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民生

新闻线索在线提交

渠首的青春力量

来源:大象新闻·东方今报 2022-05-05 17:51:32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大象新闻记者 张定有 魏广宝 通讯员 杨振辉 康帆 石雪帆 申东/文图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有这么一群敢于开拓、勇于创新的80后、90后乃至00后们,他们在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光辉征途中,留下了流光溢彩的奋斗足迹和青春故事;他们把人生理想融入时代浪潮,让青春韶华与民族复兴伟业同频共振;他们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深情寄语广大青年。

“青春向党、不负人民”“致敬青春,不负韶华”……5月4日,在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激荡着淅川青年的铿锵誓言。近年来,一批又一批的淅川青年满怀对家乡和人民的赤子之心,积极响应号召,服从组织安排,投身水质保护、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淅川,确保了首都饮用水源区的水清、山绿、民富,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张阳:青春守护,守好一渠碧水

“一个旧茶杯,一张破马扎,在拆除现场一坐就是一整天,这是我半年来的‘标配’。”4月26日,在淅川县马蹬镇寇楼村违建拆除现场,记者见到镇河长办主任张阳,脸已被晒成了“紫薯红”。

位于丹江口水库上游的马蹬镇,境内沟汊众多、岸线绵长,2022年淅川县会同长江委核实丹江口水库违法违规问题点位497处,其中马蹬镇就有138处,占全县近三分之一。

“水库违法违规问题如果不整治,一方面,侵占库容、影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另一方面,个别人以国家工程谋取私利,也严重损害社会公平正义。”张阳说,“确保一库碧水永续北送,咱要守护好。”

可整治谈何容易。部分问题点位违建时间早,投资金额大,且涉及到产业发展、历史遗留、群众增收等,整改难度大。张阳清楚的记得,几个月前拆除石桥村拦汊大坝时,身为外迁移民的坝主,以“当年是为解决移民网箱上岸才筑的坝”为由,不理解、不支持、不拆除。

“电话不接,人也见不到,我们只能辗转联系他的家人、朋友,一次次登门拜访,一遍遍地为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张阳说,从当初的躲避不见、言语威胁,到最后的尊重理解、全力支持、顺利拆除,整整用了一个半月时间,张阳竟磨破了两双鞋。

张阳说,有时候为了确保整改进度和效果,一天之内,要在镇内不同点位之间奔波200多公里。有时候难得做通了坝主、房主的工作,为了防止反复,她就连夜组织人员、机械进行拆除,最晚的一次干到了凌晨2点。

5个多月的时间里,张阳与分管领导走遍了马蹬镇的138处问题点位,全程参与了所有点位的整改,同事们因此送她一个别名:“张拆拆、张跑跑”。

家人和朋友有时候也劝张阳,一个年轻妈妈,养好孩子、顾好家庭就中,没必要天天风里来雨里去,硬是干成“拼命三郎”,太辛苦了。张阳说,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吃点苦受点累,值!

在无数个像张阳这样的干部的不懈努力下,截止4月底,长江委反馈淅川的497处问题点位,已全部整改,有效整治了侵占破坏水域岸线违法违规问题,守护了一库碧水,让清澈甘甜的丹江水可以畅通无阻地顺流北上,直达京津。

孙兆峰:青春建功,带富山里人家

分拣、打包、装箱、快速发货……5月2日,晨光熹微,在淅川县荆紫关镇菩萨堂村,孙兆锋带着村民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这一批是村民们刚加工好的洋槐花和香椿,价值两万元,今天晚上就能送到北京。”说这话时,孙兆锋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眼下的菩萨堂村,樱桃挂满枝头,槐花开遍山野,羊肚菌大棚内处处洋溢着菇农们幸福采摘的气息…… “我们村有今天的变化,全靠孙兆锋这娃儿,是他建立的土特产电子商务公司,带富了这里的群众!”村党支部书记冯书均介绍。

1981年出生的孙兆锋,是土生土长的“本地娃儿”。在他的印象中,菩萨堂村虽地处深山,却漫山是宝:洋槐、香椿、樱桃、野菌子……但是由于交通闭塞、信息滞后、物流不通等原因,山货卖不出去,群众们抱着“金饭碗”过着“穷日子”。

贫瘠的大山铸造了孙兆锋大山一样的个性,他立下志向:无奋斗,不青春,我要带富邻里乡亲。

2003年毕业后,孙兆锋放弃城市高薪工作机会,毅然决定回到生他养他的家乡。看到村里搬迁的搬迁、外出的外出,只留下孤寡老人、留守儿童,他的心在颤抖。“靠山吃山,咱得整合山区资源,种山货、买山货,让绿水青山成为乡亲们致富的靠山。”孙兆锋说, 2013年,他在镇政府支持下,成立了菩萨堂林果种植合作社,以种植林果为主,林下养殖为辅,长效、短效结合,村民通过入股分红、合作社务工等形式增收。为了拓宽销路,他还把目光盯上了网络,成立汇锋土特产电子商务公司。

