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

新闻线索在线提交

唐建陵两石狮被盗十年仍未追回,百万悬赏背后唐陵石刻陷保护困局

来源:猛犸新闻·东方今报 2020-09-04 22:39:18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李长需/文图

  10年前,陕西礼泉县唐肃宗陵前一对2吨重的石狮被盗,至今仍未追回。2020年8月24日,陕西省礼泉县公安局发布《关于“2010.4.3”唐建陵石狮被盗案的悬赏通告》,悬赏百万征集相关线索。

  百万悬赏的背后,这一对石狮究竟经历了什么?为什么它们会被盗走?抽丝剥茧之下,可以发现陕西唐十八陵中的500多座大型石刻,或面临着类似的命运。或处于安全威胁之下,或面临风化侵蚀之虞,如何破解当地的唐陵石刻保护困局,确实是一道应该认真作答的命题。

(被盗石狮就位于两山之间凹陷处两个土堆之间)

两座石狮被盗时,文物黑市石刻文物飞涨,曾有人用“后八轮”来换石像头

  两块正方形的石板,斜躺在疯长的乱草中,毫不起眼。“这就是那两只被盗石狮的底座。”8月29日,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建陵文管所副所长王建库说。

(被盗石狮留下的底座)

  根据8月24日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公安局等单位联合发布的《关于“2010.4.3”唐建陵石狮被盗案的悬赏通告》,2010年4月3日凌晨,陕西省礼泉县昭陵乡发生一起特大文物被盗案,案犯系多人结伙作案,在夜间将此处的唐肃宗建陵东门遗址一对石狮盗走。

  被盗石狮的位置,在昭陵乡崇山村北的“武将山”上,当地人称为“狮子凹”。这个位置,的确可以称为“凹”。其两侧,是两座突兀的山头,而其正位于两座山头相衔接山梁的凹陷地带。

  据了解,距离案发地最近的村庄是两公里半之外的凉马村,被盗石狮面前一条通往索山村的山路宽有一米多,且路面坑洼不平,唯有农用三轮车勉强可以行驶。

  根据警方的《通告》,犯罪嫌疑人是用支架、吊链将两尊石狮从原地吊起后,再装到三轮车上运走的。

  但据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现场观察,从两尊石狮所在的山凹出发,无论向北边的山头还是向南边的山头行走,路不仅窄狭,而且坡度还比较陡,装了每尊重达两吨的石狮的三轮车再向上行驶,不仅三轮车方向不易控制,而且能不能行驶上去也很难说。如果稍不留神,就可能连车带人跌下山去。

  “可能是三轮车停在了山头上,偷盗者再将石狮子抬上山头,然后再装上三轮车拉走的。”建陵文管所副所长王建库推测。但重达2吨的石狮子需要多少人来抬?《通告》显示,这起文物被盗案是“多人结伙作案”。至于这个“多人”究竟是多少人,从每只狮子的重量可以估计。

  据当地知情人士透露,犯罪嫌疑人之所以这么“铤而走险”且不惜血本,是因当时文物黑市上的石刻文物价格飞涨,以石刻为主的田野文物因而被文物犯罪分子倍加垂青。

  据石马岭村一位村民讲,当时曾有文物贩子找到他,鼓动他去盗窃建陵石像的头,报酬是一辆“后八轮”。但因为是国宝,被他拒绝了。

被盗石狮,曾至少被11个文物犯罪团伙盯上

  事发时有没有人发现?

  据当地一位村民讲,武将山向来就爱刮大风,尤其是到了冬天,住在山岭上就没法出门,不仅寒风刺骨,而且温度也会降到零下20多度。两个石狮被盗时,虽然是在春天,但那几年经常会出现倒春寒,那样山上气温平均也在零度之下。位于武将山山巅的凉山、索山等村的村民,因出去打工的人比较多,在家的比较少,加上离事发地有一段距离,且天气比较寒冷,所以村民很少出门走动。案发前后,村民并未发现有可疑人员在村内出现;石狮丢失后,村民更是奇怪夜间并未听到异常的响声。直到4月3日,才有村民发现两尊石狮丢失了。

