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民生

新闻线索在线提交

追梦这十年·河南尉氏|种粮大户沈双义:以前种地不赚钱 现在嫌地不够种

来源:大象新闻 2022-03-04 14:56:53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大象新闻记者 米方杰/文 沈翔/图

随着温度的回升,小麦慢慢进入返青期,沈双义开始忙着给小麦施肥浇水,望着绿油油的麦田,沈双义心中充满着憧憬,一派丰收的景象展现在眼前。作为总书记曾经视察过的地方,尉氏县张市镇沈家村在河南省粮食生产中具有特别的意义。

从10年前的种地不赚钱,到如今租种了30多亩地还嫌地不够种;过去要忙碌一个星期才能浇完的地,如今刷下卡不到一天就全部完成了,沈双义深切感受到了新闻里常说的“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虽然学历不高,但淳朴的沈双义心中却知道让中国“碗”盛上更多“河南粮”的重要,今年他准备再承包更多的田地种更多的粮。

以前种地最难的浇地 现在变成最轻松的活儿

惊蛰将至,尉氏县张市镇沈家村的高标准粮田里麦苗长势喜人,村民沈双义正在进行春灌。

“以前种地最难的事是浇地,但现在反而变成了最轻松的活儿。”谈起这些年种地的变化,平日里不善言辞的沈双义,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之前为了浇地,沈双义和父亲要开着农用车,拉着管子和水泵忙碌一个多星期。对于这样年复一年的忙碌,沈双义曾一度感到迷茫,种地一年下来,辛辛苦苦但却赚不了几个钱。

2014年5月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察看高标准农田时,看到连片的小麦绿浪滚滚、长势喜人,非常高兴,提出了抓好粮食生产这张王牌的要求。

总书记的话,坚定了沈家村人种地的信心。沈双义不再前往浙江地区打工,而是专心在老家种起了地。除了自己家的地外,他还租种了外出打工的邻居的地。

沈双义之所以有这样的改变,得益于全省的高标准粮田建设,现在在尉氏县,旱能浇、涝能排、路相通、渠相连的高标准粮田面积翻了一番,沈双义家的小麦一亩地比过去平均多打100多斤。

“现在种地全程都是机械化操作,基本上不用自己亲自做,省时省力,效率还高。”沈双义深切感受到科技的力量,现在到了浇地的时候,刷完卡他拿着遥控器站在地头,一个人就可以把地浇完。

以前种地不赚钱 现在嫌地不够种

虽然学历不高,但望着地头矗立着的“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红色大字,淳朴的沈双义心中却知道“让中国‘碗’装更多河南‘粮’”的重要。

“以前种地不赚钱,现在我是嫌地不够种”,如今租种的农田已达30多亩,成为村里种粮大户的沈双义,希望能再流转一批土地种更多的田地。“我觉得我种个百十亩地也没问题。”

望着今年的小麦长势,沈双义知道,肯定还会有一个好收成。

记者留意到,在沈双义等村民的高标准粮田里,大部分都实施了间作套种技术,套种西瓜和辣椒等,“等小麦收完,还能再种一季玉米,由一年两熟变为了一年四熟”。据介绍,这种间作套种技术,可以使小麦的“边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它的抗病性,抗倒伏能力,产量不减反而增加。

实现粮食生产能力新突破、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这些年来,沈家村的小麦亩产量已由原来的800多斤增加到1300多斤,亩均效益由不足2000元提高到6000多元,沈家村的3200多亩土地,优质强筋小麦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了80%以上,可以说既筑牢了粮仓,又实现了农民脱贫增收致富。

沈家村在地图上虽然只是一个小点,但这片田野10年来的小变化,却折射出中国“三农”工作的大变化,成为中国乡村发展的缩影。

责任编辑:郑国锋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联系邮箱:jinbw2004@126.com。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20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今报网编辑部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