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栏目

河南省教育厅副巡视员吕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来源:教育部 2019-09-04 20:25:22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消费维权

  “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8月28日,省教育厅副巡视员吕冰在接受大河网、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联合专访时表示,“国家及我省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针对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了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学费减免、代偿补偿、勤工助学、特困补助等30多项资助政策,建立了完善的资助政策体系,实现了资助政策对‘所有学段’‘所有学校’以及‘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全覆盖。”

  1.记者:我省的高招录取工作已经结束,很多大学新生即将到校报到。对于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和家长来说,难免会为学费而担忧。对于这些学生,我省都有哪些资助政策可以帮他们排忧解难?

  吕冰:学生资助是一项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事关脱贫攻坚,事关社会公平。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省财政厅、人社厅、民政厅、扶贫办、残联、人行、银保监会、开发银行等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学生资助工作。这里,我代表省教育厅,向长期以来为学生资助工作提供坚强后盾并做出不懈努力的各级政府领导、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高度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在建国初期,就设立了人民助学金。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改革人民助学金制度,尤其是2007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之后,国家及我省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针对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了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学费减免、代偿补偿、勤工助学、特困补助等30多项资助政策,建立了完善的资助政策体系,实现了资助政策对“所有学段”、“所有学校”以及“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全覆盖。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阶段,实现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前、入学时、入学后“三不愁”。

  请广大学生和家长放心,党和国家已建立了完备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保障每一位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2.记者:学生通过哪些途径可以享受这些政策呢?

  吕冰:目前,我省已建立形成了覆盖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资助工作体系。全省18个省辖市和157个县(市、区)已全部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学生资助中心;各高校也普遍建立了“校资助工作领导小组、校学生资助中心、院系工作组”三级工作体系;各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和幼儿园也成立专门机构或明确了专门人员负责学生资助工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到所就读学校的学生资助部门申请资助,有些资助项目,如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高校新生入学资助项目等,需要到户籍所在地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申请资助。

  广大学生和家长也可以关注河南省教育厅微信公众号、河南学生资助微信公众号,或者登陆河南省学生资助网、拨打省学生资助工作热线或各市县、各高校的学生资助热线,详细了解资助政策或获取帮助。省学生资助工作热线电话为:0371-55078999;热线QQ为:800 185 185。

  这里要特别提醒一下学生和家长朋友们,如果遇到困难,一定要找政府、找学校,通过官方渠道获取信息和帮助。比如,申请贷款前,可先联系家庭所在地的县级教育局学生资助部门或就读高校,把政策咨询清楚后再办理,以免误入其他网贷。同时,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观,警惕各种非法“校园贷”“套路贷”“裸条贷”,防范各种电信诈骗。遇到以助学金、助学贷款等为由,索要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验证码等信息的,要求缴纳费用或在ATM机和网上银行操作的,请一概不要理睬,以防上当受骗。

  3.记者:您能否举个例子说明一下,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考上大学后,是怎样享受国家资助的呢?

  吕冰:可以,以一名高校大学新生为例: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和家长不要为上学而发愁。在入学前,可以到户籍所在地教育管理部门设立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普通本专科生每生每年最高标准为8000元,基本能够解决学费和住宿费问题;家庭特别困难的普通本专科学生,还可申请“高校新生入学资助项目”,在省内高校就读,资助标准为500元,在省外高校就读,资助标准为1000元,可以解决入学的路费和入校后的短期生活费问题。在入学时,各高校已全部开通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学校再根据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予以资助。入学后,从大一开始,可以申请“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年平均3300元;未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学生,还可以申请“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每生每年最高8000元;从大二开始,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较好的学生,还可申请“国家奖学金”或“国家励志奖学金”,资助标准分别为每生每年8000元和5000元。同时,可向学校学生资助管理部门申请“勤工助学”岗位,在提升实践能力的同时,也能获得一定的收益,弥补生活费的不足。对于退役士兵入学、直招士官、在校期间应征入伍服役的高校学生,国家按照每生每年最高8000元标准给予“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或“学费补偿”;对于毕业后赴我省贫困地区基层单位就业服务满3年的大学生,按照每生每年最高8000元标准给予“国家助学贷款代偿”。

  如果考上了研究生,国家也有完善的资助政策为你保驾护航。首先,国家助学贷款可以继续办理,标准提高到每生每年最高12000元,还可以申请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学业奖学金,资助标准分别为:硕士生每生每年20000元、6000元、8000元;博士生每生每年30000元、13000元和10000元。另外,还可通过助学、助研、助教获得一定的收益,用于在校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支出。

