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官方微信
天天315维权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李亚林 萌友 赵笑菊 徐正瑛/文 记者 张欢欢 萌友 李峰/图
【核心提示】
山山峁峁、沟沟岔岔,地处豫西丘陵山区的洛阳,“五山四岭一分川”和大小沟岔数十万条的独特地形地貌特点,山区农村一度给人留下“穷山沟”的印象。
“大力发展沟域生态经济,以沟域生态经济为抓手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李亚指出,这是洛阳遵循规律、因地制宜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实际行动,有利于实现农业强、推动农村美、促进农民富。
2016年以来,洛阳通过做好产业、特色、生态、融合“四篇文章”,趟出了一条适合豫西丘陵山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竹梦小镇将打造成一条全景式沟域生态经济示范带)
如今,昔日的“穷山沟”已变成“聚宝盆”。一周前,洛阳全市沟域生态经济暨林业工作推进会在洛宁县召开。而当地足见成效的工作实践,也正是洛阳市发展沟域生态经济的一个缩影。
沟域经济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洛宁实践”
一组数据显示,2020年洛阳市累计投入各类资金146.2亿元,建成市级沟域生态经济示范带53个,年产值达42亿元,带动8.6万农民群众稳定增收、30万山区群众从中受益。
在洛阳全市2020年新建沟域生态经济示范带考核中,该县罗岭乡玄沪河洛书小镇沟域生态经济示范带荣获一等奖,赵村镇牡丹康养小镇沟域生态经济示范带荣获二等奖。在对该县牡丹康养小镇、全宝山竹梦小镇、玄沪河洛书小镇3条沟域生态经济示范带观摩后,对近年来洛宁在发展沟域生态经济上取得的成效,以及洛宁县党员干部抓沟域生态经济的信心、决心和干劲,洛阳市委常委、秘书长王军给予了肯定。
一份“成绩单”显示,近年来,洛宁县坚持把发展沟域生态经济作为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主抓手,18条沟域生态经济示范带(区)年产值达7.2亿元,带动7636农户、36192人增收致富,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
洛宁县地形地貌呈“七山二塬一分川”,大小沟岔110余条,沟域面积占县域总面积的20%左右,境内的沟域,大小30多条涧河,荒山荒沟不计其数,沟域面积占县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如何利用自身优势破解山区发展难题,一直是洛宁农业农村发展的课题。
“独特的地形地貌条件,加之丰富的山水文化资源,决定了我们在发展沟域经济上优势突出、前景广阔。”洛宁县委副书记、县长周东柯坦言。近年来,洛宁县因地制宜,把握山区农业发展规律,提出“沟谷文旅业,半坡林果业,坡顶生态林”的沟域生态经济发展思路,充分挖掘全县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迹和产业资源基础,盘活农村山、水、林、田、湖、草等优势资源,探索出“一乡一业”“一域一特”的发展新路子。
牡丹种出“大产业”,“穷山沟”变身美丽田园
五月初夏的洛宁,2306平方公里境内,崤熊对峙,洛水中流,层峦滴翠、沃野绵延,花开芬芳,绿意盈盈,一派山水田园风光。这里是闻名遐迩的北国竹乡、洛书古邑。如今,更使昔日的荒山坡,变成了“沟流金、谷淌银、湾聚财、川招宝”的“聚宝盆”。
5月25日,记者漫步在洛宁县赵村镇河洛牡丹田园综合体内,千亩牡丹芍药尽收眼底,绿意盎然,美不胜收。洛宁立足自身优势,成功引进北京强佑集团,在该县赵村镇、陈吴乡、马店镇、涧口乡等乡镇已种植油用牡丹3万亩。
(牡丹花海观光园,成为游客打卡地)
“庄稼望天收,村庄老破旧,你看这是之前的旧村貌,再看看现在村里的环境面貌,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一路上,赵村镇土桥村党支部书记韦金峰翻着手机里的照片,向记者描述着村庄的变化,欣悦之情溢于言表。
目前,以土桥村为核心,当地已流转3000亩土地发展牡丹花海观光园,共栽植各类观赏牡丹品种122个106万株,芍药品种51个68万株,共接待游客10万人左右,带动400多户群众增收致富。
“我们镇的沟域规划布局为‘三园三区’,有牡丹产业园、食用菌蔬菜产业园、水果采摘园,以及油用牡丹种植区、花卉种植观赏区、生态康养度假区,实现农文旅康养融合发展。”赵村镇人大主席刘新波表示,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集种植、加工、销售、旅游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年产值可达10亿元,有效带动沟域内300余户群众年均增收1.5万元以上,让大地披绿,田野刺绣,产业振兴,群众在家门口就地就业、持续增收。
这是洛宁全力发展沟域生态经济引发乡村“蝶变”的生动写照。
“竹梦小镇”打造发展强磁场,托起山村致富梦
洛宁县素有“北国竹乡”美誉,更是“中国特色竹乡”,全县有1.5万亩竹林,兴华镇的竹林资源尤为丰富,沟域内千余亩苍翠碧绿的原生态古竹林引人入胜,且林木覆盖率达82%,负氧离子含量为城市区的40倍。
春游连翘花海,夏听碧海竹涛,秋望万亩金叶,冬赏熊耳雪山。在兴华镇,一条全景式沟域生态经济示范带正在全力建设中。“我们将依托全宝山竹梦小镇沟域生态经济示范带,构建场域载体强磁场,打造沟域经济新引擎。”兴华镇党委书记韦金六表示。
今年10月1日前,“竹梦小镇”将对外开放接待游客,这里将成为以丰富的竹林资源为核心,以竹林康养、竹编产业、兴华豆腐工艺体验、微缩盆景创作等业态为支撑,竹景观、竹产业、竹文化交相辉映的沟域经济新亮点,引领竹乡群众以竹致富。
洛宁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平均称,今年以来,该县在提升4条市级沟域生态经济示范带的基础上,重点打造了兴华全宝山竹梦小镇市级沟域生态经济示范带,积极推进其他13条沟域生态经济示范带建设,并谋划产业、生态、文化、融合、基础设施5个方面项目120个,年度计划投资18亿元。
让沟域经济成为秀美洛宁“最生动的底色”
发展沟域生态经济,产业发展是基础。洛宁县副县长汪旭霞介绍,该县以沟域生态经济为场域载体,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把以苹果、金珠沙梨为主的林果业和肉牛、肉羊为主的草畜业放在突出重要位置,大力实施“果牧兴农”工程,集中力量打造苹果强县、畜牧大县。
(洛宁上戈镇苹果加工车间)
目前,洛宁全县苹果、金珠沙梨等优质林果种植面积达38万亩;肉牛、肉羊养殖量达38.9万头(只);烟叶、红薯、牡丹、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20万亩,第一产业增加值突破32亿元。“特”字号带来了洛宁农业特色产业的“满园春色”。
如今,洛宁沟域产业特色鲜明且初具规模,形成了以苹果产业为主的豫西苹果谷、以金珠沙梨为主的关庙沙梨谷、以文玩核桃和樱桃为主的官庄塬、以牡丹种植养生为主的牡丹康养小镇等,沟域产业呈现勃勃生机。
洛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洛宁县委书记张献宇表示,下一步,洛宁将进一步贯彻落实李亚书记调研洛宁的指示精神,持续保护好生态环境,提升基础设施、完善服务水平,在沟域生态经济发展上取得更大成效,使沟域生态经济成为‘山水田园、秀美洛宁’画卷里最真、最亮、最生动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