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民生

新闻线索在线提交

31613人居家隔离,“人情味”是酒精、消毒水之外的第三种味道

来源:猛犸新闻·东方今报 2021-08-12 11:00:46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宋迎迎

27栋楼、2400多人、80户隔离户……每天早上七点左右,张洁就会早早戴上口罩,和同伴们一起,把当天需要采运的物资和具体工作安排妥当。

在随后的一天时间里,她的生活节奏将不停与“红码”隔离人员产生交集。

7月30日以来,郑州市已有31613人居家隔离,其中有不少高风险人群的健康码变成了“红码”。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每天运送物资、清理生活垃圾的志愿者成了隔离人员们接触外界的窗口。

一次短暂充满信心的交谈,一碗亲手递过去的红烧肉……无数次短暂的开门与关门中,敏感与焦虑渐渐消失,乐观与期待成了主旋律。一同被找回的,还有钢筋水泥中丢失许久的邻里亲情。

往返27栋楼之间,用“家长里短”舒缓那道门里的敏感情绪

轻轻敲开门,送去需要的物资,再拿走打包好的生活垃圾,在郑州金祥花园小区,这样挨家挨户的往返,是志愿者们每天必不可少的固定动作。

金祥花园与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仅1.5公里相隔。7月31日起,小区被划定为封控区,与六院有过接触的居民被封闭隔离。

在许多人眼里,“红码”意味着高风险,但对于张洁这样的志愿者,与隔离人员近距离打交道却是每天必做的工作。

张洁告诉记者,志愿者上门时戴着口罩和手套,拿到隔离人员的生活垃圾后会第一时间用酒精和消毒液消毒,随后送交专业处理人员,集中处理。

金祥花园共有59名志愿者,志愿者们每天要在27栋楼之间不停往返,虽然只有简单的防护措施,但大家仍然干得十分起劲。

除此之外,80户“红码”隔离人员门上的电子锁还与8名年轻志愿者的手机24小时绑定。不管几点,只要报警声响,负责监控的志愿者就必须第一时间打电话过去,询问清楚开门原因并如实登记。

圈在屋子里十多天,门上打着封条磁条,很多隔离人员也会变得焦虑而敏感。

尽管没有防护服,尽管多一分停留就会多一份风险。但在一次次开门与关门之间,张洁总会面对面与隔离人员聊上几句。

“录取通知书快到了吧?甭着急,到时候我给你送来,让孩子高兴高兴!”

“明天想吃啥菜?群里及时说,我们一早给你送。”

短暂交谈后,门再次关上,但对于门内的人来说,开关门这几句家长里短,却能够明显舒缓情绪。

志愿者送来红烧肉:战胜焦虑的,其实是“人情味”

隔离人,但不隔离爱。“红码”与“绿码”关乎防控,却并非身份的区分。

在运送物资、处理生活垃圾等固定动作外,“人情味”成了医用酒精、消毒水之外的第三种味道。

“感谢志愿者送来的红烧肉,太感动了。”这是隔离户小宇(化名)的朋友圈,配图是两个拥抱的表情。没有蛋糕,只有一碗红烧肉。小宇说,今年的生日虽然过得十分简陋,却充满别样的意义。

“小区封得比较突然,很多人没做储备。当时我家里恰好还剩了一点肉,就在群里问了一句‘谁好几天没吃肉了?我做了红烧肉’,这个孩子就给我发消息,说想尝尝。”把红烧肉送给小宇时,张洁才知道,那一天刚好是他的生日。

和小宇一样,很多人被突然间的疫情打晕:30号还在上班,31号就被封;健康码成了红码,门上打上了封条磁条。

焦虑在空气中弥漫,远比“红码”更加引人恐慌。

志愿者常帅回忆说,最初几天,小区的群里“一有风吹草动就炸锅”。“外面的确诊数字在不断变化,群里是不断有人转各种视频,稍微说不对,人们就顶上了。”

“心理学中有这样一个概念,叫做‘共情伤害’。当人们大量关注灾难信息,同情心导致的代入感反而会伤害到心理健康,造成抑郁、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

为此,在面对面的照顾之外,情感上的疏导成了志愿者们的另一项工作。

每天,常帅都会在群里转发疫情防控的权威消息,还有一些科普视频。碰到不理解的隔离人员,志愿者们就会一边安抚情绪,一边做好解释。

“疫情来得太突然,大家信息不对称。看见有人发一段救护车或者医护人员的视频,就怀疑小区有人确诊,接着互相询问,这样很容易引起恐慌。其实,那就是孩子发烧去医院的视频。所以,我们及时把每天整理最新发布的疫情信息,把关键文字摘出来放到群里,这样一目了然,大家也就不再自己吓自己了。”

“绿码”帮“红码”,钢筋水泥时代邻里亲情的回归

随着心灵之间的打通,居民尤其是“红码”隔离人员的情绪也逐渐放松。常帅告诉记者,如今,业主群里基本一片祥和,不少隔离户还会主动转发科普视频,告诉大家不要怕,安静等待解封。

而在每天的几句家长里短中,张洁也感受到了隔离人员心态的变化。“前几天我给一个孩子送录取通知书,哈工大录取的。家长很开心,专门回屋戴上手套,双手接通知书,说要表示对志愿者的尊重。”

疫情之下,“红码”与“绿码”之间,一点一点看似平常的温暖,却在不经意间快速疗愈着人们心中的伤。

从最初的“乱”到如今的“秩序井然”,从最初的焦虑与敏感到如今的平和而充满信心,这不仅是“绿码”对“红码”的团结互助,也是钢筋水泥时代邻里亲情的回归。

“所谓患难见真情,而这人世间最难的就是共患难。”正如该小区一位隔离户在朋友圈里发的那样:忽然发现咱们小区里面有好多高素质的邻居们。隔离的日子也变得有趣起来。

责任编辑:兰明群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联系邮箱:jinbw2004@126.com。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20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今报网编辑部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