  显然,犯罪嫌疑人选择的盗窃时间,可谓是盗窃的“黄金时间”。事实上,盯上这两尊石狮的犯罪嫌疑人,并非只有上述得手的这伙人。当时侦破此案的负责人曾向媒体透露:有不下11个文物犯罪团伙曾窥探过被盗的这两尊石狮。有的积极准备过作案工具,有的已画好偷盗线路图,还有一个文物偷盗团伙曾驾驶车辆上山偷盗,因道路崎岖狭窄,最后只得放弃。但这两座石狮最终还是没有逃过被盗的劫难。

  两尊石狮被盗,在陕西省田野文物频繁遭到盗贼窥视光顾的背景下,引起极大关注。公安部和国家文物局曾多次派官员前往礼泉督办此案,咸阳市、礼泉县两级公安机关均投入了大量的警力和物力来侦破此案。

  礼泉县公安局负责宣传的工作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被盗十年间,为破此案,曾提高过三次悬赏金额,从2010年5月17日发布的10万元奖励,到2010年11月的20万元奖励,再到2012年1月1日将悬赏金额提高至30万元,可谓层层加码了。

  据该工作人员讲,案发后,专案组走访群众五万余名,排查重点人员1000余名,核查线索五百多条,但目前办案难点仍在于线索太少。

  据建陵附近石马岭村一位村民推测,之所以10年来毫无头绪,肯定是盗石狮的怕坐牢,把石狮子埋了起来。因为石狮被盗后,满街贴的都是《关于严厉打击文物违法犯罪活动的通告》,从县城返乡的宣传车也向路人不断宣读这份《通告》。“他们不敢轻易出手。”

  因为丢失了文物,相关人员也受到了相应的处分。根据当地媒体的报道,事发后,建陵文管所所长杨某某被当场撤职,并在本系统的反思大会上做了检查;礼泉县旅游文物局的两位主管文物和安全的副局长分别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记大过一次;局长赵爱国被责令向县委写一份深刻检查。

  干了20多年文保工作,没有时间做饭的杨某某,经常是拿着爱人送来的馒头和方便面做一日三餐,但他却因石狮的丢失而遭受到牵连,并因此丢了官,实在让人感叹。

被盗石狮与文管所隔道深沟,保护起来鞭长莫及

  被盗的为何是这两只石狮子?很显然,是犯罪分子看准了其处于保护范围的薄弱环节。

(建陵东文物检查站)

  唐建陵是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唐肃宗李亨、章敬皇后吴氏、韦妃合葬的陵墓。据礼泉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张海娟介绍, 建陵原有城垣,迄今可辨。据1983年8月重测,东垣长1449米,西垣长1317米,南垣长1371米,北垣长879米,面积约1.65平方公里,其城垣有四门: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门外各有石蹲狮一。

  张海娟说,建陵四门共有石狮4对8座。其中,西门的一对位于崇山村村后山上的一处柏树林里,北门和南门的两对石狮早已搬到了烟霞镇昭陵博物馆里,而被盗的一对石狮,正是东门的那一对。

  从建陵目前的地貌来看,早已与建陵之初的风貌迥异。南门司马道一带由于雨水的冲刷,形成了一道很深很宽的深沟。原来摆放在山陵御道(俗称石马道)两侧的石仪,而今则摆放在这座深沟的两侧。显然,山陵御道已被这条深沟所取代。

  在深沟的东侧、北侧和西侧,新修了一条柏油马路,呈U字型环绕在深沟的三面。其中,在西侧马路的出口,由建陵文管所的办公用房扼守;在东侧马路的出口,则建造了一个一间房子大小的检查站。“我们晚上都会派一个人在这里值班。”王建库说。

(建陵上新修的柏油路,也是惟一的一条路)

  这就意味着,山上西门的一对石狮和深沟两侧的石仪,处于一个相对安全的保护闭环之内。文物盗窃分子如果盗窃了这里的石像,是很难通过两侧的检查站的。十年前,东门那对石狮被盗时,这里还没有修筑柏油路,交通并不便利。

  东门那对石狮之所以被盗,是因为它们并不处在这个保护闭环内。在深沟的东侧,有一条更深的深沟,那对石狮就处在那条深沟的东侧。从那条深沟的西侧前往其东侧巡查被盗石狮时,王建库说,至少要走上两个多小时的山沟间的小路。记者开车走大路,绕了20多公里才到达那里。

