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民生

新闻线索在线提交

郑州47初级中学老师点评2020年河南中考试卷

来源:猛犸新闻·东方今报 2020-07-16 22:52:21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高冬丽

  今年中考试卷到底难不难?命题思路有哪些变化?来看看郑州47初级中学老师们的点评。

  【语文】  稳中有变 变不离纲 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相互交叉

  点评人:郑州市第四十七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组教师 张倩倩

  从语文整套共120分的试卷来看,大的结构模块没有发生变化,还是延续往年中考题的四大模块:第一大模块是积累与运用,共28分;第二大模块是现代文阅读,共28分;第三大模块是古诗文阅读,共14分;第四大模块是作文,共50分。

  这套试卷以语文课程改革的理念与要求为指引,在试卷文本的选择和考题的设置上意在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但在具体的题型设置上又有所变化,这同样体现的是语文课改理念,在稳中求新,在保持整体结构、板块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从语材选择、题型设置、设问角度等方面进行创新,以便更好地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积累与运用的题型有变、鲜活、求实

  第一大模块中考查的知识点有字音、字形、古诗文默写、名著阅读、补习、综合材料分析等,题型覆盖知识点也常见于历年的中考试题中,与往年相比貌似没有变化,但实质上也有调整。1、2小题在综合考察辨认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时,不再是考查学生的机械记忆能力,而是直接考察学生准确辨识汉字读音的能力和在具体语境中对形近字、义近字的区分。这就需要学生在平时注重积累,学习课文时要注意朗读,养成查字典的习惯,学会在具体语境中读准字音、用准字词。

  名著阅读行为上必须落实到位

  名著阅读题型中,近几年中招都几乎没有离开过《水浒》《西游记》的考查,而今年完全避开,考查了2011年语文新课标推荐的阅读篇目——《简爱》和《红岩》。这就告诉我们,手中有课标要求阅读篇目,行为上必须落实到位,必须脚踏实地、必须按部就班,有了阅读做后盾,语文才有希望。同时,在文本的选择上,积累与运用较往年加强了语境和情境设计,突出“积累的目的指向现实的运用”的理念,如第五小题语言的连贯和运用语段和第6小题综合性学习题中的为“老家河南”设置的宣传卡的图文转换表达能力的考查。素材源于社会生活,与河南本土学生密切相关,又引导着学生对河南发展的关注,极富时代特色,鲜活又务实。

  现代文阅读知识点覆盖全面 跨学科

  现代文阅读的题型知识点覆盖全面、跨学科、注重深度阅读。基于课标的要求,记叙文阅读主要考查的是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把握内容,探究主旨,分析主要写作方法及作用,理解重要词句的含义等。

  不同以往,今年的记叙文阅读考题从拟题的形式上稍作调整,走向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考查。题型设计遵从课程标准要求,注重了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情感体验、语言组织能力等,如第7题“我的太爷老师”的优秀体现在哪些方面?说明文阅读使用的是非连续性文本。

  在当今这个大数据时代里,学会从非连续文本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阅读能力。它以文字、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这些材料从不同角度呈现事物或主题,单独看是完整的,合在一起又能够综合地表达意义。其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实用性特征明显。

  纵观阅读板块一改往届中招直接概括的形式,适当加大了对能力尤其是高层次思维能力的考查,考查角度由文本的“面”过渡到了“点”,提升了学生的问题提炼能力。

  古诗文注重识积累 文化熏陶

  古诗文阅读题型注重知识积累、价值引导、文化熏陶。考查题型没有变化,但是文言文和诗词注重了2011年课程标准较实验稿的新增篇目,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文言文阅读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结合文章内容迁移运用能力等。关注学生的古诗文学习体验,同时也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这一次选择的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孟子的文章《富贵不能淫》,考点“大丈夫”关注的即是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品质的理解、思考和传承。《卖炭翁》则是对劳动者的歌颂,也是对社会劳动群体的关注,让学生把目光从课内转向课外,在阅读及答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感染。

  总体来说,2020中招语文稳中有变,变不离纲,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相互交叉,体现着语文学科的性质和核心素养。

  【数学】  稳中求变,变中求新,落实对数学素养的考查目标

  点评人:郑州市第四十七初级中学九年级数学备课组长王松超

  整体稳定,注重基础

  试题依据课程标准命制,突出对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评价,关注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试卷大部分题目延续近几年中考的考查方式,如选择题、填空题中大部分题目设置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解答题如16题,17题,18题,19题则侧重于基础运算、逻辑推理等基本数学能力的考查。这些题目在考查“双基”的同时,也较好的体现出对相应的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的考查。

  稳中求变,注重本质

  整张试卷除了以上常见题目之外,还有一些题目在呈现顺序和考查内容有所变化。如部分选填题在考查知识方面打乱了往年相对稳定的呈现顺序和考查方式。如第5题把幂的运算融入生活中常见的存储单位的换算,题目本质考查同底数幂的乘法。解答题后五题打破常规的呈现顺序和考查形式,力求加深对数学思想和本质的考查,数形结合、转化化归、分类讨论、特殊与一般、方程、函数、待定系数法等数学思想和方法都有体现。特别是21题考查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表达式及顶点坐标,分类讨论确定点M,点N坐标后,利用二次函数增减性解决问题,题目本质考查了二次函数及其图形的性质。

