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频道 > 健康

新闻线索在线提交

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杨青彦的十年坚守:“摆渡”在生死之间 为生命接力

来源:猛犸新闻·东方今报 2021-04-27 01:27:24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以下简称郑州七院)的病房楼,有一个生僻的牌子——OPO办公室。杨青彦就工作在这个房间里,他手机24小时开机,游走在“冷眼”和“发自肺腑的感谢”之间,他曾经连续一个月协调一件事情,一天往返3000多公里,也曾连续奋战36个小时,食不下咽。他是遭到拒绝最多的人,而他心里珍藏最深的,却是满满的感动。他也被大家称作:“生命的摆渡人”。他有一个朴素的愿望,用自己的“为难”,换取更多生命之花的绽放。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朱耒刚/文 赵帅/图

    “感恩”的接力,让他立志做“生命的摆渡人”

    2004年,杨青彦从郑大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进入了郑州七院。风华正茂的他,工作能力出色,在大家眼中前途无量。可工作中遭遇到的等待肾移植的重症患者渴望的眼神,让他无比的惶恐。

    “我国目前肾病患者1.3亿人,占全国总人数的十分之一。对于肾功能衰竭5期的重度患者,肾移植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我国糖尿病患者1.2亿人,糖尿病发病率很高,很多会发展到慢性肾衰,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尿毒症。目前每30人中,只有1个幸运儿能做上移植手术。”杨青彦说,这些患者中,有的等了一两年,有的等了10多年,有的没等到合适的肾源就离开了。

    冰冷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家庭的崩溃。2008年,一位大一女孩因肾炎休学入院,幸运的是,当年下半年,女孩等到了合适的肾源,术后重返校园。女孩写信说:我一定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的“生命礼物”。女孩还告诉杨青彦,心怀感恩的她,已登记成为一名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我要帮更多的人。”杨青彦从国外文献开始接触到OPO,也就是“人体器官获取组织”。当时,我国还没有实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制度。直到2010年3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开始在天津、上海等10省(市)启动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随后,2011年河南也被列入试点省(区)。

    从2010年开始接触,到2012年成为志愿者,2013年夏天,杨青彦经过培训、考试后,于当年11月份拿到了“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证”,成为郑州七院的第一位协调员,也是我省的第一批协调员。

    捐献一个器官,拯救的可能就是一个生命,一个家庭

    杨青彦如今已成长为郑州七院副主任医师,OPO办公室主任。他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做器官捐献协调工作时,他简直开不了口。2013年,伊川一位56岁的男子在郑州打工时,突发脑出血,已没有自主呼吸。患者的儿子很开明,但提出要同家人商量。杨青彦与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一起连夜驱车前往,以往都是病人求助自己,如今自己求助别人,而且听起来似乎是“不情之请”,他突然感觉开口好艰难,该怎么张口呢,汗水浸润了他的手心。

    赶到男孩老家已是深夜。看着伤心哭泣的男孩母亲,杨青彦僵住了。“妈,别哭了,人家从郑州来了,说说咱的想法吧。”还是男孩打开了僵局。杨青彦讲了男孩父亲脑死亡、已没法救治的情况。好在男孩母亲非常开明,明白来意后爽快地同意了,她觉得,亲人的器官活在别人的身上,也是一个念想。但她提出想见丈夫最后一面。杨青彦连夜驱车带着这家人回到郑州,已是凌晨5点。

    “她进去后,拿毛巾给丈夫从头到脚擦洗了一遍。”这个简单的动作,却让杨青彦泪眼模糊。早上六点半,捐献者家属签署了人体器官捐献知情同意书。随着男子病情加重,撤掉呼吸机后心跳停止。捐献者捐出的一枚肝脏、两枚肾脏,使得3名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得到救治。

    2018年8月,面对一个捐献心脏的病人,杨青彦带着两台呼吸机,从当地县医院转移到郑州,病人的父亲对杨青彦讲,孩子能用的器官都捐出来,多帮些人吧,就是这朴实的语言,让他潸然泪下。最终,病人的一心,一肝,两肾,能捐献的器官全部捐献出来用于治病救人。

    2019年,一个年轻的学生,因为车祸脑死亡,捐出了他所有能用的器官,而正是这些器官,救了6个人。杨青彦说:“这就等于救了6个家庭啊。”

    正是这些温暖和善意,成为他在这条路上前行的动力。几年间,杨青彦驾车协调器官捐献的行程超过25万公里,他和同事们北上黑龙江、南下湖南、西进四川深山、东至江西革命老区,参与完成了300余例器官捐献案例,帮助全国各地800余名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得到救治。

    而从2015年至2020年,在器官捐献服务辖区小、总人口基数小等不利因素影响下,郑州七院依然年度成功捐献案例从起初的十多例增长至五六十例,器官捐献工作名列省内前茅。捐献供体器官质量在全省领先,百万人口器官捐献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达到6.1,脑死亡判定率和符合率全省领先。