  或许,盗窃石狮的犯罪嫌疑人,正是看到了那对石狮不易监管的盲区,才敢开着三轮车大张旗鼓地去偷盗。

  事实上,建陵北门和南门的两对石狮,处境和被盗的两尊石狮的处境相差不多,也是因处于建陵保护区鞭长莫及的地带而在事发当年的年底被搬迁到昭陵博物馆进行集中保护。

为了防止被盗,有些地方的石刻文物上加了铁笼

  建陵东门两座被盗石狮百万悬赏的背后,其实隐藏着唐十八陵石刻文物的保护困境。

  唐十八陵,也称“关中唐帝十八陵”、“关中十八陵”等,是指埋葬在陕西省关中地区唐京师长安(今西安)周边的唐朝十八位皇帝的陵墓,其主要分布在陕西省关中渭河以北的咸阳市和渭南市境内,东西相距150公里,以唐长安为基点,形成了一个102度的扇面,分布于陕西省的富平县、蒲城县、三原县、泾阳县、礼泉县和乾县等6县,堪称世界陵墓史上的奇迹。

  在唐十八陵中,石刻文物遭到盗窃的不仅有建陵,还有富平县唐懿宗简陵。此案发生在2013年的2月9日,农历新年的除夕之夜,被盗的也是陵墓前的一尊石狮。不过,当地公安部门仅用了12天的时间,就将被盗的石狮从河北邢台追了回来。事实上,之前的2012年的10月中旬,富平县公安局淡村派出所民警在夜间巡逻时,就当场抓获4名偷盗当地唐陵前经幢的犯罪嫌疑人。

  富平县有历代帝王陵墓14座,其中唐陵就占了5座,加之其还有9处文化遗址,26座历代名人墓葬,散布在全县各乡镇的文物点多达四百多处,分布范围广,遗存数量多,而其专职文保人员仅10余名,有限的人力财力对于文物保护工作来讲,可谓杯水车薪、捉襟见肘。因而被犯罪分子盯上,也就毫不奇怪。

  根据富平县法院2015年~2018年对所办盗掘古墓葬等文石狮物犯罪案件的分析,其5年所办的10件各类文物犯罪案件中,仅涉及到唐陵石刻的案件就占到了1/5。

  富平县在文物保护上所存在的困境,其实在文物大省陕西省普遍存在。根据相关媒体的报道,自2012年到2017年,陕西省6年来共破获文物犯罪案件2403起,打掉文物犯罪团伙389个,抓获犯罪嫌疑人2627名,查缴涉案文物10998件,其中珍贵文物就达到了1536件。

  在这些案件中,有不少就是盗窃石刻文物案件。比如2014年破获的西安市长安区大兆街办庞留村村东明秦蕙王墓神道华表上的“天禄”被盗案,礼泉县2015年破获金龟寺塔石刻被盗案,2016年破获户县石兽“白泽”被盗案等。

  “防盗成了我们的重中之重。”咸阳市下辖一个县市的一位文物工作者坦言,为了防止田野石刻文物被盗,他们采取了人防、技防(监控防护)甚至犬防等各种措施。但因为石刻分布在田野之间,相对比较分散,当地的唐陵又多,而自己人手又远远不够,往往有种顾此失彼的感觉。就拿技防来说,也只能在重要的地方去安装监控,有些在山区的,或者没有封土的,或不太重要的,就没法安装了。

  这位文物工作者说,泾阳县的唐宣宗贞陵,为了保护石刻,当地文物部门还特意在南门的石狮上加盖了笼子。“这也是无奈之举,加个铁笼,虽然影响了田野文物的原有风貌,但为了保险起见,又不得不这么做。”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从陕西省文物局了解到,为了更好做好文物安防工作,该局正在在做一个安全监控平台。礼泉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张海娟也证实,她们此前已经接到过省文物局加大技防力度的通知,且她们已经请相关设计公司正在设计相关安防项目。

