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栏目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南阳市宛城区脱贫攻坚在行动

来源: 2019-09-26 08:13:49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5年来,南阳市宛城区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紧扣“三不愁两保障”,以“产业就业”为支撑,以金融扶贫为抓手,以政策落实为保障,严格落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要求,发扬“工匠”精神,下足“绣花”功夫,精准施策、强力攻坚,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目前,全区剩余贫困人口3135户、5329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4.82%下降到当前的1.26%,21个贫困村已有17个退出贫困序列,脱贫成效显著。

    扶贫超市三举措托起金华镇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梦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张定有 见习记者 魏广宝 通讯员 王梅月

    宛城区金华镇万德隆扶贫超市吸纳周边的建档立卡适龄劳动力就业,走出了一条以就近就业为原则、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以积分换物品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为目的、以扶贫超市为载体的增收致富新路子。

    以就业促增收。万德隆超市与1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签订《劳动用工合同》,贫困劳动力月人均收入达3000~5000元,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既有效解决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转移就业问题,又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将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梦想。

    以购买当地特色农产品促增收。采取“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销售推广金华镇农特产品、生鲜果蔬等产品。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贫困户的产品,既解决了贫困户产品销售难题,又增加了贫困户收入。

    以积分换物的形式激发贫困户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主要是通过群众对脱贫攻坚一系列工作:知晓政策、配合工作、人居环境、家庭美德等方面的评比打分,并根据实际情况发放积分卡,群众凭积分卡在爱心扶贫超市兑换所需物品。

    金华镇改善人居环境 助力脱贫攻坚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张定有 见习记者 魏广宝

    南阳市宛城区金华镇经过全镇上下不懈努力,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质的改善,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

    先行先试,善作善成,建立了完善的乡镇级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体系。建成了全市首家农村生活垃圾低温热解减量中心,切实解决全镇24个行政村的生活垃圾出口问题;购买多种垃圾清运设备,配备了225人公益岗保洁队伍,从硬件设施配套到机制运行,健全了全镇垃圾收集转运处理系统。

    结合实际,一塘一景,全面开展坑塘治理行动。全镇共排查出生产类、生活类等各类需要治理的坑塘54个,已全部开始治理,目前已完成治理22个。特别是在大徐营小刘庄村,经过高标准治理的坑塘,达到了水清堤固、岸绿景美、鸟语花香的效果。

    集中整治,长期保持,积极开展村容村貌提升行动。2018年11月开始,对全镇108个自然村开展村容村貌集中治理,并结合美丽乡村项目进行全面提升,先后建设村级游园6处,并融入党建、法制、环保、公路等主题文化内涵。

    金华镇志智双扶 促贫困群众脑袋与口袋同富裕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张定有 见习记者 魏广宝 

    通讯员 王梅月

    当前,精准扶贫已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南阳市宛城区金华镇对贫困群众实施“志智双扶”,让智随志走、志以智强,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贫穷的土壤。

    金华镇全面摸清了建档立卡户受教育情况底数。全镇总计283名建档立卡学生享受教育扶贫政策,保障了教育扶贫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科学技术是改变农村地区经济现状的主要路径,镇就业办牵头举办各种技能培训班,提高群众致富技能。2017年以来,金华镇举办各类培训班20余场次,惠及1300余人次。赵堂村的村民许应林学到了养牛经验,在后院建起牛棚养了8头牛,年人均收入7000多元,实现了靠勤劳的双手致富脱贫,不但自己养牛,还带动了村里其他人进行养殖。

    “愚人富不久,智者穷不长”,志智双扶就是要贫困群众既富口袋又“富脑袋”,金华镇多措并举,增强了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決心,引导他们在脱贫攻坚战中撸起袖子加油干,尽早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宛城区关工委调研座谈会在金华镇召开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张定有 见习记者  魏广宝 

    通讯员 王梅月

    9月24日上午,宛城区关工委“关爱贫困儿童 建设扶贫教育基地”调研座谈会在金华镇召开,区关工委执行主任李延之、常务副主任李金有、秘书长洛华菊和区教体局副局长武向东等领导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上,大家畅所欲言,为开展好关工委工作献计献策,并就教育扶贫基地选址问题进行讨论。镇中心学校负责人汇报了金华镇教育扶贫“金秋助学全覆盖”活动和“兴教助学”活动开展情况;赵堂村、杨湾村党支部书记介绍了“党建+五老进万家”活动在基层党支部发挥的作用,并就开展好关工委工作提出了建议。