万事开头难。“村里缺少劳动力,物流不畅、资金匮乏、村民不懂技术……”孙兆锋开始四处筹备资金,并想出了新招:鼓励村内在外务工者持股加入。

提供技术指导,搭建200亩的菌菇大棚……在荆紫关镇政府的帮助支持下,孙兆锋带领村民们发展大樱桃、艾叶、羊肚菌等产业合计1000余亩,同时鼓励村民利用农闲时间采摘各种山货。他又动员村里的年轻人做直播、开网店,打开销路。一时间,羊肚菌、樱桃、山野菜、土鸡蛋都成了网销“爆款”,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供不应求。

“去年,孙兆锋的电商销售额超过200万元,带动周边近800名群众端上了‘金饭碗’,人均年收入增加1500元左右。”村党支部书记冯书均介绍,乡亲们盛赞孙兆锋是“菩萨堂村‘领头羊’,带着乡亲奔小康!”但孙兆锋说,自己无惧困难,将奋勇前行,与梦想相伴,与青春同行!

崔丽萍:青春接力,振兴移民新村

“组织村民学习《邹庄村村规民约》,并通过竞答赛等方式,使群众熟知。”“准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河南省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申报材料。”“跟盛湾镇红薯加工龙头企业对接,引入邹庄村,带动乡亲们一同发展”……

5月3日,在淅川县九重镇邹庄村,翻开驻村第一书记崔丽萍的工作日记,厚厚的本子,满满的日程,让人不禁心生敬意。

90后的崔丽萍是南阳信息工程学校的老师,两个孩子的母亲。2019年8月,在决战脱贫攻坚攻的关键时候,她被选派到贫困发生率高达87.1%的深山区贫困村盛湾镇黄庵村任第一书记。她将高跟鞋换成了运动鞋、连衣裙换成了牛仔裤,用两天时间走访85家贫困户,磨破了脚皮、磨烂了裤子……

脚步丈量民情,真情打动人心。在崔丽萍的努力争取和示范带动下,半年后,黄庵村的水、路通了,移动基站建起来了,夜晚村里也亮堂了。她还带动68户贫困家庭参与绿色养殖,平均每户年增收5000元。

黄庵村发展的风生水起时,今年3月,崔丽萍被选调到九重镇邹庄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邹庄村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附近,2011年6月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全村175户750人,从16公里外的油坊岗村搬迁到这里。2021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淅川深入邹庄村了解库区移民安置情况,曾动情地说:“要继续做好移民安置后续帮扶工作,多措并举畅通增收渠道,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为更好地支持邹庄发展,淅川县提出建设“大邹庄”战略,邹庄村与邻近的水闸、下孔、孔北4个村成立联合党支部,大力发展草莓、苕尖等高效生态农业,汇聚更多的资源、力量推进乡村振兴。

崔丽萍和“大邹庄”广大干群一起,迅速掀起建设热潮,用“三个三天”的故事,谱写了当代青年人担当奉献的新赞歌。

用三天时间流转土地2267亩。为了给产业发展打好基础,需要对土地集中流转,针对个别群众的抵触情绪,崔丽萍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积极协调介入,反复做群众思想工作,流转协议顺利签订。

用三天时间拆除违章建筑132户。邹庄移民村已经建成10年,很多移民群众都在自家院内搭建有违章建筑。为了统一规划发展,面对群众不同的呼声,崔丽萍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员挨家挨户做动员工作,所有问题一一协调解决,3天内拆完了全村所有违章建筑。

用三天时间募集股金263万元。为了带动群众共同富裕,邹庄村成立了农业合作社,号召移民人人入股。针对部分群众因收益问题存在观望心理,崔丽萍一方面做出收益保底承诺,另一方面变通方法,让其亲友暂时代替入股,在3天内完成股金募集工作。

“三个三天”的背后,是崔丽萍感人至深的无私奉献。派驻邹庄村以来,崔丽平没休息过一天,没回过家一次,做群众动员工作时,她亲自登门,有时要连去多次,饭都顾不上吃。爱人的工作也很繁忙,孩子的生活、学习全靠婆婆一个人,孩子想妈妈了,婆婆便带着他们到邹庄村看她……

“现在的邹庄村一天一个样!”崔丽萍介绍,目前,村里正通过挖掘村里的移民文化、红色文化和田园生态文化,打造集红色研学、农耕文化研学、农旅休闲等于一体的观光带,让更多群众享受到产业发展的红利。

谈到三年的驻村感受,崔丽萍说,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惟有把人生理想融入时代浪潮,让青春韶华与家乡振兴同频共振,才不负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不负这个伟大的新时代。

责任编辑:兰明群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联系邮箱:jinbw2004@126.com。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20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今报网编辑部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