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河南

新闻线索在线提交

洛阳一对父子自费建“乡愁博物馆” 1400多老物件留住“故乡记忆”

来源:猛犸新闻·东方今报 2021-06-25 22:39:13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大象新闻·河南广电融媒体记者 陈琳/文 张欢欢/图

【核心提示】

从汉魏故城遗址再向东三四公里,洛阳市偃师区首阳山街道韩旗村内,一座外墙画满精致彩绘的院落在村中格外醒目,门口悬挂的“汉魏故城乡愁博物馆”匾额更是引人注目。走进博物馆内,顶子床、马车、辘轳、服装、农具等各种与黄河农耕文明有关的老物件一一陈列在各个展厅。

这座乡愁博物馆是韩旗村72岁的村民陈武君创建的,目前,由陈武君的儿子陈利峰进行管理。2019年下半年开始,陈武君父子俩在原有工厂的基础上进行博物馆的改造,历时将近2年,才将陈武君这二十多年收藏的1400多件展品“安置”下来。

一千四百余件展品,勾勒出河洛百姓生活

记者走进乡愁博物馆看见,整个博物馆占地面积10亩左右,分为6个展区,分别是衣、食、住、行、水利馆、农具工具馆。其中,衣、食、住、行4个展区分布在一楼,位于二楼的农耕馆是第五展区,第六展区水利园则是博物馆旁边的一片核桃林,分布着不同年代的水车,还能供游客体验。

各式各样的顶子床,古香古色的门楣窗户、桌椅,明清时期的织布机,四轮厢式马车,民国时期的石蹍,富有年代感的缝纫机、蓑衣,近现代的收音机、电话……这些林林总总的老物件都镌刻着乡愁的烙印,也再现了北方大河农耕文明的恢弘气势,一下将以前河洛百姓的生活剪影勾画了出来。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陈武君就开始收藏,作为土生土长的洛阳偃师人,他对村子周边地区的老物件尤其感兴趣。“你看这顶子床,就是从周边地区收回来的,一看就是咱们这边的,和南方的床在花纹、形态等方面有很大的不一样。”陈武君说,就是对传统工艺品有偏爱,不论在哪儿看见了喜欢的老物件,都想搬回家,为了收藏这些东西,这些年花了七八十万了。

“想在自己还健康的时候将这些展品展示出来,让更多人看见,要不会留下遗憾。”陈武君说,为了节省成本,这些年自己也学着修复这些藏品,有些家具中的残缺,或者农具的损坏,他都会亲自上手修复。

打造体验式博物馆,唤起人们对家乡的感情

在乡愁博物馆的水利园,有各种各样的抽水工具,手动摇水的辘轳、脚踏式的龙骨水车,还有五轮水车、解放式水车等各种形式的水车。在水利园展出的一台民国时期大轮水车,是陈武君花费十几年时间、分六七次集齐,而后拼装而成的。

为了更好地展示这些水利工具的工作原理,陈武君还将部分水车改成了体验式的,游客可以亲自上手,感受将水打上来的全过程。“现在都在说让文物活起来,所以我们也要让展品动起来,只有活起来才能传承。”陈利峰目前正慢慢学着如何管理和运营博物馆,他告诉记者,今后有考虑加入研学内容,这样能更具有趣味性,吸引更多的小朋友前来,让他们通过参观学习,了解农村的文化和先人的智慧,也让更多人记住乡愁。

现在,每天平均有100人到乡愁博物馆参观。“刚开始村子里的人来看热闹,现在有从洛阳等地方专程来看的。”陈利峰告诉记者,他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博物馆参观,从而发展出更多产业,带动韩旗村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助力。

责任编辑:兰明群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联系邮箱:jinbw2004@126.com。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20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今报网编辑部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