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河南

新闻线索在线提交

王晶:弱肩抵风雨 返乡勇担责

来源:大象新闻·东方今报 2022-01-22 22:40:20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王俊生 实习生 王昊宇 萌友 杨志国/文图

10月20日,在舞钢市杨庄乡叶楼村的金菇菌业公司内,120余座标准化香菇种植大棚列队排开,格外恢弘壮观。一座香菇种植大棚里,39岁的王晶不时摆弄着棚架上的朵朵香菇,个头儿不高、皮肤黝黑的她,言谈举止稍显腼腆朴实。

王晶出生于周口市一个农村家庭。1996年前后,王晶来到位于舞钢市杨庄乡柏庄村的亲戚家生活。她摆过地摊、卖过早点、捡过破烂、开过废品收购站,后来,她又把把握时机,把网店注册到了香港、美国,工作地遍布上海、杭州等,生意也做到了北美、欧洲等地。事业有成后,她又义无反顾回到家乡,靠种植香菇做起特色农产品文章。从对香菇种植的一窍不通到不足两年后的成规模、见效益,她成了十里八乡群众称赞的“传奇”。

返乡勇担责

2019年春节前后,舞钢市脱贫攻坚工作正值关键之年。返乡探亲的王晶偶然听起在扶贫一线工作的丈夫谈起“扶贫故事”,便萌生了“待在家里依托农业做点事情”的想法。正在此时,杨庄乡落实上级号召,正在辖区鼓励在外人士返乡创业支持脱贫攻坚,该乡党政一班人多次到王晶家里谈想法、发邀约,市里、乡里不管刮风下雨为她讲政策、搞谋划、找场地,王晶被家乡的营商环境彻彻底底感动了。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听着这些感人的‘扶贫故事’,看到家乡的营商环境这么好,我觉得我必须为家乡的发展做点什么。”王晶说。

2019年10月,王晶将事业的重心转移至家乡——结合得天独厚的香菇种植传统优势,她决定利用自己的电商平台和渠道资源,发展规模化香菇种植产业,通过做大做强特色农产品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在多方支持下,王晶和她的金菇菌业公司从建厂到投产再到见效,不断上演着“速度与奇迹”:2019年底入驻后,公司实行统一规划、育种、制棒、管理、销售及保底收购的“五统一保”模式,帮助农户发展产业,即公司建大棚、农户来经营,最后利用自己的渠道优势保底收购销售种植户的香菇,解除了后顾之忧,为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截至去年底,王晶先后投资2800余万元建起占地150亩的120余座大棚,并建成日产菌菇棒袋达3万棒的食用菌流水线及配套灭菌车间、香菇酒发酵车间1000多平方米、年产5万吨有机肥流水线以及配套厂房2座,在已实现年产食用菌鲜品1300余万公斤的基础上,手工制作香菇酱2000余瓶、干香菇25万余公斤、香菇脆片休闲零食加工万余盒、香菇酒酿造1吨多......

守诺践初心

园区建起来后,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下,王晶采用“龙头企业+村集体+贫困户”模式与19个村签订“代养代管协议”,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4.75万元,带动近600户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600元以上。

同时还免费为农户提供菌棒、技术、大棚,实行拎包入驻园区,农户只需付出劳动即可赚钱,带动增收360万元。此外,借助土地入股分红、园区务工收入等方式,周边群众足不出村有了稳定而殷实的增收渠道。

“尽管去年受疫情影响较大,还只是园区建成的第一年,可承包大棚的农户都赚到了钱。今年园区里新建的大棚也早早被抢订一空,不仅自己学到了技术还带动亲戚朋友跟着发财,她时时处处想着群众的利益、集体的利益,跟着她以后日子会越来越有奔头儿。”村民余喜民第一个跟着王晶“吃螃蟹”,见证了王晶“菇”事并从中尝到了甜头,他高兴地说。

据了解,舞钢市还将依托金菇菌业公司建立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辐射带动、深度融合带动发展餐饮、民宿以及加工、物流等产业,激活区域生产链条,解决周边香菇废渣、秸秆、养殖场粪便等有机肥回收利用。并通过科教培训全方位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培养致富能人,目前,骨干农民技能培训率达80%以上。

“尽管经历了太多的艰辛,但是政府方方面面把平台给我搭建得这么好,再加上自己最初的决心和愿望就是要领着群众干点事,凡事只要多站到他们的角度去考虑,最终的结果就不会差。”展望前景,王晶毅然坚决地说。

责任编辑:兰明群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联系邮箱:jinbw2004@126.com。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20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今报网编辑部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