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

新闻线索在线提交

大象深稿 | 亲爱的,就差你了

来源:大象新闻 2022-03-04 17:20:18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大象新闻记者 赵丹/文 受访者供图

“这一辈子,到底造了什么孽?”多年找不到失踪的孩子,生活又一团糟的时候,杜小华会无比沮丧。

11年前的3月6日,杜小华不满六周岁的大儿子米奇(大名杜后琪)失踪,那天还有些感冒。当年儿子被带到了哪里,感冒怎么好的,这些年能否吃饱穿暖,上学没……这些念头时刻缠绕着他的神经。

电影《亲爱的》上映近十年了,四位家长原型只有杜小华还没找到孩子——一位父亲不知道亲生骨肉的下落,犹如困入无形的牢狱,唯有找到孩子才能救赎自己。

他坚信黄渤告诉自己的一句话——守得云开见月明。

继续在路上

先去浙江,再去广东,这是杜小华3月初的计划。去这两个地方并非和自己孩子有关,而是因为别的失踪儿童。

3日,在火车上,杜小华向大象新闻记者介绍自己的出行目的,没说几句,就被旁边乘客听出了端倪,并推断出他是媒体经常报道的电影《亲爱的》原型之一。

是的,电影《亲爱的》四位家长原型只有杜小华还没找到孩子。

前不久,孙海洋找到了儿子孙卓,而在此前,彭高峰找到了彭文乐,吴丽萍找到了吴玉龙,现在只剩杜小华一人仍未找到被拐11年的儿子杜后琪。

杜小华不放过任何一个被看见的机会。

他不厌其烦,通过媒体、志愿者、寻亲家长、网络平台,接受采访、直播、连麦等形式,反复述说儿子的点滴。在每个媒体云集的认亲仪式现场,他和其他寻子家长一起争取站到当事人旁边,抓住每一个被镜头捕捉的机会,不怕别人说“蹭热度”。

前几天有个晚上,杜小华照旧搞直播,有个网友提供线索,他敏锐的听到一个信息,瞬间“神经一下子被揪起来”——网友称,多年前,有个云南小伙子随改嫁的妈妈来到自己村里,小伙子还带着一个小孩。为什么会对这个信息敏感,杜小华解释,当年孩子失踪时,他在内蒙古包头一个木器厂做橱柜门板,其中有个伙计就来自云南。

会不会……

他被自己这个大胆的念头吓到了!不敢想,又忍不住想,一晚上翻来覆去。第二天一大早,他立即给原来厂里的老板打电话,询问有关云南小伙子的事。老板告诉杜小华,云南小伙这几年可以说一直在他眼皮子底下生活,也能随时联系上。放不下这个线索,杜小华又去找相熟的民警咨询,又去找提供线索的网友求证,琢磨来去,就觉得自己的念头有些荒谬,“可能还真是巧合”。

这样的事情,过去十多年,杜小华不知道经历了多少。为了找到孩子,他不放过任何一个线索,抱着希望,收获失望,又重新燃起希望,万一这条线索能让自己找到孩子呢?

一年到头,他多半时间不在家,把商店和孩子交给妻子去管,而自己不是为了寻找儿子,就是为了别的孩子奔波。“除了西藏、海南还有港澳台”,他几乎跑遍了全国。

最开始那几年,杜小华的寻子方法也是把寻人启事贴遍电线杆,或摆地摊;收到线索,不管照片像不像、信息是否完整,都会亲自过去看一下。而现在,他收到线索一般会请当地的志愿者帮助排查,甚至可以直接对接打拐民警。随着网络化、信息化,寻亲渠道更多、更便捷,杜小华也会尝试直播、连麦等。

前不久,杜小华和反诈警官老陈进行连线。“没想到陈警官会接我的连线,他很有爱心。”杜小华充满感激,“陈警官在直播连线里从专业角度帮助我分析。”

用尽各种办法寻子,在路上,继续在路上,这是杜小华11年来的状态。

“寻子杜后琪”

杜小华的微博、微信、抖音等都取名“寻子杜后琪”。406条微博,以及若干条微信、抖音,几乎都和寻找儿子以及失踪儿童有关。

他最新的一条信息仍然关于孩子——“2011年3月6号晚上7点30分,杜后琪在包头我打工的厂门口之间过道离奇失踪。”

