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

新闻线索在线提交

《失孤》不孤,高兴之余,应及时关注被拐孩子的心理健康

来源:猛犸新闻·东方今报 2021-07-13 07:16:10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陈思

7月11日晚上,记者从电影《失孤》原型郭刚堂处获悉,他失散多年的儿子郭振已经找到。据了解,郭振在河南。郭刚堂与儿子郭振DNA比对成功,案件是由山东河南两地警方协同破获。(光明日报7月12日报道)

1997年,两岁半的郭振被人拐走。多年来,为寻找儿子,郭刚堂曾骑行50多万公里,跑了31个省份,报废过10辆摩托车。在影片上映的第6个年头,他终于等来了好消息。

就在网友们为郭刚堂开心的同时,也有一些人隐隐有些担心。被拐走的郭振已经以另外的名字、另外的身份和另一个家庭生活了24年。这个对郭刚堂的天大喜讯,会不会是对儿子郭振的一场“晴天霹雳”呢?

这种揣测其实并非无凭无据。如2016年2月,昆明一个四岁的幼女被拐后短短4个月,不仅不认识自己的亲生父母了,甚至连口音都变了。当父母看到被解救的孩子时激动不已,上前一把抱住孩子,但孩子却被自己父母的举动吓坏了,她在父母怀里挣扎、哭喊着,“你们不是我的爸爸妈妈!”

一个四岁离家四个月的孩子尚且如此,两岁半被拐走了24年的郭振,又该如何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呢?

北京心理咨询师王泽领告诉记者,像这种被拐孩子突然被找到,生活环境一时经历过较大变化,确实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被拐卖时造成的心理创伤;与“养父母”分离的创伤;与亲生父母相认时的不适……解决这些问题,这不仅需要亲生父母的配合,如果条件允许,也需要“养父母”的支持。

王泽领认为,与孩子相认之前,最好亲生父母可以对他之前的成长经历有个初步的了解。要了解他的成长环境是温馨有爱还是冷漠虐待。王泽领认为,突然得知的真相,可能会使孩子心理产生一些过激反应:“养父母”此前没有告知过自己的“养子”身份,孩子可能会感觉自己被长期欺骗;如果“养父母”曾经管教、体罚过孩子,孩子有可能认为被管教的原因是非血亲;如果孩子遭受过一些虐待,那么他有可能将自身的遭遇归结于亲生父母照看时的不用心,甚至心生怨恨……

王泽领告诉记者,郭刚堂与儿子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通过合适的方法,告知儿子,自己并没有去抛弃他,而且这么多年一直在寻找他,这会给郭振心理上一个极大的安慰。并且王泽领认为,“愧疚感”是驱使郭刚堂20多年如一日寻找儿子的重要原因,这种“愧疚感”虽然对他找孩子提供了巨大动力,但是它依然是一种负面的情绪,需要及时排解。

郑州市心理学会发起人兼秘书长付巧云告诉记者,她此前接触过不少类似的案例,对孩子的“争夺”是一个常见的现象。“正常来说,一个父亲找自己的孩子找了20多年,他终于见到孩子时,第一个想法一定是紧紧拥抱自己的孩子,把孩子‘据为己有’。但是有可能孩子的养父母对孩子也很好、很有感情,养育的过程也很辛苦。甚至有可能,孩子的亲生父亲反而是‘外来人’。如何兼顾两个家庭,会变成摆在孩子面前的一个最大的问题。”

王泽领与付巧云共同认可的一点是,郭刚堂处于常年尽心竭力寻子的状态。对郭刚堂而言,父子相认是多年夙愿,对郭振而言,父子相认是“猝不及防”。两人对相见、相认的心理期待是有差别的。另外一点,郭刚堂与媒体熟知,郭振却可能极少站在聚光灯下,郭振愿不愿意站在媒体面前,将自己的经历告诉公众,也是一个未知数。两位心理学家建议,在相见相认的过程中,郭刚堂还是应该要注意尊重郭振的意见。毕竟20多年没有相见,即便有血缘纽带,重新建立关系,依然是需要过程与时间的。

“我建议郭刚堂与郭振相见的时候,应该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陪同在旁。这样心理咨询师可以根据现场当事人的一些表现,对几方的心理状态做一个评估分析,甚至可以现场疏导。”付巧云告诉记者,郑州市心理学会就可以提供这样的一种心理疏导公益服务。

责任编辑:郑国锋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联系邮箱:jinbw2004@126.com。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20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今报网编辑部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