  4.记者:刚才您介绍的是我省高等教育阶段的助学体系。其实,我省已建立了覆盖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各个阶段的资助政策体系,实现了对所有学段的全覆盖、对公办和民办学校的全覆盖以及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全覆盖,从制度上保障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也请您也介绍一下其他学段的主要资助政策。

  吕冰:在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之外,我省在学前、义务、高中阶段也实施了“奖、助、免、补”等多项资助政策,帮助学生完成学业。

  ——学前教育阶段。建立了学前教育资助制度,按照每生每年不低于400元的标准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进行资助;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3-6岁儿童,按照年生均600元标准补助保教费,并按照年生均4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费。

  ——义务教育阶段。在免除学杂费、提供免费教科书的基础上,对建档立卡学生和其他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按照小学生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生每生每年1250元的标准补助生活费。在我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26个县和12个国家级贫困县,实施国定营养改善计划,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4元,全年按200天计算;同时,实施省定营养改善计划,对全省其他地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按照每人每年800元标准发放补助资金。

  ——在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对家庭经济困难高中生发放国家助学金,标准为每生每年平均2000元,对建档立卡家庭学生、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实行免学费、免住宿费政策。

  ——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对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全部免除学费;对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及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全部农村全日制学生,按照每生每年平均2000元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

  5.记者:近年来,我省在资助贫困学生方面,投入了多少资金?有多少学生受益?

  吕冰:2007年以来,国家及我省不断加大学生资助资金投入,至2018年底,全省累计落实各级各类学生资助资金853.07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9216.03万人次,基本实现了“应助尽助”。年度投入资金由2007年的21.55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38.53亿元,年均增幅18.43%;资助人数由2007年的272.62万人次,增加到2018年的1644.26万人次,年均增幅17.75%。在各类资助资金中,财政资金始终占主导地位,2018年财政投入达94.3亿元,占总投入的68.07%;发放国家助学贷款35.33亿元,占25.5%;学校从事业收入中提取资助资金8.29亿元,占5.98%。

  6.记者:能否介绍一下在政府资助之外,社会各界捐资助学的相关情况?

  吕冰:在全面推进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的基础上,国家及我省也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民间团体和仁人志士积极参与捐资助学。近年来,在政策引导下,社会各界纷纷向贫困学子伸出援手,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以来,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共接受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社会资金10.7亿元,资助71.4万人次,其中:接受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中央彩票公益金项目资金7.58亿元,实施了大学新生资助项目、滋蕙计划、励耕计划、润雨计划,资助师生48.07万人次。除此之外,省总工会、省老区建设促进会等部门也分别开展了“金秋助学”“精准扶贫捐资助学”等活动,对困难职工家庭学子、革命老区贫困家庭学生进行定向帮扶,切实弘扬了中华民族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对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形成了有益补充。有志于捐资助学的单位和个人,可联系“河南省教育发展基金会”了解相关信息,电话0371-86538535。

  7.记者:另外,为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切实享受到资助政策,我省采取了哪些监督措施,确保每一笔钱花到应该花的地方去、花到需要的人身上?

  吕冰:学生资助资金是重要的民生资金。近年来,我省围绕“精准资助”工作理念,聚焦脱贫攻坚,采取扎实举措,努力实现学生资助“一项不缺、一人不漏、一分不少”。一是建立学生资助绩效评价制度。从2006年开始,建立并不断完善学生资助工作绩效评价制度,实现了绩效评价对高校和市县全覆盖、对各资助项目全覆盖。通过绩效评价,推动各项资助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强化日常监管。二是加强中职资助监管。中职资助是整个资助工作的难点和重点,经过不断探索,建立并不断完善“统一办卡、集中发放、预拨经费、期末结算”工作机制,在全国率先并全面实施了统一办理银行卡、由同级财政或教育部门集中发放资助资金、期末结算制度。在中职学校全面推广实施“河南省学生资助监管面部识别系统”,对受助学生实现了适时监管,极大地提高了受助学生认定和监管效率,有效杜绝了截留、挪用、套取资助资金的违规、违法行为。三是加强建档立卡学生资助监管。2017年以来,我省围绕“保障学业”任务要求,持续推进《河南省教育脱贫专项方案》的落实。省教育厅会同省扶贫办、省民政厅等部门出台了《关于做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明确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建立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开发了“河南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识别管理系统”,提高了认定效率,确保建档立卡等特困群体认定精准。建立了各级政府扶贫部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各级学生资助部门检查、核查、排查、督查立体监控的工作机制,确保政策落实到位。自2016年秋季学期至2018年底,全省共落实建档立卡学生资助资金36.98亿元,资助学生687.04万人次,为教育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四是会同有关部门强化监管。近几年,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均把资助政策落实情况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省教育厅积极主动配合上述部门加强资助政策落实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监管。

