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

新闻线索在线提交

一个渔民的家国情:当初16.5万淅川人挥别故土,留下的人则默默守护这湾清水

来源:猛犸新闻·东方今报 2021-05-13 10:33:12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王姝/文  视频由《猛犸视频》出品

生在丹江边,长在渔船上,听着捕鱼号子长大,风吹雨打中享受水美鱼肥……这是很多淅川渔民的生活写照。但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为了“一湾清水送京津”, 16.5万淅川人挥别故土。留下的人,默默地守护这湾清水,渔民王泰政就是其中一个。而这湾清水一路向北,流经上千公里土地,不仅纾解了大地的饥渴,更为各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送人的东西,不能马虎!”

5月12日下午,南阳市淅川县香花镇,王泰政走在丹江边上,手拿一个带着网兜的竹竿,寻找沿河的垃圾。虽然暂时“一无所获”,他依然坚持搜索着,可能污染水源的“蛛丝马迹”,这已经成为了王泰政的习惯。

 “送人的东西,不能马虎!”对于王泰政来说,这句话已经刻在他的心里。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香花镇西濒丹江口水库。王泰政刚会走路时,就跟着父亲开网捕鱼,放笼捉虾。黑夜里撒网,第二天太阳快出来的时候,就可以收鱼了。

丹江水甜,鱼也是甜丝丝的。不用太多佐料,放点盐,鲜味就出来了。当初,香花镇的人,大都以捕鱼为生,在风浪里摸爬滚打惯了,跟水亲近。早些年,乡亲们搞网箱捕鱼,收入不错,日子也是越过越好。所以,对这丹江水,人们敬它,也爱它。

“摸到老树,闻到鱼腥味,就回到家了……”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工,作为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将沿渠道一路北上,惠及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6000万人。

作为渠首所在地,淅川县搬迁了16万人。王泰政记得,好多人走的时候,还用瓶子装了丹江水,想留个念想。

正是因为乡亲们做出这么大的牺牲,留下来的人,更把这丹江水看作宝贝。岸边出现了义务巡检的人,留下来的渔民们也最看不得水里有垃圾。后来,王泰政等人也撤走了网箱和餐饮船,只在捕鱼期撒网。

空余时间多了,有人在政府的帮助下,做起其他工作,有人依托青山绿水的自然资源,开起了农家乐……日子越过越好,不过只要凑到一起,他们最乐意聊的,还是当年谁捕的鱼最多,如今哪种鱼最受欢迎,又有什么新做法更好吃。

王泰政告诉记者,这些年,陆陆续续有一些搬迁人和后代回来寻根、探亲。他们的房屋早就淹没了,但他们的那些银杏,黄连,红枫……被移种在县里的移民生态文化苑,又生了根。

“哪棵树是谁家的,他们都还认得。老人说,摸到老树,闻到鱼腥味,就回到家了……”王泰政说。

“我们人在源头,也常念着饮水的人哩。”

“都说饮水思源,我们人在源头,也常念着饮水的人哩。”王泰政说,丹江水好像把沿线的人们都连在了一起,他常在电视上关注着相关消息。

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南水已成为北方多个重要城市生活用水的主力水源。截止到2019年底,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量299.5亿立方米,受水区40多座大中城市、260多个县区用上了南水北调的水。

在北京,城区居民生活用水的73%来自丹江口水库;在天津,14个区的居民用水全部来自丹江口水库……在水资源“北缺南丰”的背景下,南水北调也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部地区崛起、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供强力的水资源支撑。

如今的淅川县,依然美丽、宁静。平静表面的背后,这湾清水一路向北,源源不断,纾解了大地的饥渴,更为各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责任编辑:郑国锋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联系邮箱:jinbw2004@126.com。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20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今报网编辑部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