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频道 > 健康

新闻线索在线提交

高度近视可引起眼底并发症 危害视觉健康甚至导致失明

来源:大象新闻·东方今报 2022-04-29 06:37:10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据国家卫健委数据,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高中生近视率为80.5%。在大学生中,近视患病率已高达80%~90%。

    怎样才能尽早发现孩子的近视问题并及早治疗?近日,大象新闻记者专访了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郑州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专家尹磊。□大象新闻记者 朱耒刚/文 徐翯浩/图

    近视早期症状:看远时眯眼,看书重影,频繁眨眼、皱眉

    尹磊副院长表示,近视除了给孩子日常生活、学习带来诸多不便,高度近视还可能引起一些眼底并发症,危害视觉健康甚至导致失明,像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黄斑出血,黄斑裂孔·脉络膜新生血管,后巩膜葡萄肿。调查发现,高度近视相关的视网膜病变已成为我国某些地区成人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的首位原因。

    近视早期常有看远模糊,发现孩子反映看不清黑板上写的字迹,或常常抱怨屋子里的光线太暗,看远处时眯眼的现象时,就要当心了。还有孩子“频繁眨眼”“经常皱眉”,频繁眨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视物不清的症状,暂时提高视力,皱眉也是他们试图改善视力的一种方法。

    尹磊副院长强调,散瞳后,如果屈光度没了,或者是大于50度,那就是真性近视。 “假性近视”是指由于用眼过度,睫状肌痉挛,过度调节导致的远视力下降,确切地讲是一种“调节性近视”。患“假性近视”的孩子是不需要佩戴眼镜的,若“假性近视”患者长期配戴眼镜,反而容易造成真正的近视。区分近视和“假性近视”最有效的方法,是去医院进行睫状肌麻痹后的验光,即散瞳验光,如用药前屈光度数符合近视的判定标准,用药后近视消失,成为正视或远视,则为“假性近视”。

    角膜激光手术的原理,相当于制作了一个“凹透镜”

    对于真性近视,矫正和防控技术也非常重要。尹磊副院长说,框架眼镜是最简单安全的矫正措施。

    此外,角膜塑形镜(OK镜)是一种可逆性非手术的物理矫正方法,研究发现长期佩戴角膜塑形镜可有效延缓儿童青少年眼轴的延长。

    手术是一种可以让近视病人解决戴镜的方式,很受不愿佩戴眼镜的近视病人青睐。尹磊副院长说,近视类的手术分为两种:激光类的手术、眼内镜植入术。如果度数不是太高(一般不超过1000度),建议首选屈光手术,手术方式建议首选先进的飞秒类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但也有一部分患者因近视度数过高,或者角膜形态学异常、厚度不够等因素不适合激光手术,那就可以考虑晶体眼的人工晶体植入。

    角膜激光手术的原理就是在角膜上人为地削掉一个凸透镜,相当于制作了一个“凹透镜”,也就是在眼睛上切成一个小型眼镜片的形状。同时,屈光手术可以矫正近视,但是不能治愈近视。

    无论是哪种手术,都会存在风险,所以都需要进行详细的术前检查,仔细评估自身的情况并和医生进行充分交流后再做决定。

    配戴度数合适质量合格的眼镜

    不会使近视度数加深更快

    尹磊副院长在工作中常见,一些孩子近视后,家长抵触孩子戴眼镜,认为影响外观,同时担心会让近视度数加快。其实,近视度数的加深与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并不是戴眼镜造成的。配戴合适度数且质量合格的眼镜更不会使近视度数加深更快。

    尹磊副院长说,预防近视,首先要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孩子看书不能连续超过40分钟,要适当休息转移视线调节视力;每天坚持户外活动两小时,让孩子接受阳光的沐浴,可以刺激视网膜分泌更多的多巴胺,从而抑制眼轴的增长,有效防止近视的发生。在日常学习中,要养成孩子眼睛距离书本一尺,手距笔尖1寸,胸距桌缘1拳的习惯。不要在阳光直射或暗弱光线下读书,不要躺着趴着、在行走的车厢看书;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儿童操作各种电子产品时间,每次不宜超过20分钟,每天累计时间建议不超过1小时,两岁以下儿童尽量避免接触各种电子产品;此外,孩子们不要挑食偏食,少吃甜食和垃圾食品,少饮用含糖饮料,保证营养均衡和睡眠充足;要鼓励孩子正确做眼保健操,缓解眼睛疲劳。②

责任编辑:郑国锋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联系邮箱:jinbw2004@126.com。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20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今报网编辑部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