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

新闻线索在线提交

律师解读《网络主播行为规范》:为杜绝“大V割韭菜”也为保护优质内容

来源:大象新闻 2022-06-24 18:25:49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大象新闻记者 陈思

6月22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发布了《网络主播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规范》)。随着直播行业的飞速发展,《规范》的出台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

记者注意到,《规范》特别提到:“从事如医疗卫生、财经金融、法律、教育等需要较高专业水平直播的网络主播应取得相应执业资质。”这条内容,也引起了不少网络主播的注意。

上海申伦律师事务所律师夏海龙告诉记者:“新规给某些专业领域的内容生产者,设置了一道非常高的强制性的准入门槛。直接的结果就是,一方面,目前一些很活跃金融、经济、法律专业领域的自媒体,可能因不具备执业资格,而必须要退出这样内容的领域了。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也将有更多的职业的群体来完成补充。新规将使内容市场迎来一次知识或者说专业的升级。”

夏海龙认为,《规范》的出台可能与此前一些自媒体无底线的“割韭菜”行为有关。“在短视频平台上,有相当数量的一些‘法律大号’、‘金融大号’等自媒体会通过自己的角度,积累粉丝并完成商业变现。过程中一些账号‘割韭菜’的行为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它们会通过推荐理财产品、推荐股票等方式完成‘收割’。对普通人有很大的迷惑性和误导性。它们通过对一些政策‘有针对性’地解释解读,从而杜撰出一些所谓的盈利机会,然后诱导粉丝去消费,甚至是做出一些重大的投资决策。”

夏海龙认为,新规将对这类“有着不良目的”的自媒体或者主播将有一个正本清源的效果,“这跟网络内容生态治理的大背景和监管方向是一致的。”另外,他提到,将不具备执业资质的人挡在利益之外,也是对医生、律师、教授等高度专业人群的一种变相利益保护。

那么执业人员、专业人员就能避免直播乱象的出现吗?对此夏海龙分析:执业的规范性和市场秩序的有序性决定了专业行业一般都有一定的规范和服务标准,对应而言,就是有一定的监管机制和监督机制。“如果说一个职业人士犯了一些错误、造成一些后果的话,他是要承担比较严厉的后果和责任的。”

据悉,《规范》共十八条,阐明了主播在表演行为、声音形象、知识产权、纳税等方面的责任义务,并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保护、“饭圈”乱象等不良现象、网络主播直播带货等行为作出了具体要求。《规范》还列出了网络主播在提供网络表演和视听节目服务过程中不得出现的31种行为,为网络主播从业行为划定了底线和红线。

责任编辑:郑国锋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联系邮箱:jinbw2004@126.com。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20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今报网编辑部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