  8.记者:其实,资助是手段,目的在育人。学生资助工作绝不是简单地发钱、发物,我省的学生资助工作正由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变。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河南资助育人的情况。

  吕冰: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更是学生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学生资助工作兜底线、保基本的目标基本实现,让广大贫困家庭学生上得起学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资助工作由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变,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充分发挥资助育人功能。从2006年开始,我省在“资助育人”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许多做法得到了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一是把育人理念融入学生资助工作全过程。在国家奖学金评选发放环节,培养学生争先创优的奋斗精神;在国家助学金申请评审发放环节,深入开展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在国家助学贷款办理过程中,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和金融常识教育;在勤工助学活动开展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自强自立精神;在基层就业、服兵役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等工作环节,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和价值观。

  二是深入广泛持续开展“诚信校园行”系列活动。从2006年开始,我厅会同人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银监局、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以国家助学贷款业务为切入点,在全省高校开展“诚信校园行”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活动以“诚信”为主题,紧扣时代主题和社会热点,突出资助育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演讲大赛、辩论大赛、知识大赛、短剧大赛等多种形式,全面宣传学生资助政策、金融基础知识和征信知识等。12年来,累计开展各类比赛和评选12800余场,直接参赛和到场观摩的师生达804万人次,参与网上评选活动和观看网上直播的师生达686万人次。活动不仅促进了学生资助工作的健康开展,使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由旧机制的平均17%降低到目前的0.82%,也有力促进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由于活动成效显著,2017年,该活动被教育部纳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作为构建资助育人体系的重要措施向全国推广。2018年6月,霍金花副省长曾专门批示予以肯定,要求继续大胆探索,“创造出更多河南的教育品牌”。

  三是建立“两节课”和“两张卡”制度。“两节课”就是各级各类学校在开学时给学生上一节本学段资助政策宣传课,在毕业时为学生上一节下一学段资助政策宣传课,全面讲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和办理流程,让学生和家长充分了解资助政策,及时获得资助,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利用课堂教学促进资助育人。“两张卡”就是向所有建档立卡家庭发放由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统一制订的《河南省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资助政策明白卡》和《建档立卡学生受助情况温馨告知书》,重点加强对学生家长的宣传。

  除此之外,各地各学校还结合实际,通过实地走访、社会实践活动、读书征文、视频创作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资助育人活动,搭建资助育人平台,强化励志教育、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受助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十余年的坚持和努力,我省学生资助工作在实现“应助尽助”的基础上,在推动“资助育人”、实现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变等方面也迈出了重要步伐,培养出了以王一硕为代表的“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以白云苹为代表的“全国十大自强之星标兵”等一大批影响河南、叫响全国的优秀学生典型,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9.记者:目前,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已陆续开学,近期我省学生资助重点应做好哪几个方面的工作?您对广大受助学子有什么期望?

  吕冰:秋季开学期间是学生资助工作的关键节点。主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保证高校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的通畅。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尤其是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学校一律先为其办理入学手续,确保每一位获得录取通知书的学生都能顺利报到入校,然后,再根据他们家庭的经济困难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给予资助,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由于国家奖助学金申请、评审、发放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助学金发放前的这段时间,学校要综合利用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等措施做好兜底保障工作,避免产生资助“空档期”。二是持续做好资助宣传工作。抓住新生入学教育这个黄金期,通过资助宣传课、宣传栏、宣传标语、网站、微信、校园广播、社团活动等多种途径,广泛开展资助宣传,让广大学生一进校门就能全面了解国家资助政策,“轻装上阵”,更好更快融入新的学习生活。三是做好困难学生认定工作。近期,省教育厅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河南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原则、认定责任,规范了认定依据、方法和程序,我们将组织各地、各学校按《实施办法》要求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资助工作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四是确保资助资金及时发放到位。学生入学后,各类奖助学金的评审、发放工作将按规定的程序全面启动,各级资助部门和各学校要按全省资助工作的统筹安排,强化管理,确保认定精准、评审公平公正、发放及时准确,在学生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雪中送炭”。

  在这里,我也向广大学生提两点希望:一是希望广大学生积极利用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自立自强、奋发学习,在国家资助政策的帮助下,把握平等发展机会,积攒创新实践能力,实现人生出彩梦想。二是希望受助学生牢记党恩、胸怀祖国,培养对党和国家的感激之情、感恩之心,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和价值观,提升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学生资助工作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保障人民群众受教育权益,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更高质量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将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以扎实工作践行“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把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落到实处,以实干实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谢谢!

责任编辑: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今报网商务合作招募中,诚邀合作伙伴,联系电话18737167215。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国际
  • 网评
  • 图片
  • 社会
  • 法制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19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全网中心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