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河南

新闻线索在线提交

新县八里畈镇:富民产业强势崛起 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来源: 2020-08-05 07:23:44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有着700年历史的古村美宿湾——神留桥村丁李湾;刘邓大军司令部旧址——长河村宋氏宗祠;被命名为“民歌采风基地”的南冲村;“果粉”打卡地的七龙山福华农业生态园……在新县八里畈镇,依托红、绿、古资源,富民产业强势崛起,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李光远/文 章继军/图

    700年古村落 焕发第二春

    7月的神留桥村丁李湾古村落,炎热里带着丝丝清凉。水库边,对外开放已一个月的儿童水上乐园里,孩子们在家长的看护下,尽情地撒欢。

    神留桥村支书李建军告诉记者,今年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开始筹建丁李湾水上乐园,项目投资40余万元,集水上游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大型活动中心,也可作为新县中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基地。“项目带动贫困户4人,非贫困户6人就业。这是我们村发展集体经济,实施乡村振兴的又一示范项目。”

    丁李湾有700年的历史,古村落保存有明清时期古民居59套、239间,彭杨军政干校、刘邓大军后方医院等历史及革命遗迹40余处,是豫南地区保存完整、具有典型豫南特色的明清古村落。

    李建军介绍,神留桥村现有耕地面积1178亩,人口678户2118人,人均耕地仅有0.5亩左右。如果以户为单位发展种养业规模太小,无法降低基础成本,刨除化肥、种子等成本支出,产出与投入严重不成正比。“只有走流转土地,走规模化的发展道路,农村产业的发展才有出路,农民的收入才能增加,脱贫攻坚工作才能顺利推进。”

    村集体对历史承包未到期资源进行规范管理,对管理不善的协调回收经营权,对承包到期和群众私自侵占资源,收归村组集体,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经营管理,对政府项目支持企业、合作社发展项目资产纳入村股份合作社,作为经营性资产。

    神留桥村整合全村集体资源,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神留桥村,重点发展以丁李湾为中心的古色乡村游:修缮古村落,成立旅游公司,发展农家乐、民宿,开发本地土特产、创建风景区……沉寂多年的古村落逐渐焕发新活力。

    李建军告诉记者,随着社会资本的不断涌入,村里在探索企业与合作社、企业与群众、群众与群众多种股份合作模式,集体资产入股以茶叶、猕猴桃等为重点特色农业,以活水轩为重点的水面经济,不断激活集体经济,带动村容提升、村貌改善、村民致富。

    神留桥村先后成立丁李湾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23户60人增收;成立神留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贫困户67户182人全部纳入股东,合作社运营盈利分红时将通过分红方式增收。

    八里畈镇副镇长邱蕾告诉记者,为进一步盘活集体资源,镇政府加大对神留桥村支持力度,争取到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100万元,村自筹40万元,新建200吨农产品气调库,拉长以猕猴桃为主的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条;镇政府将投资90万元的安全饮水项目移交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第二自来水公司,确保公益事业健康运行,镇政府支持村30万元,配套项目50万元,收回80亩水面发展水上活水轩水面旅游综合开发。

    丁李湾成功创建3A级风景区后,旅游人数持续攀升,当地特产销量猛增,家庭民宿、农家乐不断增加,村民收入喜人。

    在丁李湾水库边,70多岁的李姓老人在家门口的草地上摆了个桌椅,销售茶水和自种的甜瓜,门口挂着的两个红灯笼上,印着很有诗意的名字——丁李人家。“闲着没事,多少能挣几个钱。”李老说,平时来的游客不多,周末和节假日人很多。去年卖瓜果和茶水,挣了六七千块。

    目前,神留桥村未脱贫2户6人,贫困人口发生率0.28%。

    保护性开发:挖掘红色文化

    7月中旬,雨后的八里畈镇南冲村一派祥和清幽,几个工人正对河渠两边的古民居进行修缮。

    南冲村曾是刘邓大军驻扎地,有刘邓大军卫生部旧址、刘伯承旧居、邓小平旧居、刘邓大军政治部文工团旧址等一批红色文化遗址。

    “有个地方叫赛山寨,‘赛山樵唱’就由此地而来。”当地村干部告诉记者,当年,刘邓大军政治部文工团团长钱海鸣演出有《军民一家亲》《夫妻识字》等节目,受当地群众欢迎。现在房屋保存基本完整,房屋较为稳定。

    近年来,南冲村依托自身优势注重开发文化产业。在返乡成功人士的带动下,创办集民歌演唱传承、民歌创作培训、民歌交流比赛、休闲娱乐、餐饮住宿于一体的南冲赛歌园,该园占地面积50余亩,总投资800余万元。在赛歌园的带动下,挖掘整理民歌100余首,培训乡村民歌手100余人,南冲村民歌歌手现已发展到上千人,南冲民歌唱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叫响了“豫南民歌第一村”的品牌。

    八里畈镇红色资源丰富,除南冲村外,长河村也是重要的红色遗址。

    1947年8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8月29日,野战军司令部进驻八里畈镇长河村宋氏宗祠。1947年12月中旬至1948年2月下旬,邓小平、李先念率领的野战军前方指挥所在此驻扎两个半月。刘邓大军首长在这里召开了许多重要会议,发布了一系列作战命令,总结了大别山新区斗争和土改经验。

    目前,八里畈镇正按照县里的统一规划,对红色遗址进行保护性修缮,让红色基因更好地在大别山区传承。

    瓜果产业催热乡村自驾游

    八里畈镇有“中原第一茶乡”的美誉,近年来,该镇按照建基地、扶龙头、活流通、创品牌的发展思路,将水果种植产业作为全镇产业扶贫主导产业,水果生产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开发、标准化建园的格局,产业带贫效果显著,成为继传统优势产业茶产业后的又一支柱产业。

    “再有二十天左右,黄桃就可以上市了,欢迎大家到时候来品尝。”在七龙山福华农业生态园,负责人一边检查果子长势,一边向记者发出邀请。

    2015年11月,七龙山福华农业生态园开工建设,走“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打造以花卉和特色林果种植、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农业开发基地,探索出“农旅融合、林旅融合”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目前已形成三季有果、四季有花的综合园区,昔日杂草丛生的山坡披上了“新衣裳”。

    2019年3月30日,大别山(新县)乡村旅游文化节在该园区成功举办。牡丹花盛开期间,日游客超过1万人次,高峰期达到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300多万元,有力推动了周边地区经济发展。

    七龙山福华农业生态园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园全年用工达8600人次,支付务工报酬达70多万元;联系贫困户103户,常年在产业基地务工贫困户22户,户均增收1.5万元以上。

    邱蕾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全镇水果种植面积达8000亩,500亩以上水果产业基地6个。从种植到销售,八里畈镇水果产业已发展成为新县的特色富农产业。

    八里畈镇坚持以花为媒,以果兴业,以旅富民,深化乡村旅游发展,推进全域旅游,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这一“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把“美丽”转化成为“生产力”,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郑国锋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联系邮箱:jinbw2004@126.com。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20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今报网编辑部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