。”黄克义说。

    特别是栾川的钼矿、钨矿,不仅其储量和质量在全国占重要位置,而且已成为河南重要矿业产业;他们所找到的金矿矿产至今还在开发利用,尤其是以小秦岭金矿田为依托的秦岭、文峪、大湖三座金矿,为小秦岭地区成为全国第二黄金生产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身退心不退,继续发挥余热

    1997年,参加地矿工作40余年的黄克义终于退休了,他虽然身退但心却未退,始终心系国家地矿工作的发展。

    退休后不少企业愿意出高薪聘请黄克义,但都被他拒绝了。2005年3月,黄克义被重新返聘,主要负责技术成果审查、资料二次开发等工作。返聘至今,他参加选项、审查各类立项申请、设计、报告,参与规划、报告编写等工作160余份,筛选勘查工作项目100余处。

    2006年,洛宁吉家洼金矿外围找矿工作取得初步进展,黄克义研究分析了初步成果,认为此区成矿条件好,应加快勘查工作步伐,力争在1至2年内实现金矿开发,为吉家洼金矿提供后备资源。与此同时,他还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地质资料,提出卢氏县南部锑(金)矿中深部找矿靶区优选建议,该项目已于2011年实施。在总结小秦岭近年来取得的找矿新成果时,黄克义参与提出的小秦岭北矿带、小秦岭南矿带中深部勘查找矿项目,也被省厅定为2010年整装勘查项目并加以实施。

    作为返聘的老同志,黄克义在工作中坚持做到与普通职工一样,不搞特殊化。有时候任务紧了,他一样要熬夜加班。 2013年中秋节,他还亲自到吉家洼矿山一线帮助解决实际问题,那时他已经76岁高龄。

    “我人虽然退了,但心依旧在。从建队到今,单位发展的每一步我都亲身经历过,可以说终生难忘,早就和她融在一起,心里也始终恋念着地调一队,眷恋着挚爱的地质事业。”黄克义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 东方今报版权所有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封面
   第02版:象声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大城无小事
   第05版:剧好看
   第06版:我们的初心
   第07版:我们的初心
   第08版:拍案说法
   第09版:大城无小事
   第10版:大城无小事
   第11版:速览
   第12版:专版
   第13版:专版
   第14版:大城无小事
   第15版:家有考生
   第16版:专版
为找矿脉 借烛光涉泥水钻老硐 50多年前 他玩起“挑战生命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