    让杨青彦开心的是,他的协调员队伍也越来越能干。2021年3月31日下午,河南省人体器官捐献10周年宣传纪念大会上,他带出来的协调员马媛作为优秀协调员受到表彰。

    一头连着死,一头连着生,协调工作难以承受之“轻”

    刚开展这项工作时,特别难开展。最长一次,杨青彦和一个捐献者家属谈了整整一个月。20多个家属,有人同意,有人反对,好容易统一了意见,被一个远方亲属一影响,同意了又反对。

    杨青彦说:协调工作中的难点是我国目前处于器官捐献初级阶段,老百姓对器官捐献认知度不高,有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有人认为,存在买卖器官的嫌疑,不被理解、被围堵、放鸽子在工作中很常见。

    有个女病人,改嫁过四回,他和同事对她的家庭关系排查清楚后,先跑到江西说服了第一任,又抽丝剥茧一个个说服。去四川广元,到她家还有180公里,租车跑了三个小时,村支书很受感动,帮助做家属工作。两个小时后,沟通成功,他们又连夜跑回广元,赶回郑州。24个小时的时间,往返了3000多公里,没吃一顿囫囵饭。

    累并不怕,在工作中,他们更头疼的是不理解,他时常会被问道:“你们这不是在搞器官买卖吧?”

    2015年的一天,杨青彦跟一位患者家属沟通时,证件被对方一把夺过狠狠地摔在地上。有时候,费好大劲儿跟家属沟通好要捐献,到约定的见面时间,对方却消失了;有时候,被患者的亲属围攻,一二十个人围着说难听话。

    时常游走于生死之间,还有一点容易被忽视的是心理的压力。当经历了太多的生和死时,心里是受不了的,那种大起大落,一般人难以承受。面对冷冰冰的尸体,家属撕心裂肺的哭声,让杨青彦也产生过抑郁,然而,面对拒绝和不理解,无论结果如何,他都坚持满怀细致和善意。在对生命的敬意面前,焦虑和抑郁终于一点点土崩瓦解。

    当协调员越久

    越觉得生命可贵

    协调员的工作流程是:医院ICU发现,协调员参与,确定捐献意愿,维护器官功能,脑死亡判定,签署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书,获取器官,缅怀救助。

    参加工作以来,杨青彦已参与差不多800多例肾移植手术,很多人想不明白杨青彦为什么去做一个志愿者。他却觉得,手术医师的身份让他更适合做这个协调员,只有你深入了解移植,懂得患者痛苦和绝望的心情,才更能全身心投入。

    最初,协调员的成功率不足10%,而今,他们通过“5·8”红十字日,“6·11”中国器官捐献日,郑开国际马拉松,清明节志愿者、学生、红十字会在福寿园的纪念活动,问卷调查,深入医院、学校讲授器官捐献知识等方式加强宣传。让他们欣喜的是,央视从1套到13套都播了“妈妈的心跳”人体器官捐献公益广告,还有更多其他平台相关的公益广告,感动了很多人,正在让器官捐献被大家所重视和理解。

    几年来,他们的协调成功率已经提高了整整一倍,如今,河南的器官捐献者已超过2000例,每一个捐献者的名字刻在福寿园的纪念碑上。在杨青彦团队的调查问卷中,40岁以下人群中接受度已经很高。很多人明确表示:“我愿意签。”杨青彦相信,未来10年间可能还会有更大增长。

    杨青彦说,当协调员越久,越觉得生命可贵。杨青彦的同事说,上一周,郑州七院刚完成了四例捐献, 其中,有一天,他晚上9点下了手术台,连夜驱车赶到辖区医院,第二天早上4点起床获取器官后又赶回郑州七院。24个小时中,只休息了四个小时。

    杨青彦强调,希望大家提高健康意识,定期体检,预防四高,改掉不良生活习惯(熬夜、吸烟、酗酒、高油脂高蛋白饮食、常喝碳酸饮料等),加强身体锻炼,珍惜好自己的生命。而做过肾移植手术的人需要注意,肾移植难点在于术后并发症,常见的有感染和排异反应,一定要遵守医嘱,按时服药,避免劳累、定期复查。

    “让我带着这个心脏,替你去感受这个世界……”杨青彦说,一位心脏移植受者托协调员转交给捐献者家属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郑州七院的OPO办公室缅怀墙上,贴满了人体器官捐献者的名字。逝者已矣,希望我们记住他们,把爱的火种传递下去,拯救更多的生命和家庭。而正是这份念想,让他成为一名坚守了十年的“生命摆渡人”,并更加尊重这份工作的意义。 ①

责任编辑:郑国锋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联系邮箱:jinbw2004@126.com。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20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今报网编辑部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