  变中出新,落实目标

  在变化中出新,最终落实对数学素养的考查。如20题让人耳目一新,利用尺规作图作三等分角是数学史上的一大难题,不同版本的教材均有所体现,题目素材具有公平性。本题将数学文化与数学知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利用三分角器抽象出几何模型,发现几何问题,利用几何模型进行思考和推理证明,考查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等学科能力与素养。

  【物理】  情景新 素材新 有新时代气息

  点评人:郑州市第四十七初级中学理化生教研组长 张彩丽

  2020年河南中考物理试卷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整套试卷“稳中有变,稳中出新”,把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摆在首位,尤其注重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査放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注重体现学生灵活应用物理知识进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充分展现“物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

  结构稳定,注重双基考查

  今年的试题延续了这一传统,题型、题量及试卷结构保持相对稳定,科学、合理地控制试卷难度,各部分试题由易到难排序,试题设问指向性明确,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学生真实的水平的发挥。

  试卷中非常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考查。如,第1,2,3,4,7,8,10,11,17题(1),20题(1),21题(1)都是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考查,直接描述了一个物理情景,在具体的情景中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学生只要真正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读完题后即可写出答案。

  稳中有新 彰显学科特色

  虽然今年中招物理试卷的结构稳定,但是涵盖的内容却更加丰富、更加新颖。整张试卷中几乎每个题目都融入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加入了时代的信息,力争做到稳中有新:情景新,垃圾分类、校园科技、电热水器、粮食收割机、国家黄河生态文明、中原粮仓等体现了新时代气息;素材新,北斗导航卫星、5G网络、玉兔月球车、天宫二号空间站、天眼FAST等高科技“登卷入试”,让人感觉耳目一新,凸显出试题的教育功能,既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又把家国情怀巧妙地融入素材中,彰显了物理学科特点。

  加强探究 培养创新能力

  今年的试卷重点考察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是否真正体验了整个探究过程,例如第17题“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前面两问考查了实验器材的调整、成像规律,但第3问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来证实像与物不但上下是颠倒的,而且左右也是相反的,学生如果做过这个实验,他便很容易想到方法,否则,这一问不好得分。从第6题开放性试题的提出问题到第19题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中控制变量的实验设计,电路的连接、检查的实验过程、通过图像对数据的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及实验的评估交流,全面考察了探究的整个过程,能有效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发展。

  导向明确 注重素质培养

  整张试卷导向明确,既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又不回避重点难点,例如第13题是浮力压强综合性试题,看似常见,却能真实地考查出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第16题作图题,看似简单,但设计巧妙,只让学生画出指定的浮力和绳子拉力,没画出重力,很多学生就会忽略两力的长短关系,对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的考查;值得注意的是第20题(3)再次体现了数学模型在物理中的考查,2018年中招物理试卷第21题(4)求穿黄隧洞的输水能力每秒多少立方米,构建了一个圆柱体模型算体积,今年第20题(3)求收割机每小时收割的亩数,构建成一个长方形模型算面积。

  【化学】  稳中求变 贴近生活

  点评人:郑州市第四十七初级中学九年级化学备课组长 董青敏

  2020年河南中考化学命题仍将按照“导向性、基础性、创新性、时代性”的命题思想,结合课标、教材内容、《考试与说明》,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去分析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稳中求变 变中求新

  试题着重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关注考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基础知识,如物质的变化、化合价计算、化学用语、常见物质的性质、化学方程式书写、基本计算等化学的主干知识放在以生活、生产、安全、能源、科技等问题为背景的情境中,进行了较全面的考查,使得化学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生根。

  今年化学试卷试题结构、题型、考点分布、考查重点、分值及分布等核心内容保持相对稳定,但试卷难度略微下降。在试题中对社会热点、新颖情景、科技信息的选取,设计问题的角度等有新的变化和创新,如第20题体现了《考试与说明》中对“相同元素能形成不同的物质”这一新增内容,一图多变,涉及不同物质之间的转化,对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要求较高。

  特色鲜明 注重创新

  化学即生活,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大部分选择题和填空题,联系生活、生产、社会实际,从低碳环保、健康、营养元素、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多角度考查考察了化学的核心知识,同时也引导学生关心社会、体会化学的社会价值。

  试题注重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时代性,如第1、2、3、16题;而第23题结合信息方程式、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综合应用,还涉及语言的描述,知识的切入点设计新颖。

  综上,2020年中招化学试卷考察知识点全面,强调基础的重要性,试题选材侧重体现化学与生活、生产、社会、环境、科技中的实际问题,精心设计符合学生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试题背景,体现了化学源于生活、源于社会,又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时代主题。

