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础教育 > 合作专栏 > 侯寨一中

新闻线索在线提交

今日端午|浓情"粽"意,"画"说端午

来源:猛犸新闻·东方今报 2020-06-25 11:06:11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龚丰硕,通讯员付静 图文

五月五,过端午,窗前插艾叶,门首悬菖蒲;

五月五,过端午,两岸人挤人,一江阳光煮。

端午节在古代也叫端阳节,被定为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那么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古人是怎么过节的呢?

让我们一起探寻历史上的"端阳节"吧。

【 先秦•蓄兰沐浴 】

先秦时,南北风俗各异,但是五月五日作为一个"节日"已各有所侧重。《大戴礼》云"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

【 隋唐•竞渡 】

隋唐时期,"恶日"已不恶,逢凶化吉,充满了节日的欢乐。唐代端午龙舟竞渡尤其值得一道。在唐代全盛时期,经济繁荣,一方面是上行下效,蔚成风气,另一方面对民间的一些风俗活动也受到官府的支持。因此,竞渡之风尤为鼎盛。

【 宋•挂五彩线】

古时的人们迷信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即一年中最不吉利、毒气最重的日子。所以,在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在孩子手腕上带上五彩线,用红、黄、蓝、绿、紫五种彩线编成线绳,以辟邪驱瘟、逢凶化吉,被称为"五彩长命缕"。

【宋•染红指甲 】

民间有在五月端午或七夕捣凤仙花染红指甲之俗。如《燕京岁时记》:"凤仙花即透骨草,又名指甲草。五月花开之候,闺阁儿女取而捣之,以染指甲,鲜红透骨,经年乃消。"

【辽•射柳 】

《辽史•礼志》载:契丹族为祈雨,进行射柳活动。先置百柱天棚,后奠先帝。皇帝、亲王、宰执依次射柳;败者向胜者进酒。第二天植柳天棚东南,子弟射柳三日。雨下,赐赏。后金代、明代皆有射柳之俗。

【 明•饮菖蒲酒 】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以菖蒲或镂或屑以泛酒。"菖蒲又称'剑水草',生于水滨。制成菖蒲酒,具有性温味辛特点。对肺胃均有益,可延年益寿。到了宋代,名贵药材菖蒲被道家视为"辟邪之物",故明清之际,饮菖蒲酒辟邪的风气大为盛行。

【 清•挂钟馗像 】

《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市,肆间用尺幅黄纸,盖以朱印,或绘画天师钟馗之像,或绘画五毒符咒之形,悬而售之。都人士争相购买,粘之中门,以避祟恶。"

【 现代•食糕粽 】

端午节的习俗在逐步的演化过程中,很多地方的风俗习惯都发生了改变,更像是一种象征性的仪式,而食粽子,尝绿豆糕,吃咸鸭蛋变成了普通大众来纪念这一节日的最直接的做法。

历史总是在岁月里流淌,古人过端阳,都祈祷美好太平的日子年年岁岁。

美好的向往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更多端午的故事,传递在我们的心里......

【 纪 念 屈 原 说 】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 纪 念 伍 子 胥 说 】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 纪 念 孝 女 曹 娥 说 】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 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娥之日。

责任编辑:孟德超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联系邮箱:jinbw2004@126.com。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20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今报网编辑部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