那天,杜小华原本要去隔壁工厂找工友上街,因为风太大,车也被开走,临时取消了。“孩子听说不出去了自己往回走,我接了个电话。晚上,我老婆问我孩子呢,才发现孩子丢了。”

天就在那一刻塌了。杜小华死都想不到电影里发生的事降临在自己头上。

当时他携家带口从老家江西奔赴包头才没几年,投靠老乡一家三兄弟开的木器厂。夫妻俩承包了一条生产线,做橱柜门板。生活朝着向好的方向前进,一切因为儿子丢失戛然而止。为了找儿子,他找人把厂里面的厕所,村子里面的井都翻遍了,犄角旮旯的洞、坑甚至是新土堆,也都不放过。村里没有,开始往外找,乡镇、城市,一个接一个,想尽各种办法,吃尽各种苦头。

转瞬11年过去了,再次忆起此事,杜小华对寻子路上的艰辛一笔带过,而是一声叹气,“谁让咱弄丢了孩子呢?!”

公众面前的杜小华,富有耐心,多半时候是沉着的,但是在某些时刻,内心会被击垮。

“这一辈子,到底造了什么孽?”多年找不到失踪的孩子,生活又一团糟的时候,杜小华会无比沮丧。

他给孩子写心里话:“活蹦乱跳的你,突然失踪的那一天,还有点轻微的感冒,北方的冬天那么的寒冷,我不敢想象你这10多年来是怎么过来的,你是否吃得饱穿的暖?那明亮的教室里你是否也能坐在里面。”

开车走在空旷的高速路上,他想念孩子,停下来会写:“春去冬来,我的儿,米奇,你在哪里?这个冬天你还冷吗?你在他乡是否能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

买饮料中了再来一瓶,他写道:“运气这么好,是不是我的儿子要回家了?”

节日了,他写:“每逢佳节倍思亲,害怕过节,每一个节日和孩子生日,痛彻心扉!”

……

这种彻骨的思念,让他推己及人。比如,乘坐火车时看到有孩子在车厢跑来跑去,他会忍不住去阻止,对方家长感到疑惑,他会顺势讲起自己的经历,提醒做父母的多注意。

他不仅为自己的孩子,也愿意为所有失踪儿童去奔波。

有一年,杜小华和《亲爱的》另一个原型孙海洋去村里解救被拐儿童。“为了拦住村民们不把被拐的孩子抢回去,我和孙海洋拿着棍子在后面挡,一个村民上来用镰刀把我挖伤。”杜小华的后背,至今有两处长达15厘米的伤疤,“下雨天会发酸。”

还有一次在山东,杜小华仍然是和孙海洋一起解救被拐儿童。当时到了村里之后,和村干部起了口角,他至今耿耿于怀。

从丢失孩子的家长到勇敢站出来做具有公共价值的事情,若问他坚持下去的动力,那就是:我是一位父亲。

那些遇到的人

杜小华寻子路上的故事说不完道不尽,有些遇到的人,让他永远难以忘记。

他记得2011年3月6日孩子丢失的第二天,早上7点18分,他接到宝贝回家志愿者“微风轻扬”的电话,对方主要告诉他几点。“让我冷静下来,不要像没头苍蝇一样,要把孩子丢失前后所有的细节,像放电影一样回放一遍。”杜小华回忆,“微风轻扬”还告诉他可以求助心理辅导,同时寻亲时要预防诈骗。“这位志愿者为我以后在长期的寻子路上,指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是让我感激一辈子的大恩人,可是这几年我们联系不上了。”

杜小华还很感激一位民警。

去年,他和还没有找到孙卓的孙海洋去重庆,去找现任重庆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打拐支队副支队长的樊劲松。一路上他心里忐忑不安。“觉得警官会见像‘叫花子’一样的寻子家长吗?”令杜小华没有想到的是,到了以后,“樊警官热情接待了我们,一一握手甚至拥抱,一点架子也没有。我们就在大门口的侧面的水泥地上席地而坐。”

令杜小华印象深刻的还有一点。“樊警官手机里的相册没有一张是自己家里的,全部都是全国各地被拐儿童的照片,而且他对这些儿童的信息如数家珍。”

