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

新闻线索在线提交

《这一年,我在武汉》②

来源:猛犸新闻·东方今报 2020-12-31 11:36:53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特派武汉记者 赵丹 实习生 史爱佳/文图 记者 邱琦/视频 首席编辑 夏雨/剪辑

武汉下起毛毛细雨,风呼呼吹着,食客边看手机边呼噜呼噜吃面。一只流浪猫慢吞吞的挪过店门。

这是张祥新最熟悉不过的场景。

他和爱人、妹妹在武昌区经营热干面馆七年,是武汉封城到解封的见证人之一。

从天天排长队到因疫情关门歇业,从门庭冷落再到座无虚席,透过张祥新小小的热干面馆,可以窥见疫情来过的痕迹、武汉重拾烟火气的喜悦。

他希望,南来北往的人都能在他的小店感受地道的武汉味道,热干面、蛋酒等各种美食管吃饱,尝尝在武汉“过早”的灵魂。

房租减免半年,小热干面馆重拾烟火气

早上8点左右,张祥新的小店一派忙碌景象。媳妇倚在收银台前负责收钱并招呼客人点餐,妹妹守在柜台里头盛粥,请来的师傅默默洗碗打杂,而他则负责给客人亲手拌热干面、打蛋酒兼顾和顾客聊天。

“现在生意好多喽。”张祥新拉长了声音。

面煮好,淋上芝麻酱等调料,他三下两下拌好,问食客:“放辣椒么?还要蛋酒吗?”给食客端上桌,不忘提醒趁热吃。

他最自信自家炸酱热干面的配料和有嚼劲的面条,“我们是家网红店呢。你上网搜搜!”

热干面是武汉人“过早”的灵魂,张祥新深知这一点。

开店七年,每天守着小店卖热干面是他早已习惯的日子,但是今年因为疫情变得不寻常。

疫情开始后,张祥新的小店第一时间关门,在家里隔离闲着无事,内心焦虑不安,熬到4月8日解封,办好手续做好各种准备,4月23日才重新营业。

刚开门那阵,生意较之从前可谓是萧条,因为解封初期,小区居民外出意愿并不高。顾客也得习惯新的堂食习惯。比如,顾客以前蹲在门口矮凳就能吃饭,疫情后必须一桌只能坐一个人,再加上大家对疫情防护提高警惕性,所以一开始生意很清淡,即使有顾客,选择外带的也较堂食的多。

但是,张祥新仍然很兴奋,在他看来,只要能开业,就意味着疫情形势转好,意味着一家人的生计能维持下去。

此外,令张祥新欣慰的是,房租因为疫情免了半年,“要不然坚持不下去。”

他透露,门店生意直到9月份才算恢复正常,“熬过今冬明春,若疫情不复发,会彻底恢复!”

欣慰食客都平安,琢磨以后开分店

张祥新的店不大,隔成两个区域,一半用作堂食,一半用作操作间和收银。店里几张桌椅,门口也摆了几把高高的塑料椅子当桌子,食客坐在一个更小的塑料板凳上,埋头呼噜呼噜地吃。

这是武汉特有的风景。

武汉人将吃早饭称为“过早”。清光绪年间的《汉口竹枝词》是“过早”的最早出处。食神蔡澜曾点评武汉人对吃早餐的重视,“把早餐当成一件隆重的事情看待,这在当今已经是很少有了,我喜欢武汉人的生活方式。”

不可否认,热干面是武汉人“过早”的灵魂。几个月吃不到街头的热干面,大家都很怀念,所以疫情平稳以后,很多人都嚷着要去尝尝记忆中的味道。

重新营业以来,令张祥新印象深刻的是,有的人一下子吃了两三碗热干面,有的人打包十几碗。

“师傅四点多来开门烧热水,一般五点到六点,出租车司机是第一批客人。” 张祥新评价,在他看来,每天走街串巷的“出租车司机最爱吃、最会吃。”

第二拨客人是学生,其次是普通市民,以及慕名来的外地游客。“我们店离黄鹤楼比较近,对面就是宾馆,有些游客来吃,专门发到网上。”

如今,张祥新的店每天能出200多斤面条,这让他充满干劲,熟悉的武汉回来了,生活秩序如常,他也筹划着再开分店扩大经营规模。

在武汉这座特大城市,张祥新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凭手艺、力气做门小生意,生活不大富大贵也说得过去,平凡人的日子不就是这样么?

每天在门店迎来送往,张祥新和很多固定来这里吃面的食客也成了熟人,碰着了会多聊几句或送个蛋酒。让他最欣慰的是,疫情过后还能见到这些熟面孔。

大家都平安,真好!

责任编辑:郑国锋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联系邮箱:jinbw2004@126.com。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20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今报网编辑部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