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河南

新闻线索在线提交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杨新文:用原生态经济让村民更富裕

来源:猛犸新闻·东方今报 2021-03-10 07:47:05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观绿树浓荫,走洁净村道,赏绿园鹦鹉,看游乐产业,品作坊特色……这段时间,商丘市虞城县城郊乡郭土楼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生态文旅村”,每天数万游客前来观光。

    来此的游客们,浓浓乡愁让他们回味无穷,特色风味让他们回味无穷。然而,很多游客不知道的是,这里之前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贫困落后村。在上级党委政府支持下,村支部书记杨新文带领村“两委”和广大村民奋发图强,共谋发展,最终让这个小村庄脱胎换骨、凤凰涅槃。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倪政伟 见习记者 袁玉龙/文图

    客流量日均两万多人次

    小村庄成为著名“网红村”

    2月25日,杨新文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在北京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 3月2日,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来到郭土楼村时,他正在谋划下一步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乡亲们更好致富。

    走在郭土楼村,一步一景色,一米一风情。怀旧十足的竹屋、古朴凝重的街角、乡蕴满满的围墙和栅栏……虽然天气寒冷,可很多游客仍在这里拍照、探访和交流。

    而环绕郭土楼旁,还有数百亩竹林,数十亩花圃基地内,和村内湖波荡漾的河流相映成趣,让人流连忘返。在村内,还有一个动物园,孔雀、猴子、羚羊等应有尽有,而专门观赏飞鸟的园子内,数百只鹦鹉同时飞翔,叽叽喳喳震天响,让人惊叹大自然的生命张力。

    现在的郭土楼村,因成为“网红村”,每天人流量达到了两万多人,“特别是周六日和假期,家长带着孩子来玩,每天都到夜里10点多才走。”带动消费非常惊人,给村民们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但在以前,这里可是远近闻名的落后村。“虽然是泥水路、破败屋,穷得叮当响,但没人想着改变这一切。”

    原生态优势打造绿色经济

    竹子成为村庄“金疙瘩”

    2016年10月21日,在杨新文和村民们记忆中,是一个“具有划时代”的日子。当天,郭土楼村召开了全体村民大会,经过商议,最终确定了发展绿色田园经济的道路。而在这之前,杨新文和村“两委”已多次出外考察、研究,商量着如何走出去,“必须改变了,不能再穷下去了”。

    杨新文紧紧抓住了郭土楼村的自然优势,决定还是先从农业下手。经考察,种竹子、建竹林、从事竹业深加工成为首选。“种竹子既能绿化环境,还能产生经济效益。”杨新文给记者算了笔账,竹子能卖、竹笋能吃,竹叶还可使用,竹子浑身都是宝。最终,郭土楼村种植了570多亩竹田。

    经牵头,安徽一家公司和郭土楼村签订了竹产业回收协议。现在,竹林经济成为郭土楼村特色,每亩地每年竹笋生产2000多斤,竹苗培育每年批发销售额度达到80多万元,而竹子也已经到达第一个生长周期。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采访时,村民杨春玲正在查看自家田间的竹林,“好看还挣钱,多亏了杨书记,这竹子是俺们村的宝贝。”

    同时,无污染、纯手工的石墨面粉,也成为郭土楼村的品牌,“大家都习惯吃细粮了,那咱们就生产粗粮,这反而吸引了很多商家来订购。”

    生态旅游经济 

    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既美化了环境,还有钱赚。特色农业发展让郭土楼村村民尝到了甜头,打造生态旅游经济成为下一个目标。

    可生态旅游经济怎么才能吸引人呢? 杨新文和村干部们经商议,决定打造原生态味道,让城市人到这里能看得到乡愁。于是,他发动群众修缮自家的老房子,维持之前的乡蕴,同时开始打造“豫东大竹海” 采取村民入股的形式,逐步把郭土楼村打造成一个集生态种植、特色养殖、地方特产、各地名吃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村。

