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

新闻线索在线提交

是他们太脆弱还是我们错太多

来源: 2020-07-21 00:14:29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最近,接连出现两名学生轻生事件。记者梳理发现,自今年3月份至今,公开报道的类似事件将近20起。诸多的学生轻生事件背后,隐藏着孩子们怎样的心理危机?家长和老师在教育中缺失了什么?我们应该怎样预防和干预这样的轻生事件?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李长需

    短短几天内

    两名学生选择轻生

    又有两个年轻的生命消失了。

    7月3日,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赤光镇人民政府通报:龙川县赤光派出所在7月3日早上7:30接到110指挥中心警情,一女孩在赤光镇老虎头开发区一民宅楼房中发生坠楼事件。派出所民警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了解情况。经初步了解,该学生名叫吴珊珊,女,13岁,龙川县赤光镇下畲村委会船坑村人,就读于赤光镇中心小学六(2)班,早饭后该生未正常上学,走到距离其家庭住址约30米远的一栋民宅四楼,从窗户坠下地板后当即身亡。据了解,该生家庭住址距离学校约2公里。出事商品房公共楼梯门未上锁,暂无居民居住,楼房未安装防盗网。该生在校表现良好,成绩一般,出事前无异常表现,与其奶奶、母亲等一起居住生活,父亲在外打工。具体原因待公安部门鉴定,具体情况待续报。

    7月6日,吴珊珊的家人在电话中说:孩子出了这样的事情,全家人心里很悲痛,现在没有心情再谈她的事情。

    就在吴珊珊跳楼的次日,陕西旬阳县政府通报:6月29日晚10时许,旬阳县赵湾中学高二学生王某从教学楼五楼坠落,后经全力抢救无效死亡。

    该通报说,王某班主任江老师得知王某可能出现早恋现象,让其到四楼办公室等候谈心。就在江老师返回办公室途中,王某坠楼。经当地公安机关调查,王某系跳楼自杀,排除他杀。

    短短几天之内,就有两名学生选择了轻生,令人扼腕叹息。

    5个中学生中就有1人曾考虑过自杀

    事实上,类似的青少年轻生事件,并不少见。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搜索媒体报道及警情信息,据不完全统计,自今年3月份至今就有近20起。

    3月3日,河北省石家庄市一个五年级的男生,因家长训斥他上网课不认真,一气之下选择跳楼轻生;

    3月24日,河北邯郸一名9岁小学生,因多次没有完成网课和作业被老师公开点名批评,承受不了压力从15楼跳楼身亡;

    4月7日,江苏南通,一名15岁初二男孩从19楼坠落,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4月12日,陕西商洛,一初三女生从教学楼三楼跳下,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4月13日,江苏无锡一名12岁的女孩,在开学第一天竟跳楼自杀,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4月26日,安徽知名高中巢湖一中一名17岁高一男生,因学习压力太大,跳楼自杀身亡;

    5月6日,西安一名9岁的小女孩,因为无法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从15楼跳下,自杀身亡;

    6月4日,江苏常州金坛区河滨小学五年级一名12岁女生,因写《三打白骨精》读后感被老师批评没有“传递正能量”,在上完两节作文课后从四楼一跃而下;

    6月6日,山西太原中北大学18岁大二学生时某,在补考的时候带手机进场,被监考老师发现后当场没收了试卷,之后学生离开考场,不久后跳楼身亡。

    ……

    短短的4个多月内,学生轻生事件一起接着一起,每一个年轻生命逝去的背后,都在警示我们不得不关注这一社会现象。

    来自英国杂志《经济学人》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青少年自杀率居全球第一。在国内,2018年北医儿童发展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

    一项在上海展开的调查显示:上海地区有24.39%的中小学生曾有一闪而过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认真考虑过该想法的也占到15.23%,更有5.85%的孩子曾计划自杀,并有1.71%的中小学生自杀未遂。

    在自杀者的年龄排列中,12岁占第一位(40.3%),其次为14岁(22.7%)、11岁和13岁(13.6%)。在自杀者的性别对比中,女孩子远远高于男孩子:女孩占72.7%,男孩仅占23.7%。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发布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更让人心头一颤:5个中学生中就有1人曾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

    轻生是孩子处理问题的方式出现了偏差

    “这些孩子选择轻生,实际上是心理出现了危机。”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胡春霞说,对孩子们来说,自杀是其遇到重大问题不能回避又无法用通常方法来解决时,在心理产生不平衡的状态下做出的引发严重后果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出现了偏差。

    根据胡老师的分析,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处于学习的关键期,他们的生理、心理变化剧烈,是一个极容易发生“心理危机”的年龄。他们觉得自己长大了,对自己的为人处世能力怀有极大的期待,但实际上他们并不成熟,他们的独立性与依赖性错综复杂和充满矛盾,导致他们的内心世界也走向复杂,但当这种内部的变化与外部环境发生冲突时就极易引发极端行为。这种外部环境主要指的是人际关系,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比如老师的几句尖刻的话都有可能引发他们的极端行为。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2014年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其中57例报道了明确自杀原因的案例显示:“成绩下滑或不理想”、“教师行为失当”、“作业没完成”、“家长期望值过高”、“被家长批评”等是导致学生自杀的最主要原因。

    胡老师说,孩子出现的这些问题,大多跟家庭的教养方式有关。不同的教养方式,比如权威型的、专制型的、放纵型和忽视型等各类的教养方式,会导致孩子产生不同的表现。比如忽视型的教养方式,导致孩子可能的行为方式就包括:自尊水平低,不成熟,与家庭关系疏离;如果忽视型的父母同时表现出敌意,则孩子就趋向于表现出高破坏性冲动和高过失行为。这样的孩子就容易出现问题。

    胡老师说,各种教养方式都不一定是最佳的,每个家庭都需要寻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养方式。但胡老师强调,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父母要处理好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就是温暖的维度。另一个是控制的维度。这两个维度要拿捏好。前者就是给予温暖,当孩子有需求的时候要及时聆听和回应,遇到问题给他出主意想办法,要让孩子感觉到他是被爱的,是非常重要的。而控制的维度尤其需要把握好,父母对孩子的管理和监督有个限度,哪些地方需要管理,哪些地方需要监督,而又不让孩子失去自主性。这个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很重要。

    根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的研究,中国有70%的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合格。其中,30%是过分保护,30%是过分监督,10%是严厉惩罚、传统的打骂。这些不合格的教育带来的结果就是孩子的承受能力较差,适应能力差,甚至产生人格偏差和障碍。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也往往容易产生过激行为。

责任编辑: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联系邮箱:jinbw2004@126.com。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20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今报网编辑部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