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官方微信
天天315维权
抗疫工作没有硝烟,但打赢这场阻击战却多亏了那么多默默无名的“金色盾牌”,守住了安全的万家灯火。他们冲锋在抗疫前沿,熟知被隔离人员的“张家长李家短”,他们有父母、有子女,也有担心顾虑,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却依旧义无反顾地冲锋在前。固始县公安局陈淋子派出所民警曾石就是这群人中的一员。□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朱耒刚
“没有经验就创造经验,时间不够就不眠不休”
1981年10月出生的曾石是固始县公安局陈淋子派出所民警,2006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陈淋子派出所孙滩警务室社区民警,兼任孙滩村党支部副书记。
固始位于河南省的最南端,两省三县接合部。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曾石从大年三十开始,一直守在抗疫一线,充当“第一哨位”。
2020年1月23日16时,刚回到家与家人团聚的曾石接到命令:马上投入疫情防控。他匆匆与家人告别,马上赶回所里。
排查辖区所有武汉返乡人员,不同于犯罪嫌疑的排查,不同于普通的人口登记,时间紧、任务重。“没有经验就创造经验,时间不够就不眠不休”,曾石豪迈地向单位立下了军令状。
排查数据要求高度准确,必须近距离接触武汉返乡人员,风险极大。曾石义无反顾地冲锋在前,2020年除夕至今,他几乎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利用平时在“一村(格)一警”中收集到的信息,哪家孩子在武汉上学、哪个村民组有人在湖北务工、从哪返乡会路过湖北,警务室的几本台账一翻,工作思路就浮现在脑海里。
早出晚归、满头大汗是他的常态,他的身影遍布辖区每一个村组,平均每天排查3个村民组,入户核实人员400余人。在与同事的共同努力下,16名武汉返乡人员的返乡时间、同行人员、落脚地址、联系方式被及时锁定,全面夯实了抗疫防控工作的基础。
“脚板+科技”
用脚步丈量的安全
疫情防控期间,因口罩、酒精等防护物质紧缺,以能买到便宜口罩、酒精等物品为噱头实施诈骗的犯罪分子接踵而来。
曾石利用微信在各村的微信群内开展疫情防控及防诈宣传,提倡大家微信拜年、短信拜年,同时对发现有人接到可以买到口罩、酒精等物品的相关信息,要求及时通过微信反馈,民警甄别真伪后方可购买,此外,要求大家杜绝先款后货的交易方式,以防人财两空。
针对年纪大、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群体,就参照微信群类别分别建立手机短信群组,利用短信群发功能,定期编辑防控疫情的专题内容,按时更新并发布相关情况。
走到哪里,曾石就把随身携带的疫情防控宣传单发到哪里,争取做到教育一人、影响一家、带动一片。截至目前,曾石累计走访群众700多户,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劝导群众放弃婚丧嫁娶活动6场。
“一人不漏、一车不落”
守好豫南第一道关口
陈淋子镇地处豫皖两省三县接合部,339省道豫皖交界疫情防控检查站是自皖入豫的第一道关口,因高速封闭,这个站也是工作最繁重的一个站。曾石和同事们充分运用“一标三实”系统大数据资源,结合一村(格)一警平台,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筛查流动人员、入境人员,协助各村核查落地武汉返乡人员及车辆,确保“一人不漏、一车不落”。
一天下来,超额的工作压力,让曾石总是异常疲惫,但他笔直的背影始终穿梭在车流中,高峰时一天核查车辆100余辆,监测人员体温300余次。
陈淋子镇义渡村曾出现过疑似患者,该村居民要严格执行居家隔离政策,部分群众准备不充分,柴米油盐菜等生活用品紧缺问题凸显。面对这些实际生活困难,曾石到警务室拿出地图台账,让网格信息员将每家所需的生活用品信息统一收集,由驻村民警及辅警担任“采购员”,帮助他们购买日常生活用品,获得群众的好评。
曾石没有三头六臂,只有一副血肉之躯,却成了群众眼中的“超人”。曾石说:“我只想守好辖区的大门,守好豫南的大门,用我的绵薄之力,守护大家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