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民生

新闻线索在线提交

277.3万阅读、微博同城热搜 这封“家书”为何让全城动容

来源:猛犸新闻·东方今报 2021-02-19 07:35:09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受疫情影响,今年春节,不少在外的郑州人没能回家。在他们眼里,我们每天早上喝的胡辣汤、走过的大学路、听过的二七塔钟声,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乡音。

    春节期间,东方今报·猛犸新闻发起了“写给郑州的一封家书”的专题策划,许多“北漂”、“沪漂”甚至在国外的郑州人投书家乡,写下了饱含深情的眷恋之情。熟悉的场景、浓浓的乡愁,让活动相关报道登上了微博的同城热搜。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首席记者 宋迎迎

    277.3万阅读、同城热搜第二名 

    郑州人投书故乡话“情愫”

    在你眼中,家乡意味着什么?或许常年守着她,不觉有什么感触,但对于要独自在外过一个春节甚至漂泊多年的人来说,郑州有着别样的宝贵。

    “从大学毕业到现在,我离开郑州二十多年了。二十多年来,我披星戴月地奔波,不知不觉间,把他乡当做了故乡。但每当春节到来时,我在情感上还是立马变回‘异乡人’——思乡情瞬间爆发,必须回到郑州,回来喝碗胡辣汤,逛逛二七广场。”在写给郑州的家书中,在北京创业20多年的郑州人李涛这样抒发自己对故乡的情愫。

    “郑州就像冬天里的太阳、夏天里的空调、春天的庄稼苗,是让我想到就觉得舒服的地方。”北京一家媒体的部门负责人杨倩在来信中说,很多人说起家乡时,会有很乡土很厚重的情绪压过来,尽管因为年纪小,自己还没感觉到,但提到郑州,就是故土难离的感觉。

    “如果有一个地方,你觉得她好,但又有说不出来的舒服,那这个地方就是故乡。”她说。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说,华人由于地缘依附于血缘而存在,即使出现了时空上的分裂,也阻隔不了人们骨子里的血脉相连。这点用在那些常年在外漂泊的郑州人身上尤其适合。

    独自在澳大利亚的大星说,自己在国外想做一碗胡辣汤,买的也是从国内进口的胡辣汤料,但无论如何煮,总是熬不出那个味儿。“也许,那就是故乡的味道!”

    “写给郑州的家书”征集中,在北京、陕西,澳大利亚、意大利、格鲁吉亚,甚至远在非洲撒哈拉沙漠的郑州人都向家乡来信,抒发自己对郑州的思念。

    故土难离,在春节这样的时间点,同样的眷恋激发了家乡人民的共情。记者注意到,“写给郑州的一封家书”活动在东方今报微博官方账号@猛犸新闻发出后,迅速登上了微博同城热搜第二名。截至目前,该话题的总阅读量已达277.3万次。

    家书点赞家乡发展:

    “每次回到郑州,都有不一样的感觉”

    在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中,除了根植于故土的情愫,更有着对郑州日益强大的认同与归属感。

    领先的米字形高铁、蓬勃的数字经济、国家中心城市的政策优势,更重要的还有不断完善提升的发展软环境和治理能力……近年来,随着郑州的快速发展,令人眷恋的除了熟悉的胡辣汤味道外,更多了不少值得大说特说的东西。

    在陕西渭南工作的新新表示,她每次回郑探亲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觉。现在郑州高楼林立,地铁四通八达,看着东区鳞次栉比的高楼、简约大气的黑川纪章纪念馆,就好像看到城市向上生长的过程。“听说郑州现在还要和开封、新乡、焦作、许昌一起建设都市圈,未来城市越来越大,机遇越来越多,真的要变成‘大郑州’了。”她称赞说。

    在一封封家书中,漂泊北上广的年轻人在讲述思乡之情的同时,也表达出了未来回郑工作的打算。

    “现在提起郑州,最常听到的一个称号就是‘新一线城市’,与北京的差距确实在不断缩小。”“北漂”杨倩在家书中呼吁,未来郑州应当想办法吸引小米、华为、字节跳动、腾讯、百度这样的互联网大公司投资,也希望年轻有为尤其是郑州籍的企业家们多关注郑州,把“大郑州”早点烘托起来,让更多的年轻人跟着一起回来建设家乡。

    从思念到回报故乡:

    “北漂”郑州人的企业,三分之一员工都是郑州老乡

    对于稍早一代的“北漂”郑州人来说,回归故乡其实已成为正在进行时。

    记者注意到,在“写给郑州的一封家书”活动中,投书故乡的“北漂”李涛,其身份是国内互联网“独角兽企业”APUS(麒麟合盛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早在2019年,难掩思乡之情的他就已经来到家乡,把企业的全球第二总部设在郑州。

    李涛告诉记者,从创办开始,APUS就在持续引进河南籍优秀人才,目前三分之一的技术人才来自河南。

    “我对家乡的情怀很小,希望每位家乡人都能体面地在北京生活;我对家乡的情怀也很大,希望能带领家乡优秀人才,一起为全球互联网发展贡献力量。”在家书中,李涛写道:刘强东无论发展多大,京东的总部都在宿迁;雷军的小米发展起来,还是要在武汉。同样作为一名互联网老兵,拴着自己的绳子的另一端,也永远系在郑州。

    “今年刚刚公布的郑州‘十四五’规划提出,郑州将实施黄河人才计划,推进河南省(中原科技城)人才创新创业试验区建设,构建一流人才汇聚之地、培养之地和事业发展之地、价值实现之地。我想,在外有这么多我们郑州籍、河南籍的优秀人才,如果能把他们聚在一起,回来建设家乡,那将是多么大的一股力量。”李涛说,他希望借助这个机会,把全球领先的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积累带到家乡,培养数字人才,发展数字经济,实现数字经济下的中部崛起。

责任编辑:郑国锋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联系邮箱:jinbw2004@126.com。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20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今报网编辑部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