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时政

新闻线索在线提交

最早“粮食城邑”吸粉全国专家

来源:猛犸新闻·东方今报 2020-12-07 08:03:25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11月25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新进展工作会上发布了五项重大考古新成果,河南独占四项。位于周口市淮阳区的时庄遗址就位列其中,这座距今3700年至4000年的中国最早“粮食城邑”,为研究早期国家的粮食管理和赋税制度等提供了绝佳的实物材料。12月4日,来自全国的考古专家齐聚时庄遗址进行考察研讨。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田林 李康/文图

    五项考古新发现河南独占四项 让夏文化更可信

    11月25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新进展工作会。会议发布了5项重大考古新成果,河南占4项,分别是偃师二里头遗址、周口淮阳时庄遗址、平顶山叶县余庄遗址、南阳黄山遗址。此外,安徽蚌埠禹会村遗址也同时发布。

    据了解,五项重大考古新成果均是围绕夏文化进行,从不同角度解读与夏朝同期或接近时间段内、不同地区文化之间的关系。目前,已知的内容大大丰富了夏文化的内涵,让它更可信。

    距今3700年至4000年!

    12月4日,周口市淮阳区四通镇时庄村,在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庄汇聚了来自全国的考古专家。吸引他们目光的正是位于村头的中国最早“粮食城邑”——时庄遗址。

    据了解,2019年时庄村民正准备在村子南头的空地上建设厂房时,发现地下有文物古迹遗址,通过专家考古发掘,中国最早的“粮食城邑”向世人揭开了神秘面纱。

    在考古现场记者看到,该处遗址位于时庄村南侧位置,现场还处于考古发掘中,从整体布局上看,该处遗址外围有宽浅的围沟,中间为一座具有居住功能的房屋遗址,28座仓储遗迹集中分布在时庄遗址一处面积约5600平方米的人工垫筑台地上。

    据了解,考古人员在仓储遗迹底部检测出粟、黍类作物的成分,以及用于地面铺垫或编织物的芦苇类植物成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时庄遗址项目负责人曹艳朋说:“这个地方就是集中存储黍和粟的,就是(存储)小米和黄米的这种地方。另外我们觉得这种建筑结构的本身,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见到的粮仓的建筑形制也比较一致,下面有隔水层,有绝水层,整个地基建高,外层抹泥防潮,这一系列等等都符合粮仓防潮这种特性。”

    据考古工作人员现场介绍,从整体布局上看,该遗址外围有宽浅的围沟,中间是一座具有居住功能的连间房,28座粮仓围绕在房子外围。此外,在该区域发现的同时期遗存以粮仓遗迹为主,极少见灰坑、陶窑、墓葬等其他类型的遗迹。

    曹艳朋说:“夯土围墙和这个粮仓建筑都坐落在一个大型的人工建筑台基之上,这显然是经过人工规划的,从这个(碳十四)测年的结果看,年代在距今4000年到3700年之间,现在基本定性为夏代早期粮仓,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粮食集中储备管理的仓城。”

    时庄遗址为考古研究提供了绝佳的实物材料

    据考古学家研究发现,同类性质的遗迹还可见于杞县鹿台岗、偃师二里头、偃师商城等地,但时庄遗址是目前国内发现年代最早、最集中,布局和结构最清晰的集中分布的粮仓遗迹。

    据介绍,“粮仓城邑”的出现,说明中国早期国家已经开始对聚落功能进行专门划分。“这对重新认识早期国家的粮食储备管理、社会组织结构、管理水平和国家治理能力等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曹艳朋说。

    时庄遗址自2019年7月开始发掘,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目前相关发掘研究工作还在进行中。

责任编辑:郑国锋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联系邮箱:jinbw2004@126.com。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20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今报网编辑部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