在寻子路上多年,杜小华会结识很多民警,对他们的名字都能脱口而出。有时他会把寻亲线索直接提供给民警,在聊到相关话题时,双方会“聊的很细、很深入”。他很感激对方对自己这个群体的理解和共情以及坦诚,对方会安慰他说,你们作为家长找了多年,很不容易。

寻子多年后,杜小华遇上了电影《亲爱的》。

这部2014年上映的打拐题材的电影,主要讲述了以田文军为首的一群失去孩子的父母去寻孩子以及养育被拐孩子的农村妇女李红琴如何为夺取孩子做抗争的故事。

杜小华没有想到自己的经历会被搬上荧幕。他至今感激导演和所有演职人员,能让自己离找到孩子的距离缩进一些。

电影至今上映已有近十年。他和黄渤等演职人员还保持联系。

前一阵,孙海洋找到了儿子孙卓,杜小华和黄渤分享这个消息,“他回复我说,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有时看到和打拐相关的政策出台,杜小华也会和黄渤沟通讨论。“他曾和我说,你们(指寻子家长)不容易,大家共同努力(寻亲)。”

和杜小华肩并肩站在一起最多的人,就是寻子家长。他们因为共同的际遇互帮互助。

这些年,因为他已具备不少寻子经验,会经常接到初初丢失孩子的家长电话。尤其是寻子母亲,作为女性来讲本来就比较脆弱,面对丢失孩子这样突如其来的灾难,“这可不是普通的打击,很多母亲都非常悲观和绝望。”

对方的惊慌失措,像极了当年的自己。他无法不为寻子家长做点什么。

“给你们把哥哥找回来”

杜小华今年46岁了,刚丢孩子时才30多岁,如今已步入中年。

孩子失踪第二年,他在当地租了门面,做起了卖手机和配眼镜的生意,用来维持生计,以及寻亲路上的消耗。11年间,他们家又添了两个孩子。他经常跟孩子们说,你们上面还有个亲哥哥,小名叫米奇,就像动画片里那个米奇一样可爱活泼。因为爸爸妈妈当年不小心,他被人带走了。这辈子,爸爸妈妈都要给你们把哥哥找回来。万一要是爸爸哪一天走不动了,找不动了,我还要指望你们帮忙找。

现在他们家的生活常态是,平时俩孩子上学,妻子在家守店以及照顾家庭,杜小华则外出寻子。

如果不是寻找孩子,他自认生活能过得去,外出寻亲吃住行都是一笔不小的的消耗,但是一切付出都值得。

近期,杜小华因为呼吁“买主不能称养父母”引起关注。他曾经多次在公开场合向人贩子和买家喊话,希望媒体将“买家”称呼为“养父母”的舆论引导过来,他表示“孩子被当作商品进行交易,买家不能称为养父母。”

在接受大象新闻记者采访时,杜小华再次谈到这个问题。

“我恳请买家把我的孩子还给我,我只要知道我的孩子生活的好不好,健康与否,有没有被虐待。如果把孩子的信息告诉我,我可以选择原谅,甚至尊称对方为养父母。再或者,如果对方各方面的条件都超越我,比我还爱我儿子的话,我可以选择让儿子继续生活在他们家。”杜小华诚恳说道。

为何观念改变了?

“观念并非改变。”杜小华提高嗓门,“我很无奈,因为我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对方不可能因为我的祈求就把孩子还回来。我是在给买家时间和机会,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善待。”

他同时又无比坚定,称,假如自己的孩子最终是被公安机关找到的,“那对不起,那时候就别再辩解了,我必定会拿起法律武器,向对方做出刑事和民事追诉。”

除了寄希望寻找,杜小华也期盼孩子接触到网络和媒体后,能主动联系自己,这也是他坚持不断曝光自己的原因。

假如孩子找到了,他最想知道的是,“孩子是否健康,有没有读书,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米奇有没有只有爸爸妈妈才知道的特征?记者问。

杜小华一口气说道:

他的鼻梁上有个太明显的伤疤,仔细看能看出来,因为鼻梁受伤,大哭时会流鼻血。他的眉毛淡淡的,双眼皮,琥珀色的眼珠,眼睫毛特别长。他的耳朵紧贴后脑勺。他对芒果有点过敏。

亲爱的米奇,就差你了,记住爸爸的电话:18270381898。

责任编辑:郑国锋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联系邮箱:jinbw2004@126.com。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20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今报网编辑部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