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河南

新闻线索在线提交

夏粮收购进入尾声 主产区收购5483.4万吨小麦,近四分之一为河南粮

来源:猛犸新闻·东方今报 2021-09-25 21:19:55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刘旭
“中原熟,天下足”, 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省、粮食主产区和粮食生产核心区,河南省粮食生产在全国粮食生产和供求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消息,目前,夏粮收购也已进入收尾阶段,截止9月15日,全国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5483.4万吨。记者了解到,河南粮占近四分之一。受今年汛情和疫情的双重影响,河南夏粮收购进展如何?秋粮又是如何增产、减损的呢?
粮安天下!主产区小麦收购近四分之一是河南粮
大国粮仓,于民,是饱腹安身之本;于国,是安邦定天下之基。目前,我国夏粮收购已进入收尾阶段,根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日前发布的数字,截止9月15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5483.4万吨,其中,河南收购1337.1万吨。由此推算,河南粮占近四分之一。
这一数字反映了河南在国家粮食安全中的战略地位。据相关业内人士介绍,河南省是我国小麦生产第一大省,夏粮中小麦是绝对主导作物,虽然今年的夏粮种植受到疫情和天气双重影响,但河南省的夏粮仍然再获丰收,全省夏粮总产量750.75亿斤,比去年还多出了1.67亿斤,再创夏粮产量历史新高。
通过梳理近些年全国主产区累计小麦收购量情况,记者留意到,在主产区河南、江苏、山东、安徽、河北、湖北等省份中,河南每年收购产量都稳居第一位。
9月24日,河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工作人员告诉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在今年汛情疫情叠加影响的复杂形势下,我省夏粮收购整体仍保持平稳有序。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收购小麦234.76亿斤,比上年同期增加11.86亿斤,其中收购优质小麦18.88亿斤。
据悉,今年夏粮收购工作主要呈现出品质好、价格稳、进度快、市场活的特点。记者从河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了解到,通过提前谋划、周密部署,河南省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的基础上,大力推动市场化收购,积极引导各类主体进入市场,通过优质小麦订单收购、代收代储等多种方式,帮助农民消化粮源,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秋收在即!各地灾后补种改种农作物效果好
在今年暴雨影响下,河南多地农田受损,灾后补种工作迅速行动, 补种效果如何呢?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西华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受灾后对具备种植条件的损毁农田进行补种改种,发放补助金,同时农业局派技术人员到田间进行技术指导。其中改种多为生长期较短的农作物,如青菜类、玉米、绿豆等。目前短期的农作物还在生长中,青菜农作物已露出嫩芽。这些农作物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损失,同时也防止了受灾土地摞荒长草,绿豆类农作物可为土地固氮。此外,工作人员表示,河南暴雨后的降雨天气导致改种后的农作物二次被淹,但总体补种改种效果是好的。
在南阳镇平县刘阳承包的农田里,玉米已大面积成熟,刘阳是当地合作社负责人,他承包了1200亩土地,带领乡亲们种地。在今年7月份的河南暴雨中,他和农户们提前做好排涝工作,因此农作物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因为选种选的好,加上越来越精细化和科学化的田间管理,提前指导和防范,今年玉米将实现增收,相比去年一亩地估计将增收一二百斤。”
颗粒归仓!河南已开始备战秋粮收购工作
记者从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为应对洪涝灾害,保证粮食安全,汛情期间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采取了多项措施。不仅做到紧急安排部署排查隐患、同时还加强粮油市场监测,确保粮油产品充足供应。一方面向受灾地区及时调运物资,另一方面做好因灾受损粮食处置。多部门联合对因灾受损粮食的认定与处置。及时对农户湿粮进行烘干、通风和晾晒,鼓励粮食企业、面粉加工企业和饲料、工业用粮企业等开展分类收购,千方百计减少农民损失。下发库存过水粮食处置操作规程指南,尽早、尽快处置好过水粮食,同时开展库区环境卫生消杀,做好疫情防护,确保粮库人员人身安全和作业安全,防止次生灾害发生。最后,加强粮食流通监管。强化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严把入库验收关。
关于秋粮的收购准备工作,河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今年将从三方面发力:一是做好稻谷最低收购价启动准备。二是大力开展市场化收购。三是加大储粮安全指导。
 
责任编辑:兰明群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联系邮箱:jinbw2004@126.com。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20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今报网编辑部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