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民生

新闻线索在线提交

灾后安置点,回家前的最后一站

来源:猛犸新闻·东方今报 2021-07-29 11:06:59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陈思/文图

核心提示:

村前是茫茫卫河,村后是浩浩共产主义渠(以下简称共渠),曲里村夹在中间。7月23日,卫河决堤,这里就是灾后救援力量目光的汇集地之一。经历过被救、临时安置、二次转移并安置。曲韩社区(由曲里村与韩光屯村合并后设立)的数千居民,大都已在新乡的各个安置点落了脚。不出意外,这些安置点就是他们重返家园前的最后一站。

新乡市第一中学东校区是安置点之一。7月26日,约200名曲韩社区居民,在这里度过了第一个夜晚。11岁的尚钰祥偎着叔叔睡在三楼的安置教室,妈妈马明香带着奶奶、大姐、二姐睡在二楼。教室里的通铺睡的人不算少,可他并没有听到有人打呼噜。所以入睡得很快,恍惚间,他觉得那一床大大的被褥,是一艘解缆的小船,在茫茫的水面上,给了他不少的安全感。

连廊阅览室传来读书声

7月27日,树影斑驳,噪蝉嘶鸣。

尚钰祥匐在走廊课桌上,翻开了眼前的《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书中的哈利波特已打败恶龙,正在湖底“救援”。

“救援”,是他这几天听到的最多的词。他还记得,救援队的叔叔驾驶着皮划艇开到他家的时候,水已经淹到了胸口。在皮划艇上,他看到各种各样的救援车辆、冲锋艇,驶在浑浊的水里。“你看,还有广东的救援车。”不知是谁,不经意说了一句。尚钰祥记得,那时他回头望了一眼,想到家里七本《哈利波特》都是正版书,每本都是爸爸掏了一百多让姐姐买回来的,可自己只拿出来了2本。

重新打开眼前的那本书,他用力的抹一下,可受潮之后,书的封面做不到完全的平整。

妈妈马明香是村里的老师,正在安置点的门口接新转来的学生;在村里大队工作的爸爸,留在老家救灾;两个姐姐比自己大好几岁,正在洗衣服打扫卫生,忙自己的事情。平时比较“皮”的尚钰祥,这次显得懂事且安静。说话间,妈妈马明香已经回来。“孩子们,孩子们集中一下,我们一起去二楼连廊里读书,那里书可多了!”果然,一个11岁少年的安静并不能维持太久,听到消息,他就一溜烟窜到了楼下。

马明香是受灾群众,也是她那间安置教室的“寝室长”,还是新乡牧野区曲韩社区小学的语文老师。被安置近来的孩子们,要么是她的学生、要么曾经是她的学生。所以号召起来尤其顺利,不大会儿,长长的连廊里,就坐满了读书的孩子。

马明香身高一米五多点,皮肤被晒得黑黑的。她弟兄姐妹多,且父亲身体不好,自小家里条件就非常艰苦。所以面对突如其来的洪灾,她甚至表现得比绝大多数男同志表现得更为镇定。见到大人了问孩子,见到孩子了问成绩,见到老人了问身体,对洪灾的事情绝口不提。本就积极乐观的她,在安置点充满了感染力。

她数了数在连廊阅览室读书的孩子们,有40多个。她平时的班级也就是50人左右。一瞬间,她有了重新回到讲台的幸福感。她1992年参加工作,在村里教了20多年的数学。因为感觉自己“说话不会用词”,就在新乡市图书馆办了借阅证,每周末雷打不动的去读俩小时。经过学习之后,2015年,她正式教起了语文。

阅览室里,有个转移来的男孩,只有两岁半,书架上的书籍他还无法阅读。马明香看到男孩,眯着眼睛把鼻子翘得老高,自己一下子就乐了,忙用手机给男孩拍了个照片。

“人一定要读书,哪怕不读,坐在那里问问‘书味’也好。”马明香想到了自己小时候,父亲常说的那句玩笑话。

大树下闲坐,一直聊到外星人

与聚集在一起读书的孩子们类似,不少年长的村民在校园里转了几圈后,也“古墩”到了一棵8米多高的大树下。即便教室里有空调,大家似乎还是更喜欢在树下乘凉。

老人张清海(化名)比较能聊,说道激动处,会下意识地调整下坐姿,挽起裤腿,露出发白的双腿上,密密的红色的创口。

他提到,自己的家人在水涨上来的时候,自己家里人都走了,只有他不舍得自己家里的家电,坚持要留下来。他眼看着水从腰涨到了脖子,他家的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以及一条烟,也被他搬到床上,接着又搬到平房顶上。

最后,一辆救援铲车找到他的时候,他正蹲在一堆家电中间抽烟。又渴又饿的他,实在没有勇气再“蹲守”下去。就被搀进了铲车的铲斗。

铲车驶离的时候,铲斗高高扬起,在救援的车辆群体中,格外显眼。很多铲斗里被救出来的群众,都暂时忘了烦恼开始拍照片。只有他,默默吃着领到的咸花卷,感觉自己脸上应该有一股红霞,一直烧到了耳朵根。

马明香比较心疼的却是一架两万多的钢琴。尚钰祥四肢不太协调,为了锻炼孩子,他们给他报了钢琴班。钢琴班离得远,往返需要好久。很多时候无法保障及时送孩子。老师建议在家练习。孩子的叔叔,钱攒了好久,咬牙买了一架两万多的钢琴,还没弹几次。

其实聊到受灾的情况,大家情绪都是略微低落的,马明香认为,这不是因为“损失了‘几万块钱’,而是他们曾经认真擦拭过的盘子、写过的教案、整理好的花盆……可能找不到了。毕竟,自己曾经对这些细小的事物倾注过情感。”