唐代石人石马被“洗澡”风波

  除了存在被盗的风险之外,田野石刻文物所面临的另一大威胁便是严重的风化问题。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在唐建陵采访时,发现部分石像出现霉斑、生长苔藓等现象。就此问题,礼泉县文化和旅游局的相关人士表示,早已注意到这个问题了,但作为文物部门,他们只负责文物安全保护工作,也就是保护石刻文物不丢,至于怎么防风化防腐蚀等问题,则是文物保护专家们的事儿,他回答不了。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的一位工作人员坦称,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四五年曾经引发过舆情。

  这位工作人员嘴里所谓的“舆情”,即是2016年5月份,陕西一位摄影家发表的《唐代石人石马被“洗澡”》的文章。该摄影家在文章中透露,“五一”游览唐建陵和唐崇陵,发现“所有的石人石马被清洗得干干净净”,发问为何“清那除千年包浆”。

(身上霉变的石马需要“洗澡”?)

  陕西省文物局办公室段主任说,该网友的炒作当时影响很大,导致很多网友在网上大骂文物部门。其实,他并不了解情况,因为咸阳地区酸雨比较多,对石刻文物的影响比较大。因而,文物保护工作者针对石刻文物表层风化造成的有害病灶,在国内外专家的充分论证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文物保护部门进行了探索性的石刻保护清理研究工作,但却被网友认为是洗澡了。

  记者查询发现,早在2014年,唐十八陵中的乾陵20多尊石刻就被曝遭到“洗白”。当时,乾陵回复说,乾陵石刻一直处于露天保存,历经1300多年的风雨侵蚀,产生了大量裂缝、裂隙,表面上产生了大量的苔藓、地衣、藻类、霉菌等微生物群落,导致文物表面变色及表层风化现象,对石刻本体造成了严重危害,因而才组织了唐陵保护项目。

  据当地一位文物保护专家介绍,唐十八陵现存500多件大型石刻,石刻材质基本都是陕西省出产的灰岩石材,其中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易受淋溶;而咸阳地区降雨偏酸性。历经1000多年,不少石刻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

  而唐陵石刻遭受的主要病害有开裂及石刻表层病害。所谓“石刻表层病害”,主要是指在风化作用下,石材表层所发生的一切外观、物理性状、化学成分及内部结构变化现象的总称。如表层的冲蚀淋溶、沉积结垢、地衣生长、甚至皲裂等现象。那位网友所指的“包浆”,其实就是石刻表层一种结构疏松的风化物,而非真的“包浆”。

  针对唐陵石刻存在的病害,文保工作者一直遵循的是“最小干预”的原则,即已经被控制、不会再发展的病害保留原状,但对于正在活动中的病害则采取有所干预的原则。乾陵石刻的清理即属此类。

  虽然后来发帖网友为其误解公开道了歉,但对于文物保护部门而言,这也不失为一次提醒,要在石刻文物保护上要多下功夫。

  陕西省文物局办公室主任段主任说,关于石刻文物的保护,国家没有出台任何标准,行业内也没有任何标准,目前很难找到一个破解的办法,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原地保护,还是搬回博物馆里进行保护?

  在对田野石刻文物的保护过程中,有两种声音一直在交锋:是在原地保护为好,还是将其搬迁到博物馆里保护起来更好?这种交锋,在礼泉县的建陵和昭陵得到了体现。

  礼泉县的建陵,因为被盗走了两尊石狮,给人的印象似乎是保护不力。但事实恰恰相反,建陵的田野石刻文物,是唐十八陵中保存得最完整且数目最多的一个。

  礼泉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张海娟讲,建陵现有田野石刻文物38件。其中,石狮一对,华表一对,翼马一对,鞍马五对,鸾鸟一对,石人十对。除了西门的一对石狮之外,其余的则由南向北排列在山陵御道(俗称石马道)两旁。但因时移势移,原来的山陵御道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深沟。这些石人石马如今排列在深沟的两侧。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石人石马有的位于沟沿之下的小平台上,有的处于沟沿附近的田地或草丛中,有的处于村民的果园中,还有部分在马路旁边,甚至有一两尊就紧挨着村民的房屋。

(未加固和未加围栏前的石像,有的还埋在土里)

  这些石人石马等石仪中,部分已经出现了损坏断裂等现象,比如断腿、断脚、断头的,中间裂缝的等。“我们去年八九月份做了石刻加固工程,把有问题的石刻扶正复位,再把地基做了一下,周边还做了防护栏。”张海娟说。

