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

新闻线索在线提交

向百年“二七精神”致敬!《二七塔——一座城市的精神造像》出版,披露大量鲜为人知的故事

来源:猛犸新闻·东方今报 2021-07-09 08:37:41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梁新慧

说起郑州,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二七塔。这座郑州最悠久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也是郑州的城市文化符号。那么,二七塔是什么?一座现代化的城市中心区域,为何会有“塔”这样的建筑物?这座塔缘何成为一个省会城市的标志物呢?

7月9日,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从河南文艺出版社获悉:城市文化学者、散文随笔作家、摄影家婴父创作的《二七塔——一座城市的精神造像》本月由该社出版,该书深入描写了二七塔的前世今生以及该塔对于郑州的价值,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故事,向百年“二七精神”致敬。

作为一个城市文化课题的研究报告,此书不断修改反复增益,前后历时20年之久。这是关于郑州城市历史、城市精神和文化特色的一份研究成果,也是作者关于建筑批评学的一个实验文本。

此书通过社会学调查和口述史研究的方法占有资料,多维度的探寻了一座建筑、一例公共艺术品的来龙去脉,描述了行政权力、社会思潮、建筑师、营造队伍、普通市民和其他各种专业人士在公共艺术产生中的地位和作用方式,介绍了一个文化符号的创意、设计、构建和解读、追认以及后续开发利用的过程。

此书试图回答“二七纪念塔”这个物质实体“是什么”、“为什么”,尝试从不同领域不同视角,分析一座当代建筑对一座城市的总体关联和历史影响,把握与评估一处文化设施对于城市的价值。

此书作者婴父在后记中说,二七塔建成之后直至今日,也曾经受过相当复杂多元的舆论环境,例如1990年代的一个时期。“因为工作原因,我参加过一些场合的讨论。1998年我写了一篇短文《塔与城》(后来收入《居留与游走》一书,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陈述了我的观点。2003年在《九场所——一座城市的视觉经验》一书中,我又为二七塔专设一个章节展开评论。2004年10月受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著名艺术评论家孙振华先生之邀,赴深圳参加’公共艺术在中国’学术论坛,我参会交流的论文为一篇近三万字的长文,名曰《一座塔与一座城——诠解与叙事》,得到与会专家的认同。在这个基础上,经过必要的补充、拓展,2007年写成《双塔记——一座现代建筑的前世今生》一书,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2020年秋,我无意中得到一本名为《双塔记——一座现代建筑的前世今生》的书,封面是一个木刻的二七塔形象,就像一枚大号的图章。作为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新郑州人,我带着好奇开始了阅读。”该书责任编辑党华说,阅读的过程充满了惊喜,原来这座塔是在如此漫长的“前因”下,在百年前那场为了生存的权利和尊严而战斗的事件之后,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地物化为一座塔,长久地存活于这座城市鲜活的发展中,并在经历了冷热交替后,依然稳居这座城市的精神符号之位,是为它的“当下”。

党华说,读完此书,她预判该书可以再次焕发生机。于是联络了作者,建议做修订再版。

于是,在2021年7月1日之前,推出了这本《二七塔——一座城市的精神造像》一书,作为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献礼,也是对我们荣辱与共的这座城市的历史做一次梳理和回望。

书中,作者用简洁凝练的语言记录了那段历史。二十年来不断修订的内容,真实还原多位历史见证人的讲述。上百幅珍贵的老照片,既有当年数易其稿的施工蓝图,也有当年塔身封顶时建设者们的合影;既有数十年来二七塔前发生的种种世相,也有这座塔下的市民在历史长河中的精彩瞬间。

值得一提的是,该书还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故事。如二七塔的设计者林乐义,1937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的他,抗战期间在桂林等地从事建筑设计,抗战胜利后去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研究建筑学,并被聘为特别讲师。1950年回国后担任北京工业建筑设计院、建设部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其间应梁思成之邀,担任过清华大学建筑系客座教授),他主要设计的作品,包括中南海怀仁堂与紫光阁(改建)、北京首都剧场、北京电报电信大楼、中国驻波兰大使馆、北京国际饭店等。

“河南文艺出版社从重视红色文化资源开发、重视城市文化研究等多个角度支持对《双塔记》一书修订、增补、改名再版——今年适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二七纪念塔落成50周年,纪念二七工人运动,再讲二七塔的故事,此其时也。作为作者,我也以为这可以算作自己的一份微薄的献礼。”婴父说。

据悉,婴父曾出版作品《都市伫望——城市规划师手记》《街巷散步》《婴父成语——一种城市文化读本》《居留与游走》《九场所——一座城市的视觉经验》《公共空间——婴父摄影作品集》《我城:街头的郑州》《私人记忆——非虚构微故事》等。

责任编辑:郑国锋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联系邮箱:jinbw2004@126.com。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20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今报网编辑部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