    最后,镇党委书记胡明柱发言,向支持肯定金华工作的区关工委、区教体局领导表示感谢,并表示金华镇工作仍有差距,下一步要健全机构,总结好工作经验,创新发展,继续保持金华镇关工委工作在全区的领先地位。

    溧河乡特色产业映出贫困户笑脸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张定有 见习记者 魏广宝

    记者见到许秀荣的时候,她脸上始终流露着笑容。

    今年75岁的许秀荣,是南阳市宛城区溧河乡陈官营村村民。2017年12月份,许秀荣被识别为贫困户,乡里介绍她到溧河乡笑川农业种植合作社务工。

    “我一个老婆子,基地考虑到我的岁数,安排活时让我干些轻点的活,一天也是60元工资。”许秀荣很知足也很感恩,“感谢政府和党的好政策”是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据了解,溧河乡笑川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基地位于南阳市宛城区溧河乡陈官营村,经营苗木花卉种植销售(以月季为主)、水产养殖销售、生态观光等。

    基地优先录用贫困户到基地就业,目前已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劳动就业协议12户12人,吸纳附近群众长期稳定务工30人以上,带动从业人员增收年人均20000元以上,临时用工高峰时可达70~80人,日工资不低于60元。

    该基地通过举办讲座等形式,向工人、贫困户传授新型实用技术、信息和知识,促进劳动素质提升,扩大基地扶贫带贫影响,增强贫困户和周边群众产业脱贫的信心和动力。

    溧河乡詹庄村黄天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张定有 见习记者 魏广宝

    黄天聚是宛城区溧河乡詹庄村人,家里7口人,88岁老母亲体弱多病,常年需要专人照顾,儿子有慢性病,干不了重活,3个孙子1个上初中、2个上小学,年头忙到年尾还是入不敷出,日子过得很紧巴。

    2017年,他家的生活迎来了转机,这年5月份,被识别为贫困户。全家享受低保补助每人每月200元,母亲享受每月120元残疾人补助,享受金融扶贫企业分红每月350元,儿子和儿媳妇去公益性岗位每人每月540元,三名学生每人每年享受1800元教育补助……

    “现在他种了8亩蔬菜,儿子搞了三亩多池塘,种植了莲菜,池塘里还养殖了小龙虾。今年不光脱贫,还要致富了。”溧河乡扶贫办主任何长宁说道。

    “以前想致富没门路,现在政府给这么多帮扶措施,解决了生活上的困难,我们再不好好干就对不起政府,不勤劳干活哪能发财致富?”黄天聚朴实的话掷地有声。
    溧河乡沙岗村袁根:从贫困户到脱贫榜样的完美蝶变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张定有 见习记者 魏广宝

    “人穷志不穷”。有个贫困户,在党的扶贫政策帮扶下,自立自强,他靠着辛勤的努力,不仅摘掉了“穷帽子”,拔掉了“穷根”,而且完成了从贫困户到脱贫榜样的完美蝶变,他就是宛城区溧河乡沙岗村村民、村扶贫资料员袁根。

    袁根和母亲都是小儿麻痹患者,三级残疾,父亲在一次意外中去世,此后,袁根和母亲相依为命。生活中的困难接踵而至,但袁根没有退缩,2010年开始在附近工厂打工挣钱,勉强维持一家生计。

    2016年5月,党的扶贫好政策似春风吹进沙岗村,经村“两委”研究讨论、村民评议,确定袁根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年末,溧河乡沙岗村根据袁根的情况,给他安排了公益岗工作。

    说起给贫困户落实帮扶政策,袁根如数家珍,因为腿脚不便,他就自费购买一辆电动三轮车。“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入户核实,全凭这辆车,它就是我的‘双脚’。”袁根说,他跑遍了村里14户贫困户,每一户和他都成了“老熟人”。

    在溧河乡乃至宛城区,袁根的自强不息精神正激励着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通过勤劳的双手,走上脱贫致富路。①

    “志智双扶”拔穷根

    宛城区溧河乡将上级工作要求和乡情村情实际有机结合,扎实开展各种“志智双扶”活动。(通讯员 惠博/文图)

责任编辑: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今报网商务合作招募中,诚邀合作伙伴,联系电话18737167215。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19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全网中心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