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

新闻线索在线提交

蹲点日记②|到门口了!

来源:大象新闻·东方今报 2022-10-10 19:23:35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大象新闻·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梁新慧  通讯员 周二严 丁雅楠

“电线架到门口了,这下子,心可以放到肚里了!”10月10日,河南省荥阳市刘河镇反坡村一片高地上,作为该村的集体企业,荥阳市五谷源香杂粮坊机器轰鸣,面对前来巡视线路的供电员工,经理李松山心里美滋滋的,这是因为,困扰他许久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一】操心一件事

位于荥阳市西南部的刘河镇,地处荥阳市、新密市、登封市、巩义市的交界地点,群山绵延,景色宜人。总面积达37平方公里的刘河镇,全部分布在山区、丘陵地带,共有15个行政村,供电线路大都沿着山势走,高高低低、曲曲折折,落差较大。

提起荥阳,“河阴石榴刘河小米”名声在外。又大又红的石榴自不必说,来自刘河镇的小米也有口皆碑。

原来,地处山区、丘陵地带的刘河镇,相对干旱、温差较大,加之上好的土质土壤,该镇的小米在市场上非常吃香。

“刘河小米俱佳,反坡小米为最。”刘河镇15个行政村,村村都种谷子,但主要产地在反坡村、官顶村、分水岭村,尤以反坡村最为突出,达到了“供不应求”的地步。

大象新闻记者多次到刘河镇反坡村采访,丘陵上、山坡下,凡是有土的地方,目光所及之处,都能看到谷子的影子。尤其到了深秋,一穗穗谷子放出琥珀色的光彩,硕大饱满,那密匝修长的谷穗,散发出沁入心扉的谷香。

“打我记事儿起,村里就种植谷子。收秋以后,通过碾米机,谷子变成小米。”荥阳市五谷源香杂粮坊经理李松山说,以前村村都有小磨坊,这些年产量增加了,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各个村都办起了加工坊,统一为村民加工小米,加工收入作为村集体的收入,再投入到村里的发展上。

加工坊多了,对电力的需求自然也就高了。

此前,途经此地的线路名叫王九板王翠线,于2003年投运。“这条线路上的电线,没有穿衣服(裸导线),一刮风跳闸了,一打雷跳闸了,一刮大风俩线碰到一起,啪,又跳闸了。老是跳闸,加工坊受影响可大了。说实在的,俺就操心这一件事。”荥阳市五谷源香杂粮坊工人、年近七旬的村民赵新国说起往事,幽默的话语虽然把记者逗笑了,但背后隐藏着多多少少的无奈。

【二】熟如一家人

如今,一切都变了。

“你看,新线路架到门口了,这下子,心可以放到肚里了!”经理李松山用手一指,让大象新闻记者看前不久改造之后的线路。

当天,国网荥阳市供电公司刘河供电所八级职员张斌和台区经理王伟锋、王永平等人,来到反坡村巡视这条线路,他们还深入谷田、谷场和加工车间,征求村民建议,检查用电设施。

“反坡村的小米越做越好,越来越有名气,加工坊用电需求也越来越高。针对村民提出的问题、建议,尤其是在秋冬收获季节,我们对线路进行特巡。然而,去年7月暴雨期间,途经反坡村的线路受损严重,电线杆基本上都倒了。”王伟锋说,为此,荥阳供电公司将线路列入灾后重建项目,高低压同杆施工,动力线直接架设到加工坊门口,做到了动力电“入户入厂”,彻底解除村里的后顾之忧。

加工坊内,电炒锅、磨面机马不停蹄,榨油机、碾米机欢快工作,真空包装机也闲不下来……机器轰鸣的背后,是李松山、赵新国等村民幸福的笑脸,而他们幸福笑脸的背后,则是坚强的电力支撑。

“老李,我们会定期巡查。你这儿有啥事儿,随时联系我们。”听王伟锋这么一说,李松山乐呵呵地笑了,“好得很,好得很,电线到门口了,人也经常到门口,还能有啥事儿!”

大象新闻记者在采访期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无论张斌、王伟锋、王永平走到哪儿,村民都会和他们热情地打招呼,熟悉的就像一家人。

“作为台区经理,中心工作就是围着客户转。要做好服务,不熟悉基层不行,不认识群众不行,不了解情况不行。”张斌三个“不”,说到了点子上。

站在反坡村的丘陵高台上,不远处就是绵延起伏的群山,犹如一幅灵动的山水画卷铺展开来,有了坚强的电力保障,乡村振兴给村民带来的幸福生活,成了这幅画卷最美的场景。

责任编辑:兰明群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联系邮箱:jinbw2004@126.com。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20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今报网编辑部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