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河南

新闻线索在线提交

河南省人民医院援南阳医疗队:15天的奋战与守护

来源:猛犸新闻·东方今报 2020-03-03 17:01:49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周兰 萌友 崔冰心/文图

为支援南阳抗击疫情,河南省人民医院按照省卫生健康委要求,派驻了一支由呼吸、重症、感染、心内、护理、院感等专业医务人员组成的7人医疗队,赶赴南阳,积极救治重症患者,提高当地医院的诊疗救治能力。

2月25日下午5点28分,河南省人民医院援南阳医疗队踏上了返郑的路途。

15天里,专家们完成了医疗救治、规范流程、危重会诊、防控培训等一系列重要工作,参与诊断、救治新冠肺炎患者200余人次。截至医疗队离开时,南阳定点医院已无重症患者。

【一】15天奋战

在南阳,他们圆满完成了医疗救治任务,搭建起郑、宛之间的重症患者生命转运通道;指导轻症患者治疗用药,实施“一人一案”;更为基层医务人员带去了科学有效的防护知识。

“守土有责。我们肩负着上万个家庭的安危,守好河南的大门,也就守好了咱们的家。”这15天的高强度工作,为队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积累了丰富经验。

2月10日,为了持续强化全省重点地区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进一步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河南省卫健委下发《关于组派医疗队支援信阳等地开展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的通知》。

接到上级指令后,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务部、护理部、运营管理部、后勤保障部等多部门立刻按要求协调组建医疗团队,做好物资保障。

于是,一支覆盖呼吸、重症、感染、心内、院感、护理6个专业、一半以上为党员的高年资精干医疗队组建完成,迅速赶赴南阳开展医疗支援。

在此之前,河南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南阳组组长、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张晓菊已经作为先头部队,带领队伍在南阳连续工作了8天。

【二】24小时待命

“如果没有心动过速或者早搏、房颤,没有发热和呼吸困难,请做好心理疏导,注意有无心肌损伤。”

“距离第一次CT应该超过48小时了,建议复查CT,如果肺上有进展,可以上小剂量激素应用3天,抗病毒药物常规使用。”

“不排除气胸,前两天负平衡很多,肺水利出也很多,失去了肺部液体的缓冲,呼吸机管理很重要。”

“常规来说,气胸的对症处理,有两个选择。第一种选择,穿刺引流排气,甚至负压胸瓶;第二种选择,保守治疗。目前,如果证实是气胸,但量也不是很多,可以保守,并严密观察。”

……

这是援南阳医疗队队员们与当地医务人员的对话。只是这对话不分早晚、不分时段,只要患者的情况发生些许变化,专家们的会诊便已悄然开始。

“医疗队深入到一线医生办公室,落实专家组的会诊意见,看看患者有没有什么新变化。参与夜间治疗计划制定。”在医疗队的工作安排中,到隔离区和病人面对面,也是重要工作项目之一。

“线上诊疗虽然快捷方便,但是查体是一名医生的基本技能,也是诊疗疾病的重要手段。我们去了,患者才会更安心。”隔离区的医护人员表示。

和衣而睡、枕戈待旦、24小时待命……这就是医疗队员的工作常态。

【三】“死亡原来离我们这么近”

“来南阳支援两周了。初来时,重症、危重症患者多,部分患者并没有基础病。但大部分患者出现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其他器官功能相对正常。第一次感觉死亡其实离我们很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张群成将感受记录在工作日志中。

2月15日早上,由于重病人比较多,张群成便和医疗队队员、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汪铮共同承担起一线任务,来到隔离区重点关注上ECMO(人工肺)的患者。

