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

新闻线索在线提交

帮荒村拔穷根、用黄河水引投资……代表们讲述河南“脱贫故事”

来源:猛犸新闻·东方今报 2021-01-18 20:35: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宋迎迎

“十三五”的河南,处处是奋进与拼搏。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在这样的成绩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努力与精彩故事?

1月18日上午,省人大十三届四次会议开幕前,河南省两会“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开启。走上通道的多位人大代表结合自身经历,针对乡村振兴、教育扶贫等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们的提问。

人大代表张团结:一捧清澈黄河水,多引来投资2个亿

(张团结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看了黄河故道的湖水,企业家现场拍板增加2个多亿投资。18日上午,走上“代表通道”的省人大代表、商丘市民权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团结,将当地黄河生态保护的成绩细细道来。

张团结介绍说,民权县境内有52公里的明清黄河故道,风沙、盐碱、内涝是昔日的真实写照。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现在,民权建成了国家生态公园和国家湿地公园,“荒沙原”变成黄河故道“小江南”,四季美景不断。

民权黄河故道有三座中型水库,面积近10万亩,是商丘市的饮用水水源地。近年来,当地对黄河故道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与保护行动,清除网箱,退塘还湿,拆除违建,实施移民搬迁,栽植生态涵养林4万多亩。目前已成为珍稀鸟类的幸福家园。世界仅存不足千只的极危物种青头潜鸭在民权栖息就达266只,是全球最大的青头潜鸭栖息繁殖地。

好的生态,让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更高。民权全县有百岁以上老人104人。先后荣获“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健康小城”。好的生态,也让农产品更优。民权全县形成了80万亩的优质农产品种植基地,葡萄、花生等8类产品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

现如今,生态已成为民权招商引资的一张王牌。2018年,有企业家到民权县考察,在黄河故道秋水湖边看到湖水清澈见底,情不自禁捧起就喝,直夸水清水甜,现场拍板增加2个多亿的投资。这便是张团结讲述的故事。

“护好一片水和林,就是端稳聚宝盆。”他表示,下一步,民权将围绕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加快退塘还湿,加大生态修复,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努力把民权建设成为故道上一颗靓丽明珠。

人大代表尚广强:荒庄走出的企业家,帮助荒村拔掉“穷根”

(尚广强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村民家门口就业、儿童免费上学、村里道路全部硬化……代表通道上,省人大代表、河南宏达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尚广强讲述了他带领乡亲脱贫的小康故事。

原阳县韩董庄镇荒庄村地处黄河滩区,小时候,尚广强家是靠着乡亲们一碗米、一碗面的资助才勉强度日。从那时起,他就下定决心,如果有一天自己富起来了,首先要回报乡亲,拔掉荒庄的穷根,让荒庄不荒。

“1994年,我们24名农民开始创业。经过不断努力,发展成为拥有16个子公司、2000多名员工的企业集团。”创业成功后,为了回报乡亲,尚广强他们开始安排村民到公司就业。每年荒庄村光工资收入就在800到1000万元。

“47岁的尚建厂是原阳县韩董庄镇荒庄村村民,患有小儿麻痹症,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但现在家里盖了楼、买了车,闺女也考上了大学。”

2012年,企业又对荒庄村所有道路进行了硬化,盖了村委办公楼、老年活动中心,修建了学校,儿童全部免费上学。现在,村里80%的村民都盖起了三层楼房。因为都在家门口就业,村上没有空巢老人、没有留守儿童,真正实现了荒庄不荒。

“宏达集团是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我们一直把安置就业和产业带动当成助推脱贫攻坚的重点工作,直接安排了2000多人就业。”尚广强说,此外,企业精准扶贫帮扶了10300名贫困人口,为贫困地区农民就业和脱贫贡献了微薄之力。

“老牛不顾夕阳晚,不用扬鞭勇奋蹄。”尚广强说,在未来的发展中,将通过企业自身带动,帮助更多的滩区乡亲脱贫致富奔小康。

人大代表刘成章:解决贫困代际传递 要做好教育扶贫

(刘成章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是什么?18日上午,省人大代表、周口市郸城县一高校长刘成章走上“代表通道”,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刘成章所在的郸城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80%的学生来自农村,其中很多都是贫困家庭的学生,如果不解决教育问题,很容易造成贫困代际传递。

“针对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我们量身定做辅导方案。不仅是学习上,还有心理上。帮他们树立自信心和人生目标,把志气也扶起来。”刘成章对一对兄妹俩印象很深。他们的父亲因为学历低、没技能,只能到建筑工地上打工,不慎摔成高位截瘫,母亲又因病去世,一家人依靠低保生活。

得知情况后,学校为兄妹俩免了高中三年的学费并资助生活费。在学校的帮助下,兄妹俩上了理想的大学,还分别考上了特岗教师和公务员。如今,哥哥结了婚、买了房、有了孩子,妹妹获得了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都过着幸福的生活。

以郸城一高为例,近几年,学校每年高考一本上线人数都在3000人以上,2012年以来共有292人考入北大清华,其中大部分是农村学生。这些学生考出去之后,都特别知道感恩,有不少人学业有成之后,回来报效家乡。

刘成章说,“三农”工作的重点今年起将由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乡村要想振兴,人才是关键,建议国家出台更多优惠政策,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把那些爱家乡、会创业、有知识、有见识、有能力的大学生吸引回来,让乡村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

人大代表张三:扶贫先扶志 “顺口溜”让乱村变文明村

(张三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扶贫先扶志,礼河村从贫穷、散乱村变成文明村、富裕村的故事,就印证了这一点。18日上午,省人大代表、新安县磁涧镇礼河村党支部书记张三应邀走上“代表通道”,讲述了礼河村的蝶变。

10年前礼河村是有名的穷村、乱村,靠着党的好政策,近两年不仅摘掉了省定贫困村的帽子,现在更是获评全国文明村。回顾礼河村的变迁,张三表示,“秘籍”就是在两个“袋”上下了功夫。

第一个“袋”,就是把先进的思想装进群众的脑袋。张三说,近年来党中央、省委、市委出台了一系列好政策。结合农村工作实际,他撰写了许多朗朗上口、易于接受的“顺口溜”。16年来共编了300多条“顺口溜”,在政策宣传上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过去礼河村有位姓刘的村民,天天围着牌场转,家中4口人仅靠妻子打零工的收入养家糊口。后来,村干部把他拉到村里‘顺口溜’宣传版前,当他念到‘同天同地同环境,穷富差别应反省。人穷立志要实干,坐等靠要是懒汉。穷没根、富没苗,幸福生活靠勤劳’时,脸瞬间红了,当场表态:‘我以后好好干,再也不能当懒汉!’经过努力,这家人很快在2017年就顺利脱贫。”

第二个“袋”,就是把找准适合农村发展的路子。礼河村立足当地实际,坚定不移发展沟域生态经济,通过大粒樱桃种植,带动乡村旅游,打造特色产业。目前,大粒樱桃面积已超过3000亩,年收入2000多万元。下一步,还将继续延伸产业链条、调整产业结构,让樱桃从“一月红”变为“四季火”,将樱桃树变成“摇钱树”。

责任编辑:郑国锋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联系邮箱:jinbw2004@126.com。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20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今报网编辑部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