  【历史】  开放多元 不避热点 河南地方史融入试题

  点评人:郑州市第四十七初级中学九年级历史备课组组长 陈雨

  稳中有变,体现多元开放

  今年的中考历史总体较为平和,整套卷子的阅读量较2019年有明显下降,难度也较去年有所降低。古代史部分分值增加,其中涉及到中国古代史分值上涨明显,占到了8分之多。突出中国古代文明的各领域成就,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民族认同感。

  此外,今年中考历史的材料呈现形式以及问题的设置都更加灵活。以小短文为例,2015年至2019年中考历史小短文基本形成了固定模式:根据两幅图片史实进行写作,要求反映两幅图片之间的联系或比较。而今年小短文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图片换成了年代尺,要求学生在70年代至今的年代尺上选择中外事件各一例进行写作,体现出世界发展的趋势。可见,今年小短文综合性更加强,也体现出多元开放的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再如24题第(3)问都体现出开放性的特点。这一特性主要体现在主观性试题中,特别是材料解析题。开放性试题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去表达自己对相关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的看法和见解,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不避周年热点 与时俱进

  今年试卷中的第2题考察中医相关知识,在2020年疫情当中,中医药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借此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第4题考察鸦片战争(80周年),考查周年纪念日,由现实追溯历史,引导学生铭记历史;第24题的第(3)问,引导学生思考责任与担当;第25题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中国的智慧与担当,以历史的眼光投射对当下的关切。

  与现实的热点结合正体现出历史命题的与时俱进,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方向的同时将历史与现实适当结合,给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现代关怀,对时代热点进行历史思考,引导学生以史为鉴,学以致用。

  凸显历史核心素养

  河南省中考历史试卷顺应改革的要求,在近几年的试卷中逐步渗透对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的考查,充分发挥了试题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向作用。这一特点在今年的试卷中体现十分明显。

  史料实证是指“在对史事与现实问题进行论述的过程中,能够尝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本套试卷仅主观题考察史料实证的就有3处之多。分别是第21题第(2)问、22题第(3)问、23题第(3)问。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基于史料的逻辑推演和分析能力,又有助于学生养成全面具体、批判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的思维方式。

  第21题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提升文化认同,第24题的第(3)问对责任与担当意识的思考,都是核心素养对家国情怀的体现。

  此外,将河南地方史融入试题,让学生了解河南悠久的历史文明、灿烂的文化成就,贴近生活,凸显乡土历史的厚重,让学生在阅读试题时进一步认识家乡历史,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萌发对家乡的亲切感、认同感、自豪感,如第1题的河南姓氏,第2题的南阳张仲景,第9题的河南林县红旗渠精神,考查知识的同时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体现历史核心素养中家国情怀的内涵。

  【道德与法治】  体现学科特色,落实核心素养

  点评人:郑州市第四十七初级中学九年级政治组长 李玮

  2020年河南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纲,践行传统美德,增强法治意识,体现文化自信,强化五育并举。试题选材不回避热点、又贴近生活;试题设问形式多样、又展现个性,体现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点,强化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考察。

  坚持立德树人,贯彻德育理念

  试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理想信念、家国情怀、责任担当贯穿;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引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家国情怀融入其中,传递正能量,增强责任担当,坚定理想信念,以此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选择题部分,从爱学习到爱劳动,从维护国家安全到维护民族团结,从宽容礼让到社会公德等等,无不体现德育即生活的意识。主观题部分,无论是第9题对疫情中“逆向而行”的拷问,还是第11题对淅川人民巨大付出的评价,都意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价值观引领,认识到生命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在于奉献与付出,在于对社会和国家作出的贡献,从而坚定正确人生方向,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培养法治意识 强化参与实践

  自学科教材本次改版以来,就更加强化法律知识普及和法治素养培养,今年的试题继续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特色之一,就是继续强调法治素养的考察,活动与探索题第12题,以今年大热的《民法典》为背景,以学生参与的模拟法庭活动为形式,以一个具体民事案例为切入口,对学生提出更具综合性实践性的要求。

  强化人文特色 树立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本次试题活动与探索第13题,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民族精神、文化自信结合起来,把文学、历史、时政各种学科知识进行融合,考察综合能力,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引导教学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

  聚焦时代发展,凸显地方特色

  试卷不回避重大时政热点,涵盖了包括劳动教育、新冠肺炎疫情、脱贫攻坚、南水北调干渠通水五周年、民法典等内容,都是我们平时在教学和备考中关注的热点话题,不偏不怪,不刻意求新,设问平和。

  同时,关注地方特色,如第11题以南水北调中线干渠通水为背景材料,将河南淅川人民的无私奉献与淅川后调水时代的转型发展融入材料中,让学生在思考中感受作为河南英雄人民的自豪感与认同感,真切体会国家战略与家乡发展的密切关系。

  纵观整篇试卷,以考察学生双基为底色,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 在贴近学生、贴近社会的生活情境中,在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全面、辩证的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多角度、多主体、多层面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

责任编辑:兰明群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联系邮箱:jinbw2004@126.com。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20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今报网编辑部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