安置点的负责人与志愿者们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和老乡们聊天的时候,他们从不主动问及灾情。其中,新乡一中教思想政治的魏老师,在寝室长大会上,也怕大家从落寞的情绪中走不出来,一连讲了“一堂课”,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学科优势。

“我知道大家心里对家里的情况有些挂念,但有国家给做保障,有什么担心的。快乐是一天,烦恼也是一天,为什么不跳跳广场舞,打打乒乓球?语文也越来越重要了,我们的阅览室也是全天开放的……”

在现场服务的90后张玲却乐观得多,她对这些长辈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很有信心。她注意到,大树下闲谈的大家,开始还只是各自交流着受灾或被救的经历,可聊着聊着,话题就飞到了金牌、奥运会与外太空与外星人。第一次加入到这些长辈们的谈话中的她,越聊越咋舌:这些老同志,想象力怎么这么丰富!“我觉得这是这些贫苦年代长大,在星空照耀下的村庄生活了大半辈子的长辈们,特有的乐观与浪漫。”

但马明香更愿意用另外一个角度解释此事:曲里村一直都是个人杰地灵、人有风骨的地方。他告诉记者,她听公公说过,“曲里”原为是“蘧里”,即孔子的好朋友、卫国名大夫蘧伯玉故里的意思。“村子里还出过一个内蒙古日报的记者,当年饥荒时候,他负责守家乡的粮库。那时候发的口粮很少,这个记者硬是守着粮食库依然只吃自己分得的那一部分,结果差一点被饿死。”

阳光之下,阴翳和雨水会消散得快

有水有电,生活物资有保障,阅览室有书,食堂有现做的饭菜,休息处有空调,水房里有洗衣机……新乡市第一中学得安置点,在新乡的诸多安置点中,算是十分完善的一个。可是学校里的李校长依然有一个遗憾,“咱们学校有一个特点,就是校园的维修检修工作一般都会放在假期,其实我们最早是希望把老百姓们安置在宿舍里的,结果却发现宿舍里的水管已经被拆除,所以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只好连夜收拾出来四层教学楼里的教室。用床垫被褥,做了通铺。”

不过,虽然搬不进去宿舍,洗衣机和衣架却可以搬出来。

新乡一中的英语老师崔纪伟告诉记者,学校专门打开了三四间教室,按类别分别存放食品、衣物、生活用品等物资。群众有任何需要,都可以告诉寝室长,寝室长报过来后,就可以及时发放。

在物资库,记者注意,各种物资较为丰富,从内裤袜子到拖鞋洗衣粉一应俱全。“不过即便如此,还会有一些我们意料之外的需求。”崔纪伟告诉记者,“现在群众反映,基本生活物资都是不缺的,但是不少男同志都想要一次性刮胡刀。还有驱蚊花露水可能效果有限,还需要一些电蚊香。“可能这些物资稍微偏僻一点,大家没有想到,也没在捐助清单里,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协调和组织购买。”

在医疗保障方面,省中医药研究院来了三位专家带着中药物资到学校免费坐诊。

81岁的受灾群众李固,和专家聊了一上午。李固一直都有大便不畅、发干的问题,几乎十几年了一直都是去药店买泻药吃。专家看过,给他开了药方之后,他才知道自己身体“寒湿”,继续吃泻药,只会身体更差。“如果是小毛病,群众可以直接拿着药方去校卫生室免费拿药。如果学校没有,也可以出门去药店拿药了。”

当然,其事他们是不用自己跑腿的,00后的志愿者们校园里有很多。他们的动作更快,效率也更高。不过李固他们并不想麻烦这些年轻人,多数还是自己过去拿药。每次有志愿者表示要帮忙跑腿,李固他们总要笑着说,不急不急,我就是走道锻炼锻炼。

学生里报名的志愿者们比较多,学校只能给他们排了班,让孩子们轮流过来志愿服务。

7月27日中午,新乡一中的教学楼和楼前广场上,志愿者们搬来的衣架上,已晾满了彩色的衣物。“胖东来”捐来了衣物,脏衣服可以换洗了。马明香出来那天背的之前淘来的红色背包有点掉色,白色的上衣领口被染的发红。冰丝质的白色上衣,她洗了很久,所幸在阳光之下,一天就干透了。

阳光之下,阴翳与水,都会消失的格外快。灾区那边的通讯还没完全恢复。马明香与老公通电话,手举得老高,也听不到老公说上几句完整的话。大部分时间只能靠短信。这天上午,她的手机再次震动,老公在短信中说,他所站的那片区域,已经露出地皮了。

即便水完全退了,后续还会有清淤、消杀等一系列的工作。大家时不时的瞅一眼手机。多久可以回去?互相询问着。有人估计是三五天,也有人说是一周,但可以确认的是,不会太久。

郑州中学的门口,住在九龙华府女儿家的76岁的张荣到校门口徘徊了好久。她想捐几床被子,被拒绝了。她以为是保安嫌弃她的被子不干净,颇为不满地拍了一下大腿,表示,她的被子都是洗干净喷酒精晒干的,“可清爽了”。

保安挠头解释,现在的安置点物资库的被子有很多,且市里在统一调配,不用捐了,不要浪费了。可保安的口音张荣一时间没听得太懂,依然要说些什么。此时,俩人身旁的马路上,一辆救援车驶过,张荣一眼认了出来,艇上有块棕色的污迹,就是带她出来的那艘皮划艇。

责任编辑:兰明群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联系邮箱:jinbw2004@126.com。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20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今报网编辑部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