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民生

新闻线索在线提交

考古学家安特生:从探矿到采集化石 发现“北京人”

来源:猛犸新闻·东方今报 2021-07-03 06:09:14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上接A03版)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李长需/文 图片来源:历史资料

    安特生在渑池

    关注中国始于楼兰古城

    就在安特生奔赴南极考察时,瑞典地理学家、探险家赫文·斯定踏上了中国大陆,发现了被人类遗忘千余年的楼兰古城。这让安特生格外震动,他开始将考察热情和探险目光投向中国。

    当时,中国的地质事业几乎处于一片空白。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不久,即在实业部矿政司设立地质科,由章鸿钊担任科长。其后,由英国留学归来的丁文江接任地质科科长,并将地质科改为地质调查所。在丁文江的建议下,北洋政府决定聘请安特生担任中国农商部矿政司顾问。

    火车上邂逅瑞典女士,成为发现仰韶文化的前奏

    接到中国政府的邀请,安特生从首都斯德哥尔摩出发,先到了印度,再辗转进入新疆,前往中国内地。1914年5月16日,他结束在中国西部一个多月的考察后,抵达了北京。第二天,赴中国农商部就任。

    在农商部,安特生主要负责调查中国北方煤矿、铁矿的分布与储藏情况。他还兼任地质调查所的教学工作,从而为中国培养出了第一批地质调查人才。他先后发现了宣龙铁矿和烟筒山铁矿,也因此受到袁世凯接见。

    作为一名矿政顾问,他的工作得到了认可。但随着袁世凯的死亡及军阀混战,科研工作受到极大干扰,研究经费也越来越少。安特生感到探矿工作难以为继,便把兴趣转移到古生物化石收藏方面。这给中国考古学带来了重要机会,新成立的中国地质调查所和它的负责人丁文江接纳了安特生。

    安特生研究的转折点出现在1916年初夏。当时,他受命到山西调查铜矿。但在垣曲县的黄河北岸,他意外发现了黄土下面的红土堆积和众多的淡水贝壳化石。

    1917年春天,安特生乘坐火车前往洛阳时,他看到在货车厢的尽头,坐着一位衣着简朴的西方女士,就用英语与之交谈,并立即被这位女士的气质所折服。这就是玛利亚,一位来自瑞典的传教士。她1893年来到中国,1898年3月来到河南新安县传教。与安特生相遇交谈一个小时后,她就在新安县城下了车。下车时,她与安特生互相留下地址。后来,玛利亚给安特生提供了古生物化石方面的信息。安特生为此萌生为瑞典博物馆采集古生物化石的想法。

    安特生向丁文江提出,由他在瑞典国内募集资金,然后用于在中国内地采集古生物化石,所采集化石经过研究后一半归中国,一半捐献给瑞典。该计划得到了农商部批准,并于1917年开始实施。

    随后,瑞典方面成立了以王储古斯塔夫·阿道夫任委员长的瑞典“中国委员会”,并先后提供85万瑞典克朗的资助。从此,安特生开始了古生物化石的调查和采集。而邂逅玛利亚女士,则把他引向了河南西部的仰韶村。这是一个发现仰韶文化的前奏。

    “我有一种预感,我们祖先的遗骸就躺在这里”

    从1918年到1921年,安特生的工作都集中在哺乳动物化石的收集上,同时也兼顾征集石器。这期间,他和地质调查所的同事一起在河北、山东、辽宁、内蒙古、山西、河南、陕西等地采集了不少石器,并在1920年撰写出《中国新石器类型的石器》一文。

    1918年2月,他在北京偶遇在此任教的美国化学家麦格雷戈·吉布。后者向他出示了一些包在红色黏土中的碎骨片,说是刚从周口店附近的鸡骨山采集到的,并提及有类似堆积物的石灰岩洞穴在周口店一带极多。

    3月22日,安特生便骑着毛驴来到北京周口店,并在这里进行了试掘,但收获不大,只找到两个种的啮齿类化石和一个种的食肉类动物化石。他将试掘出的化石标本寄给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维曼教授检测。结果发现,标本中含有不少哺乳动物的化石。

    安特生希望维曼教授来中国,但因维曼教授没时间,派了自己的研究生师丹斯基来到中国。师丹斯基在安特生的帮助下,于1921年8月意外地发现了后来被称为“北京人化石产地”的周口店第一地点,并进行了试掘。这次试掘发现了堆积物中有许多白色石英岩石器残片。正是因为发现了这种残片,安特生才对师丹斯基说:“我有一种预感,我们祖先的遗骸就躺在这里。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去找到它。你不必焦急,如果有必要的话,你就把这个洞穴一直挖空为止。”

    1923年秋,安特生要求师丹斯基再次挖掘那个周口店第一地点。但由于可发掘部位高悬于陡壁之上,搭建合适的脚手架不容易。师丹斯基匆匆结束这次工作后,便返回欧洲。结果,1929年12月2日,一件保存完好的古猿人头盖骨化石被中国学者出土了,这是世界上发现的第一件人类最古老的头盖骨化石。

    并非安特生运气好,而是因为他早有准备

    这个惊人的发现,安特生无疑起到了“先导作用”。事实上,1921年和1923年的两次试掘,他们其实与“北京人”近在咫尺。1921年,已经发现一枚“可疑”的牙齿,可惜师丹斯基认为是类人猿的,不属于人类;直到1926年夏天,当安特生在乌普萨拉古生物研究室整理标本时,又从周口店化石中认出一颗明确的人牙之后,那颗“可疑”的牙齿才被确认为人牙。

    1926年10月22日,在瑞典王储访华的欢迎晚会上,安特生向世界公布了这一消息,震撼了当时的学术界。

    能在发现“北京猿人”头盖骨上起到“先导”作用,并非安特生运气好,而是因为他早有准备。早在1899年,德国驻华使馆的哈伯勒将在中国收集的“龙骨”运回德国,慕尼黑大学的古生物学家研究了这些化石后认为,这里面大约有90种哺乳动物,并且包含着一枚像猿但又像人的牙齿。

    这个报告刚发表的时候,似乎并没有引起什么人注意,但是远在中国的安特生注意到了。他循着这条线索,不停地收集古生物化石,直到在鸡骨山上发现了“北京猿人”的那个遗址。(下转A05版)

责任编辑:郑国锋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联系邮箱:jinbw2004@126.com。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20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今报网编辑部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