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河南

新闻线索在线提交

襄城县实验学校:传承优秀文化 构建特色校园

来源:猛犸新闻·东方今报 2020-09-26 06:54:21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韩争强  通讯员 郜丽苹/文 雷二甫/图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位于首山脚下、汝水之滨的襄城县实验学校又迎来了新学期开学季。近日,记者专程来到这所以诗词进校园、书法进校园、戏曲进校园、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著称的特色品牌学校,在书声琅琅、墨香浓郁的校园中,亲身感受这所河南省“一校一品”特色学校、许昌市“素质教育示范校”的人文气息和独特魅力。

    诗词校园书香浓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晨曦初上,朝霞满天,绿树黄花环绕的襄城县实验学校校园里传出了吟诵古诗的清脆童声,抑扬顿挫、此起彼伏,奏响了书香校园的优雅和鸣。

    付永桥校长告诉记者,教书育人不光要抓好课堂教学,更要注重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多年来他们一直坚持“诗教”“书教”融合,每天组织师生晨诵、午读精选的古今优秀诗词,以诗育人,从小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意识和对优秀文化知识的领悟能力、吸收消化能力。学校结合环境绿化美化,分别在中心花园和前花园里建起了古色古香的诗词长廊和各具特色的“松韵亭”“兰韵亭”“荷韵亭”“桂韵亭”“竹韵亭”,营造出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陪同采访的襄城县文联副主席王鹏向记者介绍,襄城县实验学校不仅是全县闻名的“书香校园”,还是榜上有名的“襄城县诗词教育示范学校”和“许昌市诗教工作先进单位”,学校专门成立了“荷韵诗社”,鼓励师生学诗、写诗、评诗,在校报《幸福苑》上开辟“荷韵诗苑”专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诗词文化素养和写作水平,许多优秀诗词作品陆续在《中华诗词》《中州诗词》《建安诗苑》《襄城诗词》《紫云山》等杂志公开发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翰墨飘香文脉长

    上课铃声响起,一间间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传出老师和蔼亲切的讲课声。只有一间教室出奇的安静。记者悄悄走近,只见一个个学生正手持毛笔,聚精会神,一笔一画地在练习书法。一位身材消瘦、精神矍铄的长者认真地在课桌前巡视,不时提醒学生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和运笔的方向、力度。

    付永桥校长向记者介绍,这是学校专门开设的书法社团课堂,不仅有专职书法老师授课,还特意聘请襄城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炳强前来指导点拨。为了推动“书法进校园”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他们将书法课纳入教学课程表,由专职教师执教,保证每班每周一节书法课。学校还定期举行书法讲座,聘请书法家到校指导,开展师生培训。每天晚饭后,专门有20分钟的练字时间,学校广播中首先播放《中国字 中国人》儿歌,让学生在歌声中明白“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写字要用心,做人要真诚……”儿歌结束后播放古筝乐曲,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浸润下写好字,做好人。学校成立了师生共同参与的“汝韵书社”书法社团,充分发挥书法教育的育德、启智、审美、健体作用,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汉字书写习惯,体会中国书法所蕴含的文化素养和结构美学,接受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

    年轻的专职书法教师李小许向记者证实,他们学校的书法课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班班开设,全员参与,每天都有20分钟的书法练习,每周都有专门的书法讲座,每月都有不同书体的书法比赛和师生书法作品展览,书法文化已在全校师生中生根开花结果。

    正在专心习字的六(8)班女生谢怡佳腼腆地告诉记者,不管功课多忙,作业再多,她每天都要坚持练两个小时的书法,不仅字越写越工整,而且学会了凝神静气和结构布局,对提高心理素质和整体思维能力都很有帮助。

    教室里翰墨飘香,校园里桃李芬芳。传承书法文化,创建墨香校园为襄城县实验学校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为素质教育打下了丰厚的基础,并结出了累累硕果,学校被评为襄城县书法教育特色学校,省书协领导专门到学校考察,对他们坚持开展“书法进校园”活动取得的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汝韵书社”书法活动被拍摄进专题片《千年古县,翰墨襄城》广为传扬,为襄城县申创“河南省书法之乡”增辉添彩。

    非遗传承硕果丰

    课间休息时间,从学校操场上传来京腔京调的课间操音乐,记者循声望去,只见身着校服的孩子们正整齐列队,随着动感强烈的节奏伸展四肢,一丝不苟地做着新颖别致的戏曲广播操,一招一式中典型的腕花、亮相、顺风旗、拉山膀等动作都透着浓浓的“戏曲范儿”,这就是持续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给学校带来的新风貌。付校长自豪地向记者介绍,他们每天的戏曲广播操已坚持多年,这种文体融合的锻炼形式让学生在强身健体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深受师生和家长欢迎,他们学校的戏曲广播操已成为全县体育运动会和大型广场活动的压轴节目,吸睛亮点,最近又荣获“河南省最美大课间”一等奖。

    襄城是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县,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襄城县实验学校传承优秀文化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教育资源。学校通过课堂教学、版面展示、实地考察、参观采风、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从耳濡目染中了解家乡厚重历史,汲取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在回答记者时,许多学生都对富有当地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襄城心意拳、仙鹤送印民间舞蹈、襄城越调、欧营钢器制作技艺等如数家珍,并对戏曲行当:生、旦、净、丑,戏曲表演“四功”:唱、念、做、打 ,“五法” :手、眼、身、法、步熟悉掌握,“小戏迷”们当场展示的《谁说女子不如男》和《说唱脸谱》等戏曲小段更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责任编辑:郑国锋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联系邮箱:jinbw2004@126.com。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20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今报网编辑部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