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官方微信
天天315维权
北半球,百万年前。地壳运动下,形成无数水系。而其中并不起眼的一条,处于萌发伊始。
1万年前,地表经历侵蚀、搬运、堆积,这条海洋水系缓慢成长,规模初具。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经历多次改道,这里形成了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大长河——黄河。
从青海三江源,一路向东。路过广袤的甘肃古城,豪迈的四川九曲黄河第一弯,风情的宁夏黄河古渡,静谧的内蒙古黄河滩岛,粗犷的陕北高原,恢宏的山西壶口瀑布,磅礴的河南小浪底水库……自山东汇入渤海。
生产力低下的时代,人们依水而居。黄河,庇护着沿岸的子民,却也因“秉性不定”,屡治屡决,成为一条福祸相依的“母亲河”。
安抚母亲河,需要实力,更需要魄力。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治理开发黄河极为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明确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2019年9月18日,是黄河治理史上一个值得被记住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自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中原大地上,一张黄河治理的新蓝图铺展开。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派出8路记者,在河南境内沿黄河顺流而下,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下了黄河沿岸中原儿女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奋力拼搏的故事。他们中有致力于黄河生态廊道建设的设计师,维护河道清洁的“河长”,治理黄河的工程师,研究小麦的专家,黄河号子的传承人,将水利技术带到“一带一路”国家的专家,致力于滩区脱贫攻坚的村干部,参与因水兴农、因水形城的专家……他们活跃在各自的领域,但有一个共同的梦想——让黄河成为一条造福人民的幸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