突然,有一位患者呼吸困难,呼吸频率40次/分,心率140次/分,汪铮和张群成立刻请示专家组,穿戴好防护装备后来到患者身边,实地上演了一次多方联合急救。

调整呼吸机参数、给与肌松药物、监测中心静脉压……一系列操作后,患者转危为安。

初来时,南阳仅1家受援医院收治的危重新冠肺炎患者就有6位,还有4个重型和10余名确诊病例。病情重、变化快、心理负担重是患者的共性。

医疗队队员、感染科副主任医师马力清楚地记得,有一位确诊患者由于病情进展较快,个人心理压力很大,情绪低落到谷底。

“我查看了病历后,主动给她解释了各种抗病毒药物疗效和副作用,并对她进行心理安慰和鼓励。同事们帮她制订了疗效确定且副作用较小的治疗方案。果然,她的呕吐和腹泻表现明显好转,精神也好了很多。”

马力说,通过这件事情,他意识到每个患者不但需要科学的治疗方案,也需要细致入微的沟通和心理安慰,“每个人面对突发疾病都会恐慌,但是只要树立信心,相信科学,一定能战胜病魔。”

如今,经过专家组及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大部分患者转为重症、普通型,或者转至省医接受进一步治疗。“最艰难的时候总算过去了。”

【四】轻伤不下火线 为防控尽己所能

搬运物资也是医疗队必须要面对的一项考验。今年38岁的感染科医生马力就因此不慎扭伤了右脚,导致脚踝肿胀严重,疼痛难忍。

轻伤不下火线。马力敷上膏药,仍旧坚持每天和一线医生一起到隔离病房查房会诊。一站一天,一走上万步。

在来南阳前,马力就已经作为第一批医务人员值守发热门诊,接诊来自武汉的发热患者。他全程参与疫情防控流程设计,培训了一批又一批后面上来的同事。在一线值班间隙,他还在省医互联智慧健康服务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云门诊上,为大众答疑解惑,给予线上指导。

17年军队服役赋予他坚毅的性格,传染病学博士给予他专业的知识。除夕夜,看着曾经的导师、同学先后被派往武汉支援,马力的心里也早已为抗击疫情做好了准备。

“历史都是由无数的无名英雄书写和创造的,我很荣幸成为其中的一位。”在南阳完成医疗工作后,马力还主动献血200毫升,为救治更多的患者再出一份力。

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郭雷生是医疗队里年龄最大的一位,再有3年就到了知天命的年纪。面对疫情,郭雷生自愿再当学生,向80后、90后请教学习。每天晚上更是在房间内反复练习穿脱隔离衣,一丝不苟,按部就班,逐项核查,一练就是好几遍。

“希望疫情结束后,大家能晒着温暖的太阳、吹着和煦的春风,在城市里与家人自由地行走、生活。”郭雷生说。

【五】不敢如实相告 70岁母亲垂泪送别

医疗队队员们的平均年龄为37岁,也是人到中年的年纪。父母渐老,孩子尚小。面对疫情,肩上抗的是责任,心里装的是家人,对于自己,队员们说:“没想过。”

2月10日上午,援助地市的消息终于来了。这次,代荣钦要作为医疗队队长参与南阳的疫情防控救治工作。

自疫情开始后,他为一批又一批奔赴治疗一线的同事整理过行装,这次轮到自己了,虽有期待但也不舍。

“绝不是怕,我是一名重症医生,知道只要科学防护,一般不会有问题。只是,我的妻子是一名血液科医生,她值夜班时,谁来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和刚做完白内障手术的母亲。我走之后,如何快速应对原病区里重症患者出现突发状况。”代荣钦说,他还肩负着保护医疗队队员安全的责任,“大家平安出去,也得平安回来。”

当天晚上,代荣钦的妻子还在上夜班,母亲已经知道了消息。想到儿子要去危险的一线,70岁的老人不禁垂泪。

郭雷生来之前没有敢告诉老人和孩子,只有妻子知道。“她承受的压力很大,只是默默为我整理好用品,恨不得把能带的都装进行李箱。”

和郭雷生一样,马力的父母至今仍不知道儿子上了一线。

如今,7名医疗队员正在接受医学隔离观察。临走前,他们在南阳受援医院前合影留念,定格了这场不辱使命的战役,定格了这个同心协力共克时艰的时刻。

责任编辑: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联系邮箱:jinbw2004@126.com。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19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全网中心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