  张海娟说,一些石像比如石马等原来都是埋在土里的,或者少部门埋在土里,但做加固工程时,就把它们从土里扒了出来。这么做有争议,不一定是好事。因为扒出来后,没了土的保护,石像更容易风化。

  与建陵相比,唐太宗李世民昭陵周围的石刻文物,则在田野几乎难以见到。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前往昭陵探访,发现该陵的石刻,只有李世民的雕像,以及享殿遗址的昭陵六骏,但显然都是现代人的作品或仿制品。

  张海娟说,昭陵主陵和陪葬墓有200多座,分布在礼泉县4个乡镇的127.6平方公里范围内,相当于唐朝的皇家陵园。这200多座陵墓周围的石刻文物,除了106号墓的7件石刻还在田野中外,其余的全部被搬迁到昭陵博物馆保存了。

  昭陵博物馆在离昭陵主陵区13公里外的烟霞镇上。据昭陵博物馆馆长李浪涛介绍,昭陵博物馆1972年设立,1978年建成并对外开放,其收藏和展出的文物基本上都是来自昭陵出土的文物和其地面上的石刻,一共有8000多件,其中石刻文物有300多件。这些石刻文物从1975年开始收集,主要是墓碑、墓志铭等,石羊、石虎等非墓碑类石刻文物都是后来陆陆续续迁移过来的。

(昭陵)

((昭陵主陵里,很难看到原来的石刻文物)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在昭陵博物馆看到,该馆设立有两个碑廊,专门展出昭陵主陵及其200多座陪葬墓出土的墓碑和墓志铭。在博物馆的正院里,摆放的则是来自建陵的四个石狮子,以及徐茂公墓地(昭陵博物馆以徐茂公墓地为依托建成)的石刻文物。而在西展馆外的墙角或后面的办公区,记者发现有三处石刻文物的集中区域。其中在展馆墙角的一处,显然是供参观者参观的,标明有石刻的名称及来源。比如有来自烟霞镇西页沟村宇文士及墓前的石羊,来自烟霞镇政府门前尉迟敬德墓前的石羊等,其入馆时间多在2010年。这一处的西侧,还有不少石刻或立或躺在草坪中,残缺不全的居多;离此处南侧不一远处房屋后面,则堆着一堆石人、石马等残缺不全的石刻,无任何标志,显然是临时存放的。而在另一排房屋屋后的绿化带里,则站立着一排10多个的石像,其中部分石像已被竹林掩盖。在东展馆后面的一处小花园里,则有一些石羊等掩映在草丛中。

(昭陵博物馆)

  来自河北的张先生对于安置在这里的上述石刻文物感到很滑稽。“看到它们,我很想一个一个地追问它们来自哪里,它们的之前所处的环境如何。但大部分都无法获悉,我看到的只是一尊石像而已。”张先生说,这些石刻文物属于其所在陵墓的组成部分,离开了其所在的陵墓区,它就只是一件艺术品而已,附着在它身上的一些历史和文化信息就消失了 ,其存在价值的就会大打折扣。

(昭陵博物馆里被集中安置在各个角落的石像,它们多来自昭陵200多个陪葬墓)

  礼泉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张海娟承认,这些石刻文物应该座落在其应该存在的陵墓区域,离开了其存在的陵墓区域,其身上所展现出来的历史和文化信息确实会消失。但从另一方面讲,因为昭陵及其陪葬墓所占的面积太大了,分布也比较分散,保护起来难度很大。如果当初不把这些石刻文物收集到博物馆,估计可能早就丢完了。“在原地展出更好,还是收集到博物馆里进行妥善的保护?这是一个矛盾。”张海娟说。

  像昭陵一样,其他多座唐陵墓都面临着这样的保护困境。出于安全的考虑,多处石刻都从原址搬离进行保护,包括被盗后追回来的唐简陵南门石狮,迁移保护还发生在富平县的唐中宗定陵,以及几年前丢失石刻的礼泉县唐肃宗建陵。

责任编辑:兰明群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联系邮箱:jinbw2004@126.com。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20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今报网编辑部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