    慢慢地,来郭土楼村观光的游客越来越多,乡村旅游逐渐形成规模。“2017年五一假期时,感觉人气突然就上来了。”村民们抓住机遇,开始摆摊挣钱。现在,有的村民卖个烤串、面筋,收入每天达到1500元。

    “杨书记,我现在累得腿都断了,疼得站不起来。”见到杨新文,村民张喜玲就开始“抱怨”,原来,张喜玲在村里建了个摊位,主营关东煮,因为顾客太多,她每天都要站将近10个小时。

    “那要不,你明天别出摊了,歇歇?”杨新文开起了玩笑。

    “那咋能,我一天能赚2200多元,歇一天都是损失。”提起休息,张喜玲马上就摇起了头。

    张喜玲的收入还算少,部分在景区内摆放游乐设备的村民,一天营业额可以达到好几万。而景区整体收入,一天营业收入可达到68万元,大大提升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杨新文算了一下,自绿色生态经济活跃后,郭土楼村的人均收入达到了1.5万元,在家门口腰包就能鼓起来。

    “以孝治村”增加村庄向心力

    在郭土楼村的一面墙上,挂着许多爱心义工慰问、探望孤寡老人的照片。照片上老人们那发自内心、喜笑颜开的高兴劲头,感染了很多驻足观看的游客。爱、孝敬和温暖,是他们对郭土楼村的感受。

    这与杨新文提倡的孝道文化分不开。“经济基础好了,村里的精神面貌也得上个台阶。”杨新文以孝为抓手,对孝文化展开大力宣传,先后评选出“好妯娌、好媳妇、好婆婆、五好家庭”等。

    2016年,郭土楼村委以杨善庙村为试点,引进了以孝治家公益项目,村里新建了“以孝治家大食堂”,由村里人自愿捐款,党员带头做义工,周一到周五为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提供午餐。

    孝善文化的实施,凝聚了人心,不断有村民加入“以孝治家”的志愿者队伍,现在村里的义工队伍达到了80多人。

    郭土楼村村民谢玉真告诉记者,现在婆媳、夫妻、妯娌等各种关系都非常融洽,邻里关系“搞的跟一家的亲人是一样”。杨新文告诉记者,这对他们的工作也带来更大的便利,“现在我们的党支部有了号召力,有了凝聚力。你只要说啥,党员群众立马就支持,举双手赞成。”同时,这也团结了村班子和党员干部,改善了干群关系。2020年向武汉爱心捐款,杨新文刚发出号召, 62名党员在4个小时内捐款2万多元。

    “听了总书记讲话 干劲更足了”

    谈起此次去北京聆听总书记讲话,杨新文到现在仍心涌澎湃。“作为一名最基层的村支部书记,今天能有幸来到人民大会堂参加这个盛会,并受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这个表彰,从步入会场心情一直都是无比激动,特别是看到总书记的那一刻瞬间泪奔!”杨新文说,回顾几年来的酸甜苦辣感觉真的值了!作为一名农村支部书记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他的义务也是责任!“想不到党和国家给了我这至高的荣誉!我倍感激动和振奋,这是我一生的荣幸。”

    杨新文表示,学习了总书记的讲话后,感觉自己干劲更加足了,“我将把这个荣誉变成拼搏的动力,带领全村走进新时代!”

    郭土楼村目前有5个自然村,下一步,杨新文准备带领大家,把其中4个自然村打造乡村自然旅游村, 1个自然村则为无公害农业基地 , 打造一个可持续产业链 通过资源优势变成收入产业 ,其中主打特色小麦、“孝家人”石磨面等,大力推广和种植花生、油菜花等特色无公害农业 ,“ 在乡村振兴开局之年,把我们的产业做大做强,让全村村民真正幸福和富裕起来。”

责任编辑:郑国锋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联系邮箱:jinbw2004@126.